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中如何进行创新教学

2009-05-20 05:44王新红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教师

王新红

21世纪是一个以高科技为导向的知识经济时代,是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落实素质教育,开展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是关键。地理教育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笔者认为,实施创新教育的突破口,是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变过去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为师生多种感官全方位参与、促进认知和情感和谐发展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一、优化导语设计,先声夺人,让学生爱上地理课

初中学生的心理尚处于半成熟状态,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有很强的求知欲。作为地理教师,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产生好奇心和兴趣的导语来导入新课,缩短学生同课本的距离,使导语成为一堂课成功的铺垫。

如讲世界气候中“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这一知识时,考虑到学生对抽象的、枯燥的气温知识学习兴趣不高,因而在开始上课时笔者讲了一个事例:有一年北方某地农民从国外引进了一批咖啡种子,刚开始咖啡树长势喜人,可等到该收获的季节,咖啡树光开花不结果,那一年凡是种咖啡的农民都血本无归,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由此导人新课自然水到渠成。

当然,根据教材内容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导语,或用谜语、成语导人,或用名言、诗词导入,或用故事、风景名胜导入……总之,上课伊始,要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这样学生才能乐学、主动学。

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过去的地理课堂教学是一种简单的知识传授的过程,更为注重的是向学生传递地理原理、观点等知识,讲述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在传统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的职责是将基本的地理原理、地理观点、地理分析技能等提供给学生,而学生的任务基本上是熟知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掌握基本的套式的地理分析方法,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能力为教学目的,把解决、探究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地理规律的探索和地理原理的应用。在新课程地理教学中,学生能够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够通过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内化,形成属于自己的地理能力。很显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方式要突出启发性和多样性,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给学生的思考和创新提供宽松的环境。

例如,在学习“地图”这一知识时,许多教师利用大量的时间讲述地图的i要素,即方向、图例、比例尺,尽管教师很费力,但效果不理想。笔者是这样安排的,课下先让学生自由结合组成小组,实地考察郑州火车站到我们学校的路途,上课时各小组绘出线路图,组与组之间互相交换探讨,比较哪一组的图能让不熟悉该段线路的人迅速到达目的地。同学们通过比较、交流、探讨,掌握了绘制地图的正确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培养了地理思维和地理能力。又如在学习“我国的交通运输”这一知识时,笔者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学生们就如何发展县域经济,各自以县长竞选人的身份阐述自己的政见,争先恐后,踊跃发言,气氛活跃。

俗话说:教无定法,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总之,要让学生把学习地理当作一种愉快的求知增能活动,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较快掌握地理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

三、改变原有的课堂提问方式,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传统的课堂提问方式是教师问学生答的一问一答或一问多答式,教师处于主动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在这样的提问方式下,学生被迫去回忆前面学过的知识,被迫去思考老师要求回答的问题。由于所有的过程都在被动中进行,学生的创新思维难以得到锻炼。在新课改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即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对某一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寻求答案;或者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共同探讨。这样,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体,主动思考,主动讨论,主动寻求答案。例如对于东西半球的判断,笔者设计出以下环节:1、设置问题。把男女生混合分组,分组观察地球仪,提出问题:“凡是东经的都在东半球吗?凡是西经的都在西半球吗?”2、掌握方法。引导学生在地球仪上先找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即20°w和160°E。让组内同学互相提问,比如10°W、80°W、170°E、150°E……分别在哪个半球?通过在地球仪上寻找,同学们发现东经的不一定在东半球,西经的不一定在西半球。笔者进一步引导:我们能否从中找出规律呢?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找得更准确?同学们兴致很高,不久就总结出答案:20°w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160°E向东至20°w为西半球。

四、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有创新的空间

目前的教材内容多、难度大,只有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在完成繁重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创新。假如还是单靠老师使用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在课堂上“包打天下”、“满堂灌”,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热情、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目前,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正逐渐进入课堂,为改变落后的教学技术和手段、激活课堂教学,提供了现实可能性。运用投影、录像、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使学生获取更多,更新鲜的地理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密度与容量。实践证明,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总之,搞好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健全学生的创新人格,需要广大地理教师共同努力,及时转变观念,顺应时代的发展,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崭新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和造就跨世纪的有用人才。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