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教育只剩下考试

2009-05-22 09:22吴子仁孙晓频
江西教育B 2009年5期
关键词:奥数功利中学

吴子仁 孙晓频

教育以育人为本,可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被考试背后的“功利”所包围,被“功利”敲打得遍体鳞伤。

在学前教育中,家长安排孩子参加各式各样的培训班、兴趣班,美其名曰“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迎合家长,学前教育小学化。在义务教育阶段,许多家长不管孩子喜不喜欢、愿不愿意,都督促他们去学奥数、学艺术,想的是让孩子凭特长生优势升入大学。这些孩子学得真不轻松:周五放学后学钢琴,周六上午学绘画、下午学奥数……常常听到他们发出感叹:好累!好累!在高中教育阶段,校园里最显眼的是宣传栏上被高校录取的学生名单、被名校录取学生的光荣榜。就这样,教育被异化成考试教育。

当教育只剩下考试的时候,学生以分数排先后,教师以分数定优劣。教师就是熟练的知识搬运工,不断地将书本知识灌输到学生的脑袋里。教师是优是劣,就看你班上能考几个重点;学生只要成绩好,就“一俊遮百丑”。在班上,座位按考试名次排,家长会按考试分数分批开……还有谁会在意学生的生活是否快乐,学习是否愉快,人格是否健全。

当教育只剩下考试的时候,家长只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要求孩子凡是与考试无关的书不能读,哪怕是文学经典名著;凡是与考试无关的事情不能做,哪怕是力所能及的事情。有的家长把孩子看做是自己的一切,自身无论多成功,只要孩子考不好,就是失败。他们把全部希望都押在孩子身上,孩子考了低分就像天塌下来一样。

当教育只剩下考试的时候,学生就会失去快乐和幸福。为了取得高分,校园的运动场所不属于他们,而属于他们的是一本又一本的辅导资料,一道又一道的训练题。考试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灵性,考试让学生的眼镜片越来越厚,背越来越驼,心理越来越脆弱。一旦没有考出理想分数,梦想就会破灭,生命也变得摇摇欲坠,从而不知道考试之外的精彩世界,不知道除了考试还有无数条通往“罗马”的大道,不知道考不好人生同样能精彩。

当教育只剩下考试的时候,教育变得那么狰狞、可怕。教育没有了创造,学生都成了考试的机器,教师和家长都演变成了考试的奴隶。

每想及此,笔者不禁回想起青年作家傅国涌编著的《过去的中学》中描写的南开中学、扬州中学、春晖中学等学校。这些值得我们去怀念、神往的学校的精髓就是“它们常常是超越功利的”。在这些学校里,教育的目的从来不是应付考试,教育本身有着比考试更高的价值,教育的过程要远重于结果。也正基于此,这些学校才培养出了夏丏尊、丰子恺、朱光潜、朱自清等成就非凡的名家。

多么希望有那么一天,我们的学生不再遭受频繁的考试和排名的折磨,不再戴着深度眼镜在五花八门的教辅资料中挣扎,不再在安静得有些压抑的气氛中听教师的满堂灌;他们能够在飘满书香的图书室里自由阅读,能够在实验室里亲手操作,能够在操场上畅快地奔跑,能够为某个问题和教师争得面红耳赤……

别让教育只剩下考试!(作者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教育局 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三中学)■

□本栏责任编辑罗贤良

E-mail:jxjylxl@126.com

猜你喜欢
奥数功利中学
在多解中学创新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从古典到功利:“公民美德”的立法化拯救
高校频繁改名既浮躁又功利
请不要将高尚行为蒙上功利色彩
一年级奥数测试题
一年级奥数测试题
二年级奥数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