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之间见真情廖海峰

2009-05-22 09:22廖海峰张秋生
江西教育A 2009年4期
关键词:杨芳大塘山村

廖海峰 张秋生

固村,一个距县城有45公里的贫困乡镇。

大塘,一个离圩镇还有20公里的山乡小学。

从学校到家、从家到学校,他在一条10公里长的沙石路上走了20多年,还多次放弃外调或转行的良机。他就是宁都县固村镇大塘完小教师吴镇荣。

学校很小 盼望很大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吴镇荣的选择却是往高山上走。

“回到养育我的固村去!”当年刚从师范毕业、意气风发的吴镇荣主动请缨,回到距县城还有45公里的贫困山乡小学执教。作为优秀毕业生,有留城的机会,可他毅然选择了家乡。“那时我想,县城工作虽然舒服,可像我这样的人多一个或少一个无所谓;而在艰苦的山村,孩子们更需要我这样的教师,我也能更多地发挥自己的价值。”

三年后,在当地教育界已小有名气的吴镇荣又作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主动申请调到了大塘完小。大塘完小是当时全乡条件最艰苦的村小学,离圩镇20公里,有些年份学生还不足100名。因为山村的贫穷、山村的寂寞、山村的艰苦,大塘完小一直留不住科班毕业的教师。驻村教师是缺少文化的山村农民最大的期望,是没见过世面的山里孩子最大的盼望。

吴镇荣的行为令所有的人都惊讶,亲朋好友更不理解。但切身经历过山里娃求知学习艰难的吴镇荣自己心里有杆秤:饮山泉水长大的人,有责任回到最需要他的山村去。

大塘完小条件艰苦,买不起最基本的教具。为此,吴镇荣认真研究教学大纲,钻研如何运用自制教具使教学重点难点突出、浅化、形象化。他写下了几万字的实验笔记和教具改进资料,并放弃休息时间,走街串巷寻找教学器材替代品,制作了一大批土教具运用于课堂教学,为学校节省了资金,为学生启迪了思维。有专家认为,当前农村学校器材缺乏是普遍问题,经过教师的理解、制作并运用土教具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

校长虽小 责任却大

在我国现行的干部职级中,村小学的校长是排不上位的,股级都不是。然而,他们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山里娃子的培养,山村的未来,全靠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1年9月,吴镇荣挑起大塘完小校长的重担。当时的大塘完小,教学质量虽说有点起色,但人心涣散。村民议论纷纷:“大塘完小都这样了,换谁都一样搞不好!”

村民杨小平说:“以前从来没有老师进过我的家门。孩子学得好不好,表现怎么样,全凭一张学期结束的成绩单,很多问题都得不到及时解决,耽误了孩子。可是,吴校长上任后的第三天就来家访,跟我商量孩子的培养计划,这在从前可是没有过的。”

大塘完小地处深山区,自然安全隐患较多,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又弱,吴镇荣针对这个问题制订了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在全体师生中开展“珍惜生命”主题教育活动,强化了师生安全意识和避险能力,灭安全事故于萌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抓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吴镇荣虽然做校长,但一直没有脱课,并主动担任了班主任,坚持在一线工作。在全校开展教师定期家访制度,学校、家庭互动,构筑了一个良好的学生成长环境。吴镇荣还自备路费,四处奔波为校建化缘募捐。一番艰辛困苦加上过硬的业务基础、服众的德育管理,吴镇荣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山区小学管理模式。

吴镇荣和教师们人手一本“学生档案”,视班上每个学生如自己的孩子一般,每个学生都有一份小小的记录,包括孩子的家庭情况、性格、爱好及生日等。学生温里华父母离异,家庭条件不好,为此,吴镇荣常常给他买学习用品。有时候,温里华的父亲很晚回家,吴镇荣就留他在学校吃饭并辅导他功课。聪明乖巧的温里华受到吴镇荣感染,总是默默地为班级做好事。同学们谁也没有瞧不起他,都待他如自己的亲兄弟。在班级中,他不仅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还对后进生进行辅导,尽量不使一个学生掉队。

一说起吴镇荣,宁连生老师便满怀感激:吴校长把学校的评先指标让给了他,评职称时可帮了他的大忙。原来,学校每年都有一个评先指标,但吴镇荣当上校长以后就再没有拿过上级荣誉,这不是说他工作下降了,恰恰相反,吴镇荣更加积极、更加辛苦,教学更加优秀,管理更加完善。对此,吴镇荣自有说法:把荣誉指标给山外来的同事,他们就会更加安心在山区学校工作。

掌好舵把劈风浪,众人划桨开大船。大塘完小的学校变美了,管理上去了,学风上去了,教学质量连续攀升,在教学综合考评中一跃成为全镇先进。

自家事小 学生事大

1992年9月开学后,吴镇荣发现学生杨芳没来报到。原来,杨芳的母亲残疾,上半年父亲又卧病在床,家里欠下一大笔债,弟弟还要上一年级。12岁的小杨芳怯怯地说:“老师,妈妈借的钱不够,我让弟弟去读书。”吴镇荣鼻子一酸:“你来读书,学校不收你的钱。”他把身上仅有的150多元钱递给杨芳的母亲:“给大叔看病吧,小杨芳上学的费用我来想办法。”从此,吴镇荣成了小杨芳的“大哥哥”,不但全包了她在小学的学杂费,还资助她读完初中。小杨芳中考前,吴镇荣特意赶到她家,送去300元钱,还叮嘱小杨芳:“好好学习,不要为学杂费增加思想负担。”小杨芳考入重点高中后,吴镇荣还是一如既往地送去学杂费。

山区留守孩多,辍学的孩子多,但20多年来吴镇荣教过的孩子没有一个辍学。学生温小强因突然丧父精神几乎崩溃,家庭穷困潦到,其爷爷想要接他回家。吴镇荣极力说服老人把温小强留下,还让他同吃一锅饭,同睡一张床,连衣服也一起洗,课上课下对他厚爱一层、亲近一步,终于稳定了温小强的情绪,使他重新振作并以优异成绩顺利升学。

吴镇荣的同事们为他算了一笔账:25年里,他资助困难学生的费用超过6000元,直接资助的学生有60多人。

1995年的一个雨夜,有个学生发烧很厉害,吴镇荣给他喂了些退烧药,但是病情依然没有改善。吴镇荣心急如焚,学生的病情不能再拖,唯一的办法就是送他到20公里外的乡卫生院就医。在崎岖的山路上,吴镇荣背着60多斤的学生,步履艰难地翻过一个又一个山头,终于在天亮前到达乡卫生院。学生含着泪花说:“吴老师,你比我爸爸还要好。”话还没说完,泪水就止不住往下流。

爱是无限的。吴镇荣源源不断把爱献给了他钟爱的教育事业和心爱的学生。

吴镇荣的家庭经济状况日益困难,他不得已租下三亩地,利用双休日种粮食,还垦荒地、种瓜果以补贴家用。一头是学校,一头是家庭,几十年来吴镇荣在学校和家庭的天平上倍付艰辛,促进了学校发展,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送走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但自己的家还是当年那个贫穷的家,没有一件像样家具的家。

大爱无言。为了山区的孩子,吴镇荣以校为家,清贫执教,无私奉献。

(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县委宣传部 宁都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

猜你喜欢
杨芳大塘山村
山村日出
美丽的翅膀
——彬县城关中学校歌
鄂西走马地区大塘坡组顶部泥岩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山村一天一个样
画卷苗乡——大塘
想起初春的那一天
沉寂山村崛起时
江西大塘客家方言声母[n]的研究
偏僻山村有个“五老”帮扶队
了翁故里访良教——访大塘学校教导主任周基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