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文教学中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2009-05-22 06:33张桂琴
消费导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精神文明人文学科校园文化

[摘 要]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立校之本,校园文化的构成可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这两方面中,精神文明建设又占据着主导的位置。精神文明的普及与加强又多倚赖于人文学科的教学。

[关键词]人文学科 校园文化 精神文明

作者简介:张桂琴(1971-),女,河北黄骅人,副教授,大连广播电视大学文法系。

一、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校园精神文化包括体现学校特色和精神的优良传统、校训校风、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等等。它是师生员工精神的避风港和养分的补给所。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一旦形成,就建立起自身的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生活习惯和规范体系。它可以通过各种文化仪式来引导群体成员的行为、心理,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思想引导、情感熏陶、意志磨练和人格塑造,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校园文化的形成、传播和发展,充满着创造活力和创新精神,能激励学生探索奥秘、增加求知的自觉性和解惑的主动性,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今,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大学校园中的精神文明已经被浓厚的商业气氛所掩盖,大学生的素质明显降低,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取向功利化、价值目标短期化,出现了群体性的世俗化和功利化的趋向。现今的学生有放弃学业一心打工的,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有一门心思走出国门、立志扎根异邦的,有自私自利道德败坏的这些现象和问题令人担忧。

二、人文教学在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校园文化是凝聚着的一种精神力量,一种文化魅力,一种激涌着、富有生命力、令人感动、奔腾激越的校园精神。这种精神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个体的心理和精神领域产生影响,犹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能以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进入师生的心灵深处并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唤醒、激发师生崇高的情感和强烈的进取心。但是这种影响不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而是隐性的、长效的、综合的,常常是“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学校教育的真正价值就在于通过熏陶和感染,引领学生获取感受、体验情感、理解观点、生成智慧、积淀文化,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因此,学校教育的过程,也就是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精神,为师生的精神生命铺垫底子的过程。

相对于逻辑谨严的自然科学而言,人文学科往往以其生动鲜活的人物、事件所承载着的人类的精神想象和复杂的情感世界而更易于为学生所喜爱。学生可以在文学作品的描绘下去不断地体会作家的情感世界;可以在哲学理念的指引下去思考社会的发展、人生的走向;可以在历史的传统中体悟沧海桑田;可以在艺术的韵律中去感悟生命的美妙;可以在法律的谨严中去加强自我的制约,自觉地遵纪守法,自觉地维护社会的安定,祖国的安宁。

因此高校人文社科教育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对学生的文化修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如通过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学科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思维能力,改善知识结构,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从而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审视自己的专业与学科发展的前景,对专业知识有更完整、更全面的把握。

三、在人文教学中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途径的探索

(一)针对教育现状,调整教学理念

目前人文学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整个高校教育体制变革下课程本身的发展变化。随着近年来各种公共课、选修课的增加,再加上双休日等因素,基础课的课时一再缩减,和过去相比,人文课程的课时被缩减了近一半。这使得教师在课堂上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能讲解基础知识,没有时间通过仔细阅读作品对学生进行人文索质的教育。另一方面是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由于受升学压力的影响,现在很多中学生在升人大学以前读的作品很少,进人大学以后又受就业压力的影响,要考 “四级”、考“托福”,所以也很难对文本的阅读产生兴趣。即便是文科学生,也很少去阅读作品本身,而往往是人云亦云,拾他人之牙慧,缺乏独立思考。

针对这样一种教育现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尤其是人文学科教师必须要适应现状并调整教育教学理念。针对现实状况,教学应向学生的心灵靠近,越是能够接近学生心灵的教学越是完美的教学。教学只有把通向心灵之路引入学校的教育生活,才能最后达成生命教育的精神境界。

(二)发挥艺术感染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满怀激情的阅读,才会真正投人到作品的精神世界中去。激发学生兴趣的最简单办法就是从细读作品人手。在人文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从学生熟悉的、了解的内容讲起,而后带领学生走入文本阅读的天地,用心去体验作品中所蕴含的生与死、悲与乐的人生滋味,唤起学生与作品、学生与作者的共鸣。

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要格外注意人文精神的导向性,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并思考如何做人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和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把那些能够培养学生崇高的社会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的作品纳人到课堂中进行详细讲解,分析文本所蕴含的高尚品格或者生命体验,用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感染学生。

(三)打破学科界限,整合文化观念

长期以来,高校人文学科的教学往往是互相分离的,各学科间互不干涉,少有交流。学生将每门课程所学知识都封闭于一种文化体系的作品积累中,缺乏人类文学的总体意识。人类文化是一个整体,古今、中西都在文化的发展中互相影响着,文学的发展离不开传统的继承和外来的影响,中国的人文学科更是如此。中国人文学科是多种文化的一个“集中地”,其中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也有西方文化的渗透和影响。所以,在现人文学科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多学科知识的吸纳和渗透,通过多种文化讲解的引人,在整体文化背景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当今时代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人才,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结合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大趋势。人才的素质已不仅仅局限于一个领域或专业,而要做到一专多能。要实现大学生品德、知识、能力三者的有机组合,高校人文社科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超越专业的局限,拓宽知识领域,做到知识的融合贯通,从而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审视自己的专业与学科发展的前景,对专业知识有更完整、更全面的把握。

综上所述,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处于世纪之交的高等院校一定要把握住这一大好时机,大力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促进文理的渗透与结合,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重大作用,为培养跨世纪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谈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重点关注的和谐因素,毕书广,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

[2]高校校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袁应柏,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12

[3]论高校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功能,赵日刚,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猜你喜欢
精神文明人文学科校园文化
“人文价值再思考与中国的人文学科体系构建研究”专题研讨会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别再这样为人文学科辩护了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偷自行车的人》与《小武》分析比较
浅谈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