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之 说明文

2009-05-31 02:31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09年49期
关键词:事理沙尘暴说明文

【技巧讲解】

说明文是客观地对事物进行说明的一种文体,以解说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类别或事理的含义、特点、演变等为主要内容,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文主要是通过对客观事物或事理的介绍说明,达到教人以知识的目的。与记叙文、议论文相比,说明文更强调科学性、客观性。说明文以客观、准确为基本要求,一般不表示作者的感情倾向。说明文一般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种。

高考对说明文的考查,主要侧重于考查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对象,及对某个词语的理解、对某个问题的探究等。

角度一:考查说明顺序

设题方式: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解题策略:首先,考生要明确说明文的三种说明顺序:1.空间顺序,即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外到内,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从整体到局部(也可反过来)。常用来介绍建筑物或实体等。2.逻辑顺序,即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或从现象到本质,从因到果,从果到因,从主到次,从浅到深,从个别到一般等。常用作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有“因为、所以”“首先、其次”等。3.时间顺序,即按时间的顺序来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演变及结果。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其次,根据说明的主要内容答出其作用。

答题模式: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它使说明的更有条理性(或更容易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无法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角度二:考查说明方法

设题方式:本文或某段用了哪种(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解题策略:要明确常见的八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地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3.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事理。4.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5.打比方:将比做,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6.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7.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8.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答题模式:本文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

角度三:考查说明对象

设题方式: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2.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解题策略: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层次(要抓住“首先”“其次”“再次”等表示次序的词语);其次,找出文章的中心段或中心句(中心句往往出现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处),这些地方往往隐含着问题的答案。若找不到中心句,则可以按照说明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回答。

答题模式:本文说明的对象(主要内容)是。(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事理说明文:关于……的道理)

角度四:考查对某个词语作用的理解

设题方式:1.请揣摩某词好在哪里?2.某词与某词为什么不能调换位置?

解题策略:首先,要看考查的词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若有,在作答时要指出来;其次,要结合语境来理解该词的意思,指出该词在句中的作用。另外,还要注意体现说明文准确性和严密性的一些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等词语。

答题模式一:某词运用了 修辞手法,在这里是 意思,表达(表现)了。

答题模式二:用了某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 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

角度五:考查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设题方式:1.针对文章中提出的 问题,你有什么改善的设想?2.对这个问题,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3.假如你是××人,你将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

解题策略:这种题目的答案通常是开放而多样的,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答案通常有两个角度:一个是支持(赞成)作者(文章)的观点,答案可在文章中概括提炼;一个是反对作者(文章)的观点,这个角度,需要考生结合生活实践,发挥想象才能得出答案。

答题模式:我的观点是 ,(表明立场) 理由(措施)是。(分点阐述)

【实战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从古到今,沙尘暴一直是威胁人类生存的自然敌人之一。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沙尘暴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其肆虐的势头有增无减。人们不禁要问:沙尘暴是怎样产生的呢?

沙源、强冷空气、冷暖空气的相互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基本条件。沙源来自于沙漠,乱垦滥伐、过度放牧导致退化的草地,没有任何植被的秃地以及一些违规操作的施工场地,由于缺乏相应的维护掩盖措施,致使表土裸露,旋风刮来,易形成扬尘。冷暖空气相互作用产生一种垂直的上升运动,把沙尘吹扬了起来,形成沙尘暴。如果没有沙源这个条件,后两个因素只能造成大风或降水等天气现象。专家通过对河西走廊沙尘暴的“策源地”武威、金昌等地的实地考察发现,强劲持久的大风是形成沙尘暴的驱动力,人为破坏的植被和风化的地表松散、干燥土层等沙源是造成沙尘暴的“罪魁祸首”,沙尘暴是伴随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平衡的破坏而产生的。

早在1860年至1890年,美国由于不合理地过度开发西部处女地9000万公顷,大片焚烧草原,盲目垦荒,导致发生了1934年5月震惊世界的沙尘暴。这场沙尘暴从土地破坏严重的西部刮起来,很快就发展成长2400公里、宽1500公里、高3公里的一个巨大黄色尘土带,连续3天,横扫了美国三分之二土地。当时大气含尘量每立方公里高达40吨,3亿多吨土壤被卷入大西洋。这一年美国耕地被毁4500亩,16万农民倾家荡产,逃离了西部大平原。

近几十年来,我国人口急剧增长,不少地方以超垦、过牧和滥伐获取必要的生活资料。大片的树林草原被开垦成了农田,结果粮食没增产多少,却造成了土壤盐碱化,并荒废了更多的土地,草原牧场不断地被过度放牧,又不进行补偿性保护种植,大大加剧了草场退化。于是,导致去年一场场席卷而来的沙尘暴频频袭击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短短3个月间我国就发生了12次沙尘暴,波及大半个中国,不仅袭击了西北、京津地区、华北部分地区,就连长江以南的部分省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事实表明,人们无节制地垦荒开地,无限度地向大自然索取甚至掠夺,而不给其“休养生息”的机会,不断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最终一次又一次地招致大自然无情的惩罚。痛定思痛,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人类应真正行动起来,认真研究如何防治沙尘暴,努力改善地球生态环境,让绿色和生命永存。

(根据《知识窗》有关资料改编)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第三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说说它的好处。

3.人类不注意与自然和谐相处,导致生态环境失衡,最终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请你举出两个这方面的例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举例(一):

措施:

举例(二):

措施: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鸟类五彩羽衣的秘密

□金石

鸟类身披的五彩羽衣带给观鸟者最直观的审美享受——热情的红色、耀眼的黄色、迷人的绿色、绚丽的蓝色……也带来了挥之不去的疑问,到底是什么造就了它们一身五彩的羽衣?这些五颜六色的效果是羽毛本身的颜色,还是在光作用下形成的奇观?

早在数百年前,牛顿就指出,鸟类羽毛的颜色不单来源于色素,还有羽毛结构和光作用的神奇结果,而最新的科学研究也印证了这种说法。比如,把红色的羽毛研磨成粉未,粉末会保持原有的红色。而如果从一只小水鸭身上拔下一根绿色的羽毛,研成的粉末却是黄色的。而蓝色的羽毛变成粉末之后呈现的颜色也同样不可思议:绚丽的蓝色会瞬时变成单调的棕色。

事实上,从孔雀的蓝色羽毛到天鹅的白色披风,鸟类羽毛的缤纷色彩主要来源于两种途径:化学色彩和结构色彩。简单地说,化学色彩就是色素沉积所致,就像人类的衣服要经过染料浸染,才会拥有各种颜色。这是因为染料中的各种色素附着到了织物上,使织物呈现出和色素相应的颜色。而结构色彩则是因为羽毛特殊的内部结构在光作用下产生的色彩。在很多情况下是这两种系统共同作用,才让我们的眼睛看到了最终的绚丽色彩。

我们先来看看鸟类羽毛的结构。正羽中央的硬轴叫做羽轴,上半段羽片部分叫羽干,下半段埋入皮肤的部分是羽根。羽干上生长着羽片,分成内羽片和外羽片两部分,都由羽枝构成。把羽枝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能够看到羽枝上的羽小枝和羽小枝上的羽小钩,它们互相钩住,连成整片。而鸟类每次用喙整理羽毛的时候,都会把它们弄得十分平整。对羽毛颜色起着决定性作用的部分就是羽枝,一般鸟类羽枝的剖面包括核心和皮层,也有一些鸟类的羽枝中间还有一片浑浊区作为夹层。

研究发现,鸟类能够拥有红色、黄色和橙色的羽毛,主要是通过摄取胡萝卜素而获得,而它们获得胡萝卜素的唯一方法是吞食植物的根茎、种子、花朵和果实,这样,诸如维生素A类的脂溶性物质就会在它们体内沉积。例如北美红雀在吞食了狗木的果实后,色素就会进入它们的肝脏,然后通过血液循环最终沉积在羽毛的毛囊部分,使它们拥有傲人的红色。但是如果把它关在笼子里,给它喂食不含色素的果子,经过几次换毛之后,它的羽毛会一改鲜艳夺目的红色,变得黯淡无光。而如果给一只黄雀喂食含有胡萝卜素的种子,过一段时间后,它尾部的黄色羽毛就会慢慢变成橙色。而如果鸟儿拥有绿色的羽毛而认为鸟是吃了有叶绿素的果实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不管鸟类吃掉多少含有叶绿素的果子,这些色素都不会进入到它们的羽毛中去,我们眼睛看到的绿色羽毛其实是由蓝色的结构色彩和黄色的色素沉淀共同作用的结果。虽说在自然界中动物外表产生颜色的主要途径是色素沉积,但是有些鸟类经过进化后却选择了结构颜色来造成五光十色的羽毛,简单地说,就是依靠与自然光波长尺度相似的微结构的相互作用而产生颜色。

明白了鸟类五彩羽衣的秘密,就会让你在看到鸟类的时候更感到妙趣横生,每只不同颜色的鸟在你的眼中都会幻化成一个美丽的色彩谜题。以我们身边最普通的的虎皮鹦鹉为例,虽然它们的身体只有黑色素和黄色素,但它们却拥有白、蓝、绿等很多不同的品种,白色是因为其身体内色素缺乏,胡萝卜素让它们的羽毛呈现黄色,核心的黑色素加上浑浊区的反射光线让它们拥有蓝色羽毛,而黄色素和蓝色结构色彩最终让我们看到了绿色的羽毛。

(选自《科学24小时》)

1. 依据文章的内容,请问“鸟类五彩羽衣的秘密”是什么?

2.本文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说说它的好处。

3.在日光下,我们看到一些鸟类的羽毛是绿色的。那么,在夜晚它呈现出的颜色应该是哪种?为什么?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回答。

参考答案见下期

猜你喜欢
事理沙尘暴说明文
说明文阅读专练
可怕的沙尘暴
阐释现象 揭示事理——说明文写作六步曲
大话西游之沙尘暴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天外来客:火星沙尘暴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
如何看待沙尘暴的利与弊
一语中的
微精事理 宏揽全局──《战时美国的欧洲战略》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