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舟渡彼岸》的艺术分析

2009-06-03 03:14陈媛华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3期
关键词:白描对比

摘 要:《舟渡彼岸》是泰国当代重要作家、泰国作协主席素越·哇拉里洛的著名短篇小说。大量出色艺术手法的运用,使作品具有极大的魅力。在谋篇布局上双线索并进、巧设悬念,大量对比手法的运用以及精彩的白描手法等是该作突出的艺术手法。

关键词:《舟渡彼岸》 双线索并进 巧设悬念 对比 白描

《舟渡彼岸》是泰国当代重要作家、泰国作协主席素越·哇拉里洛的著名短篇小说。在这篇作品中,作家以十分精致的结构,极简约的文字,向读者勾勒了20世纪70年代初泰国人民的斗争生活画卷,表达了民主思想。

1973年10月14日,泰国大专学生及民众因要求以他侬为首的政府颁布宪法,发动了一次近50万人的大规模“争取颁宪运动”集会。集会中与执政者发生冲突。在经过三昼夜的剧烈战斗后,终于推翻了独裁的他侬政权。

《舟渡彼岸》即以此事件为背景。一个小小的宁静渡口,一天清晨迎来了三位陌生客人,老船工和他的儿子热情地将三人摆渡过河。但正直、机警的老船工通过与三人交谈,以及察颜观色,发现三人原是一伙在“颁宪运动”中遭受失败,从曼谷逃出来的权贵爪牙,于是他将计就计把他们送上了不归之路。

小说虽然篇幅短小,但却全景式地描画了“颁宪运动”爆发前泰国的社会状况,泰国人民的生活处境,“颁宪运动”的爆发及结果,并展望了泰国人民光明的前途。作者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首先借老船工之口义愤填膺地指斥了前政府官员的无耻、贪婪:“那班欺君叛国,厚颜无耻,心肠恶毒,吮吸民膏民脂的家伙,……他们轮流起来搜刮财富……每一派,每一届,完全一样,没有什么好转,老百姓依然如旧地穷苦!”将历届政治换汤不换药地压榨人民的现象披露出来。在谈及农民时,我们看到,他们已倾家荡产,“必须受雇当人家的佣人”;有的“迫得进山林当强盗”,“打劫人家糊口”;有关当局的官员还与国外势力相勾结,让“头脑灵敏的日本商人”把河里的鱼捕尽,渔业资源枯竭,而这些官员则被日本人的金钱塞满嘴巴。林业资源也面临枯竭的危险,这是由那些“来自曼谷的家伙,跟森林厅的职官合作干的”,“每一个(职官)都具有莫大的权势,一来到便动手砍伐,然后搬进电据木材厂,把形状改变后运进曼谷。”这些家伙的所作所为完全是破坏国家,出卖国家。对这些不顾人民死活的家伙的下场,老人忿忿不平地讲道,某元帅及警虎将军等是客死外国;“风流元帅”死后还被人没收财产;还有一些是狼狈地逃出国外。

看来当时的泰国几次政权交叠,真有些风雨如磐、民不聊生的局面。但民主的呼声与要求是难以阻挡的。终于争取民主、自由的“颁宪运动”爆发了。作者又借老船工之口描绘了运动的情况:在运动中“孩子们实在太勇敢了,我想死得一定不少!”但“孩子们能够把他们驱逐出国境,算国家之大幸……我也随之感到欢欣快感!”接着作者又借收音机对老人尚不了解的曼谷局势作了补充:“大专学生,……也衷心满意地跟政府合作,为使国家恢复安谧平静而共同努力。……大专学生和民众的集会,已几乎完全解散了!”

这次光明对黑暗,正义对邪恶,平民对权贵的斗争最终取得胜利,使老船工“欢欣快感”,“为泰国的新变化而欢愉”,并对大学生们充满了莫大的敬佩之情,认为“如果是善行,其结果是会得到善报的!……这次事件,……真正的胜利者是人民,是全国的人民……”为了表现这场运动不是仅仅局限于京都的学生运动,而是一场全社会全体人民的伟大斗争,在小说的未尾,作者让老船工“大声嚷道:‘爸需要让他们知道,对抗独裁权贵的行动,不是仅仅限于那些大专学生和曼谷人……全泰国的人民,大家都万众一心地对抗他们,让他们好好记住,直至未日来临呀!”这里,作者又通过老船工之口表达了人民对于未来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心。总之,小说以颁宪运动为背景,既对黑暗的社会进行了有力地揭露、控诉,又对新政府表达了无限的希望;既对权贵势力及其爪牙的残暴统治进行了猛烈地抨击,又对大专学生的英勇行为特别是全体人民的觉悟与斗争进行了热情地讴歌。

这篇小说之所以引人入胜,主要得力于它在谋篇布局上的特色。首先是双线索并进的结构特点值得称道。双线即明线、暗线的使用。两条线索相交错,并互相补充,使文章跌宕多姿,内涵丰富,韵味无穷。明线是老船工与三个亡命的权贵爪牙的斗智斗勇;暗线即是泰国大专学生及民众大规模的“争取颁宪运动”的集会,以及与独裁政权的斗争。暗线不是小说描述的重点,因为作者想要表述的是京都曼谷之外广大民众的觉悟与斗争,因而作者只是通过简略的叙述进行暗示,而且是从侧面通过老船工之口和收音机来揭示事件的发展、结果:斗争取得了胜利,“大专学生”衷心满意地跟新政府合作,“集会”这时几乎完全解散,独裁者及其爪牙已被驱逐出境。暗线侧重的是对学生英勇斗争的讴歌。而明线则通过老船工与三个逃犯的较量,从言行两方面进行细致刻画,表现老船工智勇双全的高大英雄形象,以及反动派穷途末路、走向灭亡的趋势。可以看出,作者以明线为主,暗线为辅,而两线又相互补充。暗线侧重于史实的陈述,而明线则是对历史材料的丰富、补充与完善,使读者对运动获得生动、全面的认识。双线结构的使用使读者在短短的篇幅里,既理性地了解到了具体的历史事件,又感性地体味到了历史事件中的人和事,对表达主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巧设悬念,使作品扣人心弦,具有侦探小说意趣,是这篇小说的又一特色。

情节的发展过程,即是解谜、消除悬念的过程。小说一开头就制造了悬念,在读者心中引起疑问,牢牢抓住了读者的心:老船工毕生不曾见过的三个人在大清晨突然而至,穿着打扮与当地人明显不同,行为还“闪闪缩缩”,他们是什么人?他们是干什么的?他们要何去何从?这都无从知晓,读者只有往下读。老船工试探着问:“各位也许是从曼谷来的……”,而其中一个却“没好气地答道:“‘不是!”不是曼谷来的就不是曼谷来的,生什么气?那你又是哪里来的呢?这又揪住了读者的心。收音机播放新总理的声明,而这三人却都反对甚至强迫关掉收音机,并对泰国表示“厌烦”,这又是为什么?他们是什么身份?读者的疑心会越来越重。这时,只见其中一个又跟船中央一个“喁喁私语了一阵”,然后要求老船工在“前面的滩边”停靠,而不到“市区的渡头上岸”;并且在临走时给老船工“渡资一百铢”,另外又一百铢,并叮嘱保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三人行动蹊跷,鬼鬼祟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老船工又为什么故意指错路线,是什么目的?真是“月迷津渡,雾失楼台”。但再大的迷雾也有散开之时,作者巧妙地在末尾安插了老船工的话,起到了拔雾见日的作用:“……当我们正为泰国的新变化而欢愉的时候,他们反而厌烦,不肯听收音机所播送的有关新国务院总理的演讲。仅这一点,就已十分明显!……还有,他们那两个占士邦皮箱,盛满金钱……爸瞧见一张百元的钞票露出箱外,显示箱里塞得多么饱满。”“爸需要让他们知道,对抗独裁权贵的行动,不是仅仅限于那些大专学生和曼谷人……全泰国的人民,大家都万众一心地对抗他们,让他们好好记住,直至末日来临呀!”至此,全篇所有的疑团、疑问全部解开、解答,小说也就戛然而止了。读者不禁拍案叫绝,为老人的智勇叫绝,也为作者的匠心叫绝,另外,小说中的“疑问”也是十分耐人玩味的一种设计,它既有读者的疑问:这三个人是什么人,老船工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他们?又有老船工的疑问:这三个人从何而来,要去哪里,为什么要付这么多工钱?还有儿子的疑问:为什么父亲要故意引这三人奔向黄泉,为什么不要告诉警察?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篇小说就是一篇设疑、解疑的作品。它使小说笼罩上了一层神秘气氛,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吸引他们阅读注意力。

大量对比手法的运用是小说的又一美学手段。老船工是作者着力塑造的正面人物形象,故以其它人物形象作对比、陪衬,以映衬出老船工高大的英雄形象。儿子与老船工相比,显示出老船工的成熟、镇定、机智;三个出逃爪牙与老船工相比,衬托出老船工的正直、爱国、睿智、勇敢。同样是笑,老船工的笑显得真诚、爽朗、冷静、沉着、乐观,而三个逃犯的笑则奸诈、怯懦、虚伪、慌张,儿子的笑则显得幼稚、懵懂,故不同的人的笑显示出不同的性格特征。对于泰国的新变化,老船工及儿子感到由衷的喜悦、欢欣,而这三个人却感到厌烦,并对运动、对人民进行诬蔑。在这三个人当中,首领与其他两个又有不同:首领更为狡猾,更善于伪装,文化层次更高些,显示出其优越的地位;相比之下,其他两个则愚蠢而粗鲁,表现出其帮凶的面目。这些对比手法,使各个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更加个性化,避免了雷同,丰富了小说内容,给人以丰富多样的审美感受,同时也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精彩的白描手法也是这篇小说的一大特色。对景物的描写,简洁而传神,寥寥几笔即抓住了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如“水面风平浪静,划浆和摇橹的人遂不觉得怎样吃力,太阳开始在后面的远方露脸”,“水面上的浓雾渐渐地被升上来的太阳光驱散,瞧起来有如懒洋洋地凌空升上的烟团似的”,“出现在前面的景象,是一座苍翠蓊郁的丛林”。几乎每一次景物描写只有短短的一句或几句,但却用极简约的文字获得了丰富的表现力。这种手法使故事情节的发展缓急有度,不致一泻而下,避免了有“张”无“驰”的弊病。传神而又简洁的描写,还增强了环境的典型性,并使情节发展不致过分缓慢,使小说把注意力转向对人物言行的描述,在动态中刻画人物,符合短篇小说的叙述技巧,也更符合民族的阅读心理和审美习惯。

这篇小说不失为一篇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现实主义力作。它既是对泰国历史上伟大的、波澜壮阔的“颁宪运动”的艺术再现,又唱出了对于未来新生活的赞美、憧憬之歌,而大量出色艺术手法的运用,则使作品具有极大魅力。短短的一篇小说,值得读者反复来咀嚼、玩味,真不愧是短篇名作了。

参考文献:

[1]沈逸文译.泰国短篇小说选[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6.

(陈媛华 南充 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 637002)

猜你喜欢
白描对比
观音送子图
浅谈中国白描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白描作品《花卉写生》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影响脚斗士与跆拳道运动项目发展因素的对比分析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白描,你也可以
张自启白描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