“儿子”敬称谦称考

2009-05-13 08:34辛世霞
现代语文 2009年11期
关键词:使用儿子

摘 要:本文以客观的态度对“儿子”的各种谦称、敬称做了分析归纳,指出了“儿子”各种谦称、敬称的使用年代,同时,对其消亡的主客观因素也做了一定程度的分析。

关键词:儿子 称谓 使用 消亡

长期以来,大多数人认为我国上古、中古文学,尤其是上古文学以委婉含蓄为主要特色。然而历史实情并非如此,本文将“儿子”的各种谦称(贱息、豚犬、豚儿、犬子)[1]与敬称(令嗣、令郎、令儿)[2]的使用情况分类说明,以期勾勒出其使用的年代,并解释其产生或消亡的主客观因素。

一、 “儿子”的谦称

(一)贱息

通检我国古代文献,我们发现,“贱息”用例极少,历史上仅存一例:

(1)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宵(肖),而衰窃爱怜之。(《战国策》)

此称谓虽在西汉又出现过一次,也只是同一例在不同时代的再现。“贱息”使用过一次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原因有二:“息”可引申为“儿子”[3],北魏墓志也常称子为息,唐代张鷟《游仙窟》中也有“息”表子的用例,但此意后来并不常用,更未普及;“贱”的贬义色彩过浓,与说话人的内心情感相差太远。

(二)豚犬、豚儿

“豚犬”两词连用,在战国初期的文献中已有用例,与“儿子”并用最早的例子出现在《三国志裴注》中:

(2)公见舟船器伏军整肃,喟然叹曰:“生字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偌豚犬耳!”

此处将刘景升的儿子喻为豚犬,为后来将“豚犬”谦称为儿子开了先河。但后来唐朝诗人刘兼在其《重阳感怀》“蜀国江山存不得,刘家豚犬取何难。”中却用“豚犬”作为他人之子的蔑称。真正将“豚犬”作为“儿子”的谦称,最早出现在金元曲杂剧中,只有4例。例如:

(3)你必是打听着山妻,照顾着豚犬。

(4)虑的是豚犬步行百步忧。

(5)将豚犬,苦教了十年,下苦志习经典。

(6)母亲道豚犬步行百步忧。

作为儿子的谦称“豚儿”迟于“豚犬”,“豚儿”最早出现于明朝且仅为1例。如:

(7)不知二兄日前带着我豚儿何处所为?(《警世通言》)

“豚犬”作为“儿子”的谦称在金元时期都出现在戏文中,而后使用也不广,“豚儿”作为“儿子”的谦称使用率更低。这两种谦称未能普及,原因有二:“豚”文言色彩过浓;“豚”具有浓厚的贬义色彩。

(三)犬子

“犬子”作为一个独立使用的词,早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只是第一次它以司马相如的小名亮相于我国的文学舞台。如:

(8)少时好读书,学击剑,鼓其亲名之曰犬子。(《史记》)

后来在唐朝又被当作另一人之名,接着第一例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的用例出现了。例如:

(9)犬子觉不似,乃自上马驰之。(唐《太平广记》)

纵观“儿子”的几种谦称,“犬子”是使用最早、次数最多、也是至今唯一没有退出文学历史舞台的称呼,究其原因有:“犬子”源于司马相如的小名,暗合部分人的文化心理;符合中国人儿女易养每以贱名为小名的心理;通俗、贬义色彩较淡。

为更好地理清“儿子”谦称的使用情况,现将其使用年代、次数列表如下:

二、儿子的敬称

“令嗣”“令郎”“令儿”,作为“儿子”的敬称较其谦称单一而明朗,故不再分别说明,并一起分析即可。“令”可作“善”“美”之意[4],“嗣”可表“儿子”,“郎”是古代对男性的称呼,所以“令嗣”“令郎”作为一个词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用,就是作为对他人之子的称谓,而没有别的意思。“令嗣”作为“儿子”的敬称最早使用于六朝,只有1例。即:

(10)适庶分定,就使才德不殊,犹将义不党庶,况霸实无闻,而和为令嗣乎?(《三国志裴注》)

宋朝将“令嗣”作为“儿子”的敬称只有两例,都在北宋。如:

(11)从昶凡历三镇,无优政可褒,无可法可贬,人用安之,亦将门之令嗣也。 ( 北宋《旧五代史》)

(12)寄子,今日宗门令嗣作么生? (北宋《朱子语类》)

“令郎”作为敬称一开始便使用极广。如:

(13)老先儿要知令郎去来事端,只看此一卷便明白了。( 明《二刻拍案惊奇》)

(14)吾等非别,特为令郎作伐。(明《东汉秘史》)

“令儿”作为一个词,除表对他人之子的敬称外,还可表做游戏时行的口令或绕口令等。在明朝之后,后者是“令儿”使用的主要意义,作为“儿子”的敬称,历史上仅有两例。如:

(15)那是不但银子,只准亡过的令儿妇如尊府茔地,就是太情分了。(清《绿野仙踪》)

(16)他说如今没有闺女了,意欲将齐宅这位令儿媳认个续闺女。(清《绿野仙踪》)

为更好地理清“儿子”谦称的使用情况,现将其使用年代、次数列表如下:

由上表可知,“令嗣”使用时代最早,“令郎”次之,“令儿”最晚。从使用次数统计,“令儿”最少,“令嗣”次之,“令郎”最多。究其原因,与“令嗣”“令郎”相比,“令儿”词义不单纯,明朝后其主要义项为做游戏时行的口令或绕口令。“令嗣”虽比“令郎”使用早,但“嗣”书面色彩较浓,且“令郎”比“令嗣”更具音乐美,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所以自“令郎”从明朝使用后,几乎代替了“令嗣”,一直沿用至今。

三、儿子­­­­­­­­­­­­­­­­­­­­­­­­­­­­­­­­­­­­­­­­­­——普通称呼

作为无附加意义称呼的“儿子”,既可表他称也可作自称,所以“儿子”的使用出现的最早且应用范围也极广。为清楚地与儿子谦称、敬称的使用相比较,现将“儿子”的使用情况概况列表如下:

(注:儿子之称谓较其谦称或敬称杂而乱,同一例在不同时代重复使用,统计结果不如其谦称或敬称精确,存在一定的误差。)

总之,从以上的分析和列表可知, 除“贱息”外,其他表示“儿子”的谦称和敬称,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年代都较晚,几乎集中在金元之后,使用次数与“儿子”的一般性称呼相比较少之又少,且都出现在小说中。笔者通过对“犬子”“令郎”在现代作品中使用情况的分析发现,不管是谦称还是敬称,大多出现在翻译作品或者港台作家的武侠小说中。在文学作品中使用某种谦称或敬称,只是文学语言丰富性、多样化的表现,而不是文学的主流趋向。

附 注:

①文中的例子都来自北大语料库。

参考文献:

[1][2]张龙虎.人称称谓词汇释[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9.

[3]徐中舒.汉语大字典[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1989.

[4]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辛世霞 兰州 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 730070)

猜你喜欢
使用儿子
打儿子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浅谈普通高校竹笛专业教材的使用
浅谈工位器具的合理性设计与使用
论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与使用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吐血
完美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