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语文“发现法”学习初探

2009-05-25 09:01王忠美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5期
关键词:主动发现引导

王忠美

【摘要】语文学习中,教师向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头脑研究,探索获得语文知识,找到语文学习中的规律,即是“发现法”学习。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积极开辟一片“发现”的天地,让学生发现难易,学字学词;发现异同,学句学段;发现优劣,练听练说;发现规律,练读练写。

【关键词】发现 引导 训练 主动 效果

布鲁纳认为,“发现法”是学生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学习,通常被称作“发现学习”。他极力主张把“发现法”应用于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学科的基本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态度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性的思考,通过自身的力量得出结论。

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教师向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头脑研究、探索,获得语文知识,找到语文学习中的规律,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发现”行为,即“发现学习”。所以,批判地继承布鲁纳的“发现法”学习教育思想,应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引导,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使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更为增强。

基于此,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为学生开辟一片“发现”的天地,从教学内容出发,在字词句段的教学和听说读写的训练等各方面创设“发现”的机会,培养学生“发现”的意识,训练“发现”的能力,努力让学生练就一双“发现”的眼睛,使他们学得积极,学得主动。

1.让学生发现难易,学字学词。字词是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要求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花大力气落实。到了一年级下学期或二年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训练,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培养了一定的能力,这时自学字词、发现难易已成为可能。为了让学生的自学互学更有效,可设计“学案”(即学生学习的方案),提示学生去学习字词:①认真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的字音,难读的字词多读几次。(音)② 联系课文想想词语意思,不懂的做上记号。(义)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生字,在难记字下面画“?”,在易错字下面画上“△”。(形)④照书上的样子写一写生字,想一想要注意什么。(书)⑤把学习中的发现告诉同学。(小组互学)以上几点中,第5点非常重要。如对于音的学习,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轻声及一些易混淆的声母韵母等,都可以说是难点,需要在不断的认读中熟悉、强化。这样就必须分清难易,抓住重点,避免平均使用力量。如果一味地靠老师提醒、教读,就会非常枯燥,也是低效的。把这个“发现”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找难念音,当“小老师”提醒其他同学,这样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学习也就变得有趣高效了。其他义、形、书方面同理可证。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要多靠自己的力,自己能办到几分务必办到几分。”以上讲到的字词学习其实正是先利用了每个学生自己的力。这种效果是教师逐个讲解指导所远远不能及的。学案的设计正是教师“引导”的体现。

2.让学生发现异同,学句学段。句段学习不同于字词学习,更多的是要去发现异同,在异中求同,寻求规律性的东西,以达到迁移的目的。“迁移法”也就是利用新旧教材之间某些相似或相对的联系性,在学习新课中充分引导学生寻找有关课文的相似或相对之处,启发学生去“瞻前顾后”,比较对照,以达到以旧带新、温故知新的目的,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如小学语文第二册有一篇课文《小猴子下山》里面有这么两段话:“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它看见……“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它看见……很明显,这两段话句式相同,词式相似,非常适合“发现学习”,可以让学生找找二者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教学时可从扶到放,鼓励学生进行词语日积月累与扩展。如“扛着、捧着”,“一棵桃树、一片瓜地”,“又大又红、又大又圆”,等等,都是很好的词语训练点,词语的训练又能带动句段的学习,可谓一举多得。

3.让学生发现优劣,练听练说。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的一年级上册中,提出四点要求:说话也得动脑筋;说话响亮,别人听得清;听人说话要专心;我说话大大方方的。学了这个内容之后,可以让学生以此为标准,发现其他同学听话、说话的优点和缺点,并教会他们对优点大加赞赏,对缺点严格指出,效果非常好。

当学生要去发现人家说话中的优劣时,“听”会更专注、更认真。而当他们发现优劣以后,“说”会更积极、更清楚。一方面要指出人家的优缺点,说的积极性很高;另一方面,为了不让别人找到自己的缺点,又要说得很清楚。在发现之后,同学之间互相评议,取长补短,久而久之,听说能力就在不断“发现”、评议中提高了。

4.让学生发现规律,练读练写。这里的“读”主要指朗读。课文的朗读也有一定的规律,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如《狼和小羊》里面每一次对话前都有提示语,像“吃了一惊,温和地说”、“气冲冲地说”、“大声嚷道”、“可怜的小羊喊到”等,朗读时要根据提示去读。发现了这一点,学生就会自觉地读出所提示的语气,在以后再碰上有提示语的对话时,就会注意到前面的提示语,自己读出相应的语气了。还有一些句子存在相似的地方,如反问句、感叹句等,可以让学生一句句反复地去读,找到朗读的相似点,在求同中掌握某一类句式的朗读方法。

发现规律在练习写话中的也有很大作用。低年级课文中有一些典型句式、段式,表达生动形象,值得学生去掌握、去积累,仿写是一个有效手段。在仿写之前,首先要让学生去发现。如前面提到的《小猴子下山》,让学生用续编形式仿写课文2~3段:“如果小猴子抱着西瓜没有往回走,也没有去追小兔,而是继续往前走,又会走到什么地方,看见什么,怎么做呢?”而在仿写之前,先要让学生去找一找2~3段是怎么写下来的。学生在寻找中,会发现这几段都是按“小猴子拿着什么走到什么地方,看见什么怎么样,非常高兴,就怎么做”这样的段式写的,而且都用上了“又×又×”的词语等。发现了规律性的东西,学生也就知道怎么写了。

类似《小猴子下山》之类有相似段落的课文在小学语文低段教材中有不少,都可以进行仿写训练。这种仿写训练在“发现”的基础上进行,利用了迁移的魔力,使语文学习变得有趣而容易了。

“发现学习”的意义在于“发现”使学生主动了。在教与学的关系中,“教为主导”,“学要主动”,教师的教主要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主导”的着眼点应落实在“主动”了,只有学生学得主动,才能和谐发展。“发现学习”无疑可以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教师善于发现,教起来更有内涵;学生善于发现,学起来更有意思。学生成为“发现者”,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的智力成长。教师开辟一片“发现”的天地,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中越走越宽,越走越有劲。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言论摘编[M].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

[2]周一贯.语文教学方法论[M].汉中: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4.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贺诚.引导——发现语文教学法[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主动发现引导
如何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率
关注学生个性 促进主动学习
网络评论要主动引导舆情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