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学的生命

2009-06-02 06:32梁俊奇
活力 2009年25期
关键词:教材活动数学

梁俊奇

有效性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生命。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有较大的提高。

备课要有效。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备好课,首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把握好教材。把握教材要从全局着眼,要从整体上去认识教材,系统地分析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特点,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目的要求和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理解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认真研究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具体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点,上课之前就做到胸有成竹。只有充分预设,才能生成的精彩。

传统的备课重视了教师的“教”,却忽略了学生的“学”,导致了课堂教学的低效。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的备课不仅要备“教师怎样教”,更要备“学生怎样学”,也就是说既要备教法又要备学法,要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去备课。备课时首先要考虑这节课准备安排几个学生的活动,每个活动怎么安排。其次要考虑在活动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还要考虑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或遇到哪些问题,老师应该怎样进行调控,怎样评价等。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再进行补充备课,写出自己执教的体会和疏漏失误,记下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或困惑,这样的备课才是有效的。例如教学“有几瓶饮料”一课,在确定教学目标后,我们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活动:首先让学生看课本插图,想一想,一共有几瓶饮料,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其次让学生借助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并交流各自不同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第三个活动是让学生用笔圈一圈、算一算,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第四个活动是设计一个游戏,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学法要有效。“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会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得该怎样去学习的人”。现代教学观认为,教育的真正含义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的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做到以学定教,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探究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间和时间,使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从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指导学生学会数学学习的方法,例如如何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何收集、判断、选择和利用信息等。

练习要有效。课堂练习是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的有效途径。一节数学课,练习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成败所在。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果练的目的性不明确,练的习题不够精选,层次性不够明显,这样的练就不会有好的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考虑学生学习实际,要用心设计习题,做到精练、巧练、及时练,对于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实施分层练。这样的练习才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可设计以下几种练习:(1)对比性练习。教学中有一些题目从字眼上看似乎没有多大的区别,而实质上有区别的内容,此时教师可以设计此种练习。(2)发现式练习。如在教8加几时,我们可以通过一组计算让学生去发现8的加法的规律。(3)变式性练习。通过一些变式的练习让学生明白问题的本质,使学生的思维在变通性上得到发展。(4)反馈性练习。把学生在练习中的错误拿出来,让大家找一找,说一说错在哪里,这样的练习针对性强,非常有效。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要有效。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着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有利于互相学习和帮助。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做到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任务具体,要合理搭配,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承担,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我们要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积极参与,学会思考。

重视探究学习。如:教学《量一量》时,主要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可以先让学生选择身边的工具量一量书桌有多长。学生有的用课本量,有的用铅笔量,就在这热热闹闹的测量操作中,学生得出结果也不一样。此时学生的思绪纷繁复杂,对问题疑惑不解:同样的桌子,为什么测量后长度不一样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这时学生会意识到操作时要统一测量工具。

课堂教学评价要有效。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侧重点不同,评价的结果就不同。旧的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是教师,它关注的是教师教的情况,忽视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情况,尤其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等关注不够,不能以学生为本,这是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兴趣、自信心、学习方式、思维的发展等等,这样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培养兴趣,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李雅文,张洪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例谈》, 黑河教育 , 2005,(02) .

[2]张奠宙,《数学教育研究导引》,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

[3]《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大众数学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组,《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第一,二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4]马忠林等,《数学教育史简编》,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5]钟启泉、崔允淳、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教材活动数学
“活动随手拍”
教材精读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