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友要警惕下肢血管病变

2009-05-31 04:43盛春卿
糖尿病新世界 2009年10期
关键词:闭塞性老伯截肢

盛春卿

病历:

王老伯今年68岁,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已经20余年了,每天香烟10支。因为左脚掌出现溃疡而来糖尿病门诊就诊。医生检查后发现左脚掌有一处溃疡,溃疡周围还有明显增厚的皮肤,医学名词叫“胼胝”,一般老百姓叫鸡眼。仔细询问,原来王老伯足底溃疡已经有3个月了,在社区医院天天换药,溃疡面处理的很干净,但就是不收口。最近这段时间王老伯发现自己走路时间超过10分钟,就感到小腿发胀,非得坐一下休息一会才可以走路。其实王老伯是因为糖尿病影响了血管,而造成的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

专家分析:

下肢血管病变发病隐匿

下肢血管病变的典型表现为下肢感觉异常、发冷、肌肉酸痛、疼痛、行走时加重。临床上叫做间歇性跛行,患者步行100到200米后,因下肢肌肉疼痛而无法继续行走,但稍许休息后,疼痛自行消失。随着疾病的发展,严重者出现休息时疼痛,尤其是夜间平卧时更为显著。在病变晚期,由于组织血液供给不良,发展到缺血性溃疡和坏疽,超过三分之一以上的患者最终需要踝以上的大截肢。

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与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危险因素相同。最重要的是年龄和性别。下肢动脉硬化更常见于老年人和男性,尤其是长期吸烟的老年男性。糖尿病是最重要的大动脉闭塞性硬化的危险因素。多种危险因素并存于一个患者时,急剧地增加了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性。有研究证实,有1、2或3个危险因素(吸烟、糖尿病、收缩性高血压)的患者,下肢病变的危险性分别增加了2.3倍、3.3倍和6.3倍。

糖尿病与车祸同样致人残疾

可见,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病程超过5年以上的、吸烟的、有高血压、血脂紊乱的男性患者,往往合并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虽然这种病变在临床上不像心脏动脉、脑动脉狭窄闭塞那样凶险,但后果也同样严重。轻者影响生活质量,重者会造成足部溃疡和截肢。

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造成截肢的原因有两个。其中一个原因是车祸,另一个原因就是糖尿病。美国卫生部门2005年给出的数据是每30秒钟就有人因为车祸或者糖尿病而失去一条腿。如果能及时检查、尽早发现和科学治疗糖尿病合并的下肢动脉病变,治疗效果良好。

尽早接受下肢动脉病变筛查、治疗

我们主张,有下肢动脉病变危险的患者,应该尽快接受下肢动脉病变的筛查。脉搏触诊和踝肱指数的测量是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基本方法。动脉搏动的触诊一般需要扪及足背动脉、胫后动脉。疼痛的位置是动脉阻塞的关键部位。通过触诊可以估计动脉狭窄的水平,确定动脉狭窄的部位。

客观的证实存在下肢动脉病变和判断病变程度的手段是应用多普勒测定踝肱动脉压指数。而目前在国外被大量推广应用的无创检测是下肢动脉波的描记。正常人的动脉具有相当的弹性,动脉硬化、动脉狭窄、动脉堵塞后,动脉的波形就发生改变。而超声波检查和经皮氧分压测定可以用来评估和预测患者的截肢的合适水平。对于严重的缺血,或者非创的检查发现异常,应该做血管造影。

只要及时发现并给予科学合理的干预治疗,可以避免患者病情恶化,降低截肢率,以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方法有扩血管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还有中西医结合的西药内服中药外用对改善症状还是有明显效果。当然,严格控制高血糖、高血压和保持血脂正常,戒烟是基本的治疗。

猜你喜欢
闭塞性老伯截肢
老伯和桃园
How to ensure leftovers are safe to eat
骨肉瘤手术:截肢并不是唯一选项
老人崴脚后缘何要截肢
CT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分析
肺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大鼠模型建立及其miRNA表达谱分析
赵坤教授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经验
儿童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6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