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活跃语文课堂的几种方法

2009-05-25 09:01孟海杰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5期
关键词:白鱼孔乙己课文

孟海杰

吕叔湘先生在论语文教学时说:“语文课既然是技能课,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是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手、脑,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变旁观者为当局者,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当前语文教改的发展方向。

那么,在课堂上,教师怎么放权,学生如何主动钻研课文呢?传统的方法有朗读教学、设疑启发、讨论、练习等,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调用一些声像资料,图文并茂,效果都很好。这里,笔者仅谈画、演、写、赛四种方法。

一、画课文,以话作“画”,以画促读

这种方法是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边读边想象,尽量在脑海里再现课文中所描绘的画面,然后要求学生按课文描述画出图画来,画完后与课文对照,师生评议,以达到熟悉课文内容,增进课文理解,训练学生想象能力的目的。画课文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1.绘景物图。课文中有许多描写大自然美好风光的篇、段,还有许多写景的诗词、散文等,教学时,可以放点事先选好的音乐,在优美的乐声中,让学生边阅读作品,边展开想象,将文字形式表现的内容转化为一幅或几幅直观的图画。如朱自清的《春》,课文里描绘了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在教学时,让学生听配乐朗诵,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让学生学习并描绘五幅图画。学生们兴致极高,大家仔细钻研课文,惟恐漏了一景一物,边看书,边在笔记本上按课文内容提供的景物和意境,画出一幅幅春景图来。画好之后,让学生对照检查评议。这样,文配乐,文配画,课堂教学充满艺术氛围。在这一读、一画、一比、一议的过程中,学生熟悉了课文,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增强了阅读分析的能力,而且还出了“作品”——图画。

2.画路线图。课本中有许多记叙文是以时间变化和空间转换为顺序的,教学时,可让学生自读课文,勾画那些表示时间、空间的句子,然后画路线图。如教《伟大的悲剧》时,笔者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基础上画“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路线图,并标明时间和地点。这样做费时不多,但能使学生迅速理清文章脉络,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3.画示意图。对于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可让学生读课文后,画出建筑物的平面示意图来,使学生对物体的组织结构一目了然。如教《故宫博物院》、《巍巍中山陵》等课文时,便可让学生画出故宫、中山陵的平面示意图来。

二、演课文,以“演”激趣明理

演课文,有表演和演示两种。

表演是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模仿课文人物的语言动作进行演出。表演的内容有对话、动作、情节、戏剧等,表演的形式可以是即兴的随堂表演,也可以是编剧后专门表演。如教歌剧《白毛女》,课堂上可分角色朗读表演,其中的唱词可以老师唱,或放录音带;教《变色龙》、《皇帝的新装》等课文,其中的人物对话和情节也可以分角色表演。课后,还可以组织学生编排课本剧,配上服装道具等,进行课本剧表演比赛。这种教法立体感强,新颖直观,生动有趣,既帮助同学们较好地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表演能力,寓教于乐,深受学生欢迎。

另一种是演示。特别是学说明文,可让学生模拟演示。如《核舟记》中“船头坐三人……”一段,写东坡、鲁直、佛印不同姿态神情,其中的左、右方位学生最容易混淆,为了加强学生的形象记忆,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笔者叫三个人上台分别扮演东坡、鲁直、佛印,下面同学逐句朗读课文:“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扶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台上三位同学依照课文介绍摆出相应姿势,不对的集体纠正。学生印象深刻,兴致盎然,课堂气氛轻松活泼,教学效果好。

三、以写促读,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仿写课文。这种方法是事先布置好写的要求,让学生带着这个写的任务去阅读课文,寻找方法,探索奥妙,然后仿写评议,让学生在阅读仿写评议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如教《社戏》中,写月夜归航时有这么一个句子:“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这里“大白鱼”的比喻十分贴切,但怎样使学生理解呢?抽象地摆几条理由效果不会太好,笔者的方法是让学生仿照这个句子造句。有个同学造出了这样一个句子:“那飞机,就像一只离弦的箭在空中飞驰。”接着让学生将这个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比较,看看哪个更好一些,结果学生都说课文中的好些。为什么呢?通过七嘴八舌的讨论,同学们认识到,课文中“小白鱼”的比喻不仅与航船有相似点,而且富有水乡特色。同时,小白鱼的比喻前人很少用过,显得新奇,更重要的是,小白鱼的比喻比较符合孩子的特点,突出了孩子们的喜悦心情。而后者“箭”尽管与飞机都有“快”这个相似点,但同样多的语言里表达的信息量相对较少,效率就比不上前一个。

仿写课文,可以是一个句子的仿写,也可以是一个段落、一篇文章的仿写。每次仿写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围绕一个明确的中心。如何为的《第二次考试》一文,其中的侧面描写运用的很成功。教学时,笔者叫学生把文中有关侧面描写的句子摘录出来,阅读体会,然后仿照课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就某次活动或某个人写一段话。同学们对照课文,欣然动笔,大多能按照要求写出像样的文段来。

2.补写、续写课文。补充课文,即对课文中略写或未写的情节进行想象补充,如《孔乙己》中孔乙己被打折了腿一段,可用《丁举人夜打孔乙己》为题进行口头想象作文。续写即对记叙性课文编写续集。如学完《孔乙己》和《皇帝的新装》后让学生尝试着续写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店里喝酒之后和皇帝举行大典回宫以后发生的事。

四、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堂竞赛

为了广泛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开拓意识等,可在教学中分个人或小组展开各种竞赛,比比哪位同学上课发言最积极,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最多,哪个小组作业速度最快,正确率最高等。

猜你喜欢
白鱼孔乙己课文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退思白鱼
孔乙己(下)
孔乙己
多看一眼都不行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多看一眼都不行
多看一眼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