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体验性学习的新尝试

2009-05-25 09:01赵艳华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5期
关键词:体验性历史探究

赵艳华

教学中,如何经济使用课堂上每一分钟,使每一分钟都产生良好的效果,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近年来,笔者通过开展体验性历史学习活动,对此做了有益尝试。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以体验和探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性学习。体验,就是要求学生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理解、认同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历史对象。只有通过体验,学生才能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遥远的历史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与之交谈的存在,才能在头脑中敏锐地捕捉问题,紧紧地追问、探寻问题的结果,从而生成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并引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因此,历史教学力求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心理特点等实际出发,以体验性历史学习为主,通过对形象直观的材料的研习和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来增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趣味性和现实性,从而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激发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情感。

一、创设乐学氛围,迸发思维火花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时,教师应千方百计调动“乐学”因素,创设“乐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迸发出思维火花。讨论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师生之间沟通和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与创新。而要让学生自主体验和探究、主动学习、参与讨论,关键在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努力组织一些有意义的讨论活动,设计启发性、开放性和合作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合作中有较充分的发言机会,逐渐体会到群体氛围中学习的乐趣与成功。

例如,围绕“孙中山该不该让位袁世凯”这个问题,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评分标准为:“辩论立场清晰,口齿伶俐,思路活跃,论据充分,能运用多角度、多层次、有说服力的推理论证,能及时抓住对方要害问题予以机智有力辩击的辩手给予优秀。”在教学《难忘九一八》时,举行小型辩论会,让学生畅所欲言。其中,“蒋介石被扣押了,如何处置蒋介石”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课堂上,将主张杀蒋介石的同学作为正方,主张不能杀的同学作为反方,让学生在自由讨论的基础上展开辩论。通过这些问题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可见,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能激发学生认识历史的冲动感和思维的活跃性。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尝试,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快乐,让其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亲身体验历史。

二、放手解放学生,使课堂充满活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开展自我思考、自由体验的活动,重视学生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创新求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通过自身的主体探索和体验,逐渐形成勇于探究、敢于实践的个性品质和独立探究的能力。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后,不仅要答疑解难,而且要引导、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教师主动突破教材,能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亲切与活力,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如在教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学生对此体系的直接理解就是“弱国无外交”,甚至认为“挨打有理”。鉴于此,笔者引导学生讨论问题“落后就要挨打吗?”并要求学生举出相关事例来。由于教学中营造了和谐宽松的探究氛围,学生在讨论中灵感产生,新意迭出。有的学生认真思考后,大胆提出了自己的新看法:落后并非一定挨打,如隋唐时对日本的政策,三国时蜀国与西南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落后有时反而会攻打先进,如宋时辽、夏、金对中原的进攻;当然,也有落后要挨打的事例,那是经济政治发展不均衡导致的弱肉强食。学生这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品质难能可贵。由此可见,学生是一个蕴藏着巨大潜能的教学资源宝库,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放手解放学生,课堂教学就会充满生命的活力。

三、注重亲自动手,培养实践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跟学习的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学生通过阅读文字资料或者听老师讲解后,只能记住10%~20%的内容;对亲眼看到的实物或实物现象能记住30%~40%;而学生对既听到又看到的实物或实物现象就能记住70%左右;如果学生亲自动手做过,又描述或讲过,则能记住90%左右。可见,历史知识的形成单纯依靠听讲、观察是不够的,还必须让他们亲自动手去做一做、写一写、比一比,真正让学生在“运动”中学历史。

如在历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组织他们到书店、图书馆或者上网查找历史资料,动手制作,开展体验性学习。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主动探究知识,体验创造成果,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在学习工业革命一课时,笔者指导学生分组收集工业革命的资料,把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和闭关自守的中国对比联系,制作鸦片战争爆发时中外历史发展对照表,进行轮船、火车模型并附以该交通工具的发明历程、性能结构、动力来源及此后发展的讲解说明。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掌握了历史知识,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增强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教学“殖民主义的罪恶”时,让学生分组制作“三角贸易”图,把路线、贸易内容表现出来,并让每组派代表说明,从而培养学生从图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透过现象揭示本质能力以及形象思维能力。因此,适时开展实践活动,可以深化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做学习的主人的快乐和在参与中学习、在动手动脑中发展的价值。

总之,教师应与学生处在平等、民主的位置上,互相交流,不断切磋,共同发展,真正在体验性学习活动中形成一个新型的学习共同体。历史体验性学习所追求的结果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本身。教学过程就是学生最主要的学习过程,教师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应当是让学生自主、深入和成功地学习。

猜你喜欢
体验性历史探究
浅谈小学数学的体验性学习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浅析高中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教法
新历史
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探讨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