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雄隆重纪念孙中山

2009-06-02 08:22
环球时报 2009-06-02
关键词:中山陵吴伯雄访问团

本报特约记者 苏 泰

本报驻江苏特派记者 赵京安

本报记者 吴 薇

6月1日是孙中山先生奉安中山陵八十周年纪念日,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上午率领国民党访问团晋谒中山陵,这是吴伯雄此次大陆行的最后一个行程。《环球时报》记者发现,中山陵现场除了100多名海内外采访记者之外,大陆游客也纷纷以手中的相机和手机拍下难得的镜头,他们看到吴伯雄一行时纷纷高喊“吴伯雄加油、两岸一家”等口号,吴伯雄等人也亲切地向大陆民众挥手致意。记者还现场采访了一对60多岁的南京老夫妇,他们表示“两岸一家”,这次是专门来看吴伯雄一行的。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李非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国民党近期高调纪念孙中山先生的举动,其实有恢复传统、回归理性的意味。此外,由于孙中山是国共两党都很推崇的政治人物,国民党也希望借此能够进一步巩固两岸两党互信双赢的成果。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两岸对于孙中山的定位有很大不同,大陆称其为“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台湾则奉之为“国父”。

振兴中华是两岸共同目标

据台湾东森新闻1日报道,吴伯雄一行8时15分抵达中山陵“博爱广场”,下车后未作片刻停留,一口气登临孙中山先生祭堂。粗略计算,包含392级的台阶在内的晋谒路,吴伯雄仅用了大约15分钟时间。有台湾记者透露,吴伯雄近几个月努力减肥,从过去的98公斤,变成现在的82公斤,整整减了16公斤,去年他登上中山陵时,花了将近20分钟,中间还歇息停留了两三次。

在祭堂,面对孙中山先生石雕坐像,吴伯雄与林丰正、蒋孝严、吴敦义、曾永权4位国民党副主席及访问团其他成员静默肃立。8时30分许,司仪宣布祭祀典礼开始,吴伯雄向孙中山先生坐像敬献黄色花环。在司仪宣读祭文后,访问团向孙中山先生坐像行三鞠躬礼、默哀、礼成。随后吴伯雄一行又到祭堂后的孙中山先生墓室凭吊孙中山棺椁,并参观孙中山纪念馆。

仪式结束后,吴伯雄回到“博爱广场”发表简短讲话。吴伯雄表示,“我们的激动,无法用笔墨来形容”,“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振兴中华,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吴伯雄还特别向南京市民发出郑重邀请,欢迎他们到台湾观光旅游,感受2300万台湾人民的热情好客。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遗体安置在北京碧云寺内。孙中山曾嘱辞世后愿归葬紫金山,1929年6月1日,孙中山灵柩奉安在南京紫金山中山陵。此前,南京中山陵园管理局已对中山陵主体建筑及周边环境进行了全面整修,对中山陵“天下为公”陵门的屋面琉璃瓦进行整体更换、仔细检查并整理加固从博爱牌坊到灵堂的392级台阶等。

强调“两岸文化纽带”

对于吴伯雄高调纪念孙中山,有岛内分析人士认为,事实上吴伯雄此行可以定调为国民党的“寻根之旅”。从北京到重庆再到南京,一路追寻国民党在大陆的重要历史之地。在南京大学发表“让文化引领两岸未来”的演讲中,吴伯雄痛斥“去中国化”为“逆流”,提出要借助相同的文化,凝聚两岸感情不可磨灭的力量、共创两岸文化价值的新时代;在中山陵的讲话中,吴伯雄又强调把振兴中华作为两岸共同的目标。此外,吴伯雄5月31日上午在接受南京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后发表演讲,希望“两岸炮口相向、兵戎相见永不再现”。吴伯雄说:“两岸继续对立、冲撞是错误的方向,两岸应该和平发展、双赢互利。”

国民党和吴伯雄这一系列“不经意的动作”,都在透露一个讯息,即借力于两岸共同的文化背景与符号,逐步在国民党甚至岛内建立难以割舍的“两岸文化纽带”,构建独立于经贸关系以外的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动力,创新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道路与方向。

遭遇绿营抵制

民进党代理发言人赵天麟表示,吴伯雄这次“登陆”发表“岛内说”矮化台湾在先,现又批判“去中国化”是逆流,这完全错误。“去中国化”凸显“台湾意识”,是台湾社会的“主流”,吴伯雄的说法在台湾社会才是“逆流”。民进党“立委”李俊毅1日上午也在记者会上宣称,台湾有超过7成民众认为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若吴伯雄把“去中国化”、“一边一国”的认同视为逆流,“令人担心台湾前途”。吴伯雄放弃立场去认同共产党,是缺乏客家人的“硬颈”精神。

国民党“立委”杨琼璎则认为,民进党不要有“酸葡萄”心态,国民党也不能像民进党一样“执政”8年一直“锁国”。

李非教授也认为,国民党高调回归传统的举动遭到绿营抵制是不可避免的,过去国民党被台湾“本土化”牵着鼻子走,现在应该有自己的理念。虽然融入台湾社会是必要的,但是国民党也不能矫枉过正。▲

猜你喜欢
中山陵吴伯雄访问团
遗产旅游动机对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影响研究
试论中山陵建筑的东西方文化因素
南京中山陵蜡梅资源及应用研究
小泽将率百余议员访华
吴伯雄大陆行:两岸共同开启和平发展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