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结构是农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

2009-05-23 11:05施希安
经济师 2009年3期
关键词:农产品消费农民

施希安

摘要:传统农业的低效益同农业结构不合理有很大关系。因此,在调整结构时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实行农产品以销定产:走特色农业之路,走品牌、效益农业之路;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市场容量和产品附加值;改变农民消费理念。为创新农产品市场创造条件。

关键词: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3-255-01

农业在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之后,由供不应求变为供求平衡或供过于求。市场需求不足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一个显著的表现就是卖农产品难,许多农产品市场价格下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结构不合理。

一、农产品市场的现状分析

1农业生产特征。农业是露天工厂,农产品不同于工业产品,它是季节性很强的产品,受气候、土壤、地形、地理等因素影响,生产周期较长,一般为半年、—年,因而农产品见效慢,风险大。所以,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很有必要。

2农产品市场特征。市场要求农业生产必须围绕社会需求进行,所有产品能否得到社会认可,关键是否有市场需求。有些农产品如粮食不能因为它重要,就不受价值规律调节。但是,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忽视价值规律的作用,不顾市场需求,盲目追求数量,使农业出现了如下变化:一是供过于求,仓满为患;二是农民收入出现增长缓慢,削除国家补贴。甚至出现减收的状况;三是农业出现低速、低效局面。

农产品市场特点是盲目性;滞后性和风险性。一是盲目性。市场上一些产品的价格由于受供求关系影响,地区间产品流通不畅,使产品在某一地区短期内价格特别高或特别低。价高时,农民抢种某一产品。一拥而上,结果堆积如山,卖不出就降价。所以常常见到农产品丰收了,农民的日子更难过了,甚至连投资也收不回来。二是滞后性。农业生产周期较长,见效慢,市场竞争要求变化快,因此一旦发现问题,已经无法挽回。三是风险性。由于农产品的生产特点及受自然因素影响大,这些都是不可控因素,市场是瞬息万变,农业生产短时间难以适应,这样,农业生产的风险就很大。

3现有的重数量、轻质量的农业结构。我国农业结构,主要是在数量上做文章。粮食多了,改种蔬菜,粮食少了,再种粮食,以致出现农产品的阶段性过剩。不仅粮食、蔬菜过剩,水果、水产品都供大于求,似乎是种什么,剩什么。但过剩的大多是品质较差的农产品,而优质产品供不应求。我国是水果大国,但水果优质率不到30%,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1.3%。许多资源相同的地方出现了结构雷同。带来低档次上的过度竞争,必然导致产品结构性过剩,结果是大家谁也赚不了钱。

二、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及建议

1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实行农产品以销定产。坚持市场导向就是研究市场需求,研究购买力。不仅要研究现实需求,而且要研究潜在购买力,用新产品诱导人们的潜在需求。对农业生产来讲,要抓订单农业,通过产销合同做到产销衔接;要抓人们消费欲望的新产品,如绿色食品。保健食品等。要研究交易成本,一种产品进入市场后,受欢迎的程度。预计价格及销量,综合分析相关因素之后,能以较低的成本进入市场。就有成功的可能。要研究交易难度,当某产品进入成熟期,存在规模经济效益,说明集中度已经较高,那么这时进入者的成本就很高,取得成功的难度就较大。要研究消费者,一种产品的需求。不仅受消费水平的制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消费习惯及该产品消费弹性有很大的关系。因此研究需求必须研究消费者,既不能用一类消费群体的水平判断另一类消费群体的消费水平,也不能以一个区域的消费习惯来概括其他区域的消费习惯,要因时因地制宜,综合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为产品进入市场取得预期效益。

2走特色农业之路,走品牌、效益农业之路。目前,适应新阶段的要求,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主要不是在具体的行业和品种的数量增减上做文章,而是在培育特色产品上下功夫。结构调整要在产业化升级上做文章,使种植业产品由生存物资演变为发展物资,让小麦、玉米、蔬菜、棉花及牲畜、家禽最终以品牌、效益优势走向市场,让有的多起来,让多的优起来。同时,还要根据各地的资源特色,选择和确定一批技术先进、商品率高、经济效率显著,能较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且对其他产业有较强的带动作用的支柱产品。同时还要认识到结构调整不可能一步到位。一劳永逸,而应当围绕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形成规模,创出特色。

3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有效提高农产品市场容量和农产品附加值。现代农业是一个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的综合产业体系,包括产、供、销各环节。国外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例是3:1,甚至到4:1,而我国仅为0.8:1,加工农产品的水平太低,使大量的农产品不能及时消化,这是导致我国农产品阶段性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加工深度过低,农产品的附加值过小,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比较利益,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加工业,培养一批下联广大农户,上联国内外市场,能带动生产深加工,增加附加值的农产品加工运销的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来提高农产品的社会化和组织化程度,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联接,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龙头企业还可以凭借自己灵活的优势,引导生产基地和农户调整生产结构与产品结构,以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凭借自己较强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对自己所依赖的生产基地给予适当的扶持和服务;凭借技术优势和先进设备,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龙头企业应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桥梁和纽带,要多渠道组织龙头企业,打破所有制、行业、区域、部门的界限。只要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相链接,不管是加工企业、专业批发市场,还是乡村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农村能人、政府技术部门等,都可以发展为龙头企业。

4改变农民消费理念,为创新农产品市场创造条件。消费心理是影响消费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启动农村市场,必须尽快引导农民改变消费心理。通过采用农民易接受的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提高农用新产品的知名度,改变农民购物的趋同心理;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向农民传播现代科技知识,引导农民在开展物质消费的同时开展精神消费,不断提高消费的质量和档次,改变农民的守旧心理;引导农民打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观念,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和专业化程度,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责编廉靖

猜你喜欢
农产品消费农民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国内消费
饸饹面“贷”富农民
新消费ABC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