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

2009-05-21 08:55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09年12期
关键词:塞利主观心理学

陈 赛

到底什么是幸福?为什么一些人会比另外一些人幸福?幸福控制在自己手中吗?怎样才能得到幸福?

科学家们发现,环境中确实有一些与幸福相关的常量,比如噪声,还有交通、金钱等。

事实上,在所有的环境因素中,人际关系是最重要的,爱情、友情、社区、归属感都直接指向幸福。几年前,“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在一组问卷中抽取了10%自认为“非常快乐”的人,他们并不有钱,相貌平平,身材一般,没有宗教信仰,也没碰到过什么特别的好运,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热爱社交。

但是,塞利格曼认为,这样的“幸福”远远不够,它只是最浅层次的一种幸福。事实上,大部分人在谈论“幸福”时,都是指这种“幸福”——愉悦的感觉、积极的情绪。它是短暂的,易逝的,获得也相对简单。

他认为一个人要获得真正持久的幸福感,最重要的就是发现和了解自己最好的品质、最擅长的才华,反复在生活中实践,化枯燥为乐趣,并为更高的目标服务。比如知识、艺术、政治、宗教、正义,这样才能得到整个的沉湎、投入,甚至意义。他从东西方文化中发掘了6个核心的美德:智慧、勇气、人性、争议、节制、超越,并将这6个概念细分为24种力量。

当一个人的强项力量发挥到最好的时候,会进入一种“流”的状态,你完全意识不到时间的流逝。这是“积极心理学”的另一位重要人物、美国心理学家米哈伊·柴科金特米哈伊的发现。人在运动中容易进入“流”的状态,比如滑雪、下棋、在乡村小路开车,或者在音乐和人群中,比如乐队、舞池或在咖啡馆与朋友进行一场激烈有趣的对话。“流”也经常发生在独自的创造性活动中,比如画画、写作、照相。

“积极心理学”总结了一个相当乐观的“幸福公式”:H(幸福)=S(设定点)+C(客观环境)+V(主观行动)。客观环境C指生活中无法改变的事实(如种族、性别、年龄、伤残)和可以改变的事实(如财富、婚姻状况、住址)。主观行动V则是你选择做的事情,比如冥想、锻炼、度假等。

在这个幸福公式里,基因占50%,客观环境占10%,主观行动占40%。很难说这样的比例分配有多么精确,更重要的似乎是传达一种态度:追求幸福并非捕风捉影,只要有行动、努力以及有效的技巧,便可以长远地改变自己的幸福程度。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2009年第20期)

猜你喜欢
塞利主观心理学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超长披肩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伴随前葡萄膜炎的Behçet病的影响
水晶石姑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