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学生最初的两节语文课

2009-05-22 09:22
江西教育B 2009年5期
关键词:语文课习作交流

雷 莉

这学期,学校安排我接四年级的一个教学班。在与前任语文老师交接时,了解到这个班的孩子对作文不大感兴趣,很有点“谈文色变”。这也让我有些担心:这个班的学生语文难教!

那天,我走进教室给这个班的孩子上课。

“看到我,大家不觉得奇怪吧。由于张老师休产假,这个学期就由我来给你们上语文课。我姓雷。”说着,我随即在黑板上潇洒地写下了一个“雷”字。“同学们以后就称呼我——雷老师。”简短的自我介绍之后,便开始上课。我带着大家阅读教材的目录部分,谈阅读发现,归纳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同学们兴致盎然,并在交流中懂得了“读书先读序”的道理,掌握了“如何把厚书读薄”的一些方法。一节课下来,他们意犹未尽。我也对这个班的孩子有了大概的了解。他们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可是写好习作的基础呀,我打消了起初的顾虑。

第二节课上,我问大家:“你们今天回去是不是告诉爸爸妈妈说班上来了个新老师呢?”学生连连点头。“那么,你们打算怎样介绍老师呢?”于是,他们议论起来,一会儿用眼睛瞟瞟我,一会儿凑在一块,你一言我一语,十分热闹。我也喜不自禁:“看样子,有戏!”

静静地等待了几分钟后,我说:“咱们交流交流!”大家发言也特别踊跃,有的说 “老师的眼睛炯炯有神”,有的说“老师看上去像个大学生”。学生有内容可说,只是说得没有头绪。我说:“大家说得不错,如果能按照一定顺序说会更好。”孩子们有些茫然,大概“按照一定顺序”这个要求太宏观,还不知道如何操作。我继续作着指导,比如说,你们可以先介绍老师的外貌,再说说老师的教学。在介绍外貌时,又可以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我边说边列出了文章的大致框架,同学们立刻心领神会,又迫不及待地举手。接下来,我引导学生着重从内容、结构两方面进行评价。习作交流时,一个学生这样朗读他的作文:“上课铃响了,全班同学都用期待的目光盯着教室门口。这时,进来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只见她身穿一条黑白相间的连衣裙,小小的瓜子脸上嵌着一双水灵灵的眼睛,扎着一条长长的辫子,显得十分活泼。”有的学生读道:“在老师的鼓励下,我们个个踊跃举手,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她让我们和书交朋友,教我们‘把厚书读薄的方法……一堂课下来,老师的教诲仿佛春风化雨,滋润我们的心田。”

听学生读一篇篇习作,身为教师的那种特有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是啊,学生并不是不乐于表达,是作文框得太死,命题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思路无法展开,久而久之,学生才对作文失去了兴趣,产生了畏惧。作为教师,应当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有意识地抓住眼前的人、事、物、景,引导学生去体验。因为学生有了切身的感受才易于下笔,久而久之,就会摸着门道,就能生发写作的欲望。(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松柏小学)■

□本栏责任编辑罗贤良

E-mail:jxjylxl@126.com

猜你喜欢
语文课习作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