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阳风电:爱恨风能

2009-06-04 05:07
新经济导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风电资源发展

依托新能源的发展机遇,重视研发、融资与资源整合,明阳风电正玩转风能产业链

2009年7月25日下午,明阳风电集团的吉林风电制造基地迎来了一位久违的客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据新华社报道,“在总装车间一台台兆瓦级的风力发电机前,总理不时停下脚步,认真询问国内风电设备研发和风力发电市场,并就发展风能发电提出七点意见。”

这是温总理第二次视察明阳,上一次是在2005年9月11日的中山。当时,明阳已经笑傲国内高压电平变频器领域,但是风电产业只是在实验、酝酿之中。2006年2月,明阳风电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从此踏上从风电机组核心设备向整机设备发展的征途,经过三年的自主研发、资源整合等战略调整,明阳风电产业迅速跻身国内风力发电主机供应商前三强,成为行业的新翘楚。

目前,明阳风电已在中山、天津、吉林、西安、江苏布局了五大全国产业基地,预计今年实现产值60亿元,同比增长300%,预计2010年可实现产值超100亿元。明阳风电集团董事长张传卫告诉媒体,“我们一手抓研发,一手抓融资与资源整合,我们以中山作为研发总部、销售总部、制造总部、财务总部,然后迅速完成对国内贴近市场的产业布局。我们迅速从一个几亿产值,十几亿产值的企业,发展为一个百亿产值的企业,没有这样一个战略支撑是实现不了的。”

明阳经验

明阳从当初引进技术,到将中国第一台兆瓦级风力发电机卖到美国,仅仅用了三年左右的时间。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创新的“以我为主”,明阳风电是怎样做到的?

张传卫告诉记者,明阳从辅机设备制造商向整机设备供应商转型过程中,是基于技术创新模式,将产业开发创新与资本资源、人力资源、市场资源开拓相链接,形成了可以支撑迅速扩张的明阳风电发展模式。

“尤其是在技术创新方面,我们通过整合国际先进的风电技术,以联合开发方式解决知识产权、技术性能、开发周期和研发费用问题,并吸收、转化、创新了国际先进的风机研发、制造技术,使明阳的风电技术在国际上具有强劲的竞争力。我们既输出了产品,又输出技术和服务,用输出技术的收入以弥补研发费之不足。”说这番话时,张传卫颇为得意。

同时,明阳风电横向整合国内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行业资源,以我为主地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集供应商、客户、政府的三重力量,为我所用。三年来,其聚合了各种技术研发资源、产业资本资源、市场资源、人力资源等,快速构建了产业大发展平台,形成了核心竞争力。

相关人士产生了担忧,在目前国内风力发电主机供应商前三强中,前两家为国有企业,明阳风电如何与国企共舞?

张传卫表示,国有企业与生俱来受国家呵护,资本、人才、技术资源雄厚,在经济危机时可直接获得政策和资本注入,比较优势显著。“但是,明阳凭着非公企业与生俱来的机制和创业者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有了能动文化的‘基因。行动快、创新发展、高效率是我们的优势,我们能够高效率地聚合人才、资本、市场和技术资源,用三年时间搭建了百亿产值的风电产业平台,具备了整机集成技术、产业链技术和持续创新平台。”风电漩涡

由于风电产业投入较大,盈利困难,项目从建设到投产都将是一个漫长的亏损期,而至于如何盈利,则下注于国家对新能源政策的规划和投入。相关人士据此认为,风电企业必须具备“亏损能力”。对于这一观点,张传卫并不敢苟同。

“新能源发展初期主要靠国家政策扶持,国家也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财政优惠政策。但是随着行业的发展,政策效应正逐渐减弱,关键还要靠企业自主发展的动力。解决风电产业的内在动力不足问题,企业要靠一手抓创新,一手抓经营。创新是创造新的市场和需求,经营是创造利润。明阳2009年以来通过抓经营,单台风机成本下降了150万元。”他说。

众所周知,风电相对不稳定,发电质量不高,即使育《可再生能源法》护航,但在实际入网过程中依然存在困难。这也势必会影响到上游设备制造商。明阳电气也有切身体会。

“明阳风电的基地布局战略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的风资源项目,当地并网技术滞后将直接影响风电场运营商的项目运作,而我们的生产配套服务自然会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因此,电网接受与输送能力也是我们基地投资建设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张传卫说。

金融危机之前,出现了VC/PE对风电的投资热潮,导致风电一时产能过剩,一些人料定,明阳风电不会好过。然而,事实刚好相反,明阳风电的订单已经排到2012年。

张传卫表示,风能开发技术是目前最安全、最成熟的能源技术,从美国到欧洲各国都在推动风电产业的发展。我国风电产业有年投入1200万KW装机容量、不少于4000亿的产业链体系,风电将成为我国拉动内需,“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朝阳产业。

他告诉记者,清洁能源行业必须要稳健地可持续发展,而产品质量则是决定性因素之一。从世界各国的风电行业看,产品质量直接影响着行业的稳健发展,因此产品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仍是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同时由于中国风电产业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国家对行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及行业标准还不够。产业链技术层面的积淀少、经验少。

危中之机

据张传卫透露,金融危机之前,全球前5大制造商订单订到了2010~2011年,但客户对象都在欧美。金融海啸后。全球制造商还未做好产业发展准备,客户无资金、金融机构无保障,而其产品又未做好适应中国市场的准备,服务体系还不健全。

“他们的转换还需要2~3年,这个转型期恰是中国风电发展的黄金时期。”今后三年,风电产业的世界制造中心、研发中心一定在中国。中国凭着逐渐完善的产业链、工业资源、人力资源可以加速发展,并且凭借出口信贷、融资租赁等方式,争夺全球5大制造商的客户市场和项目。

金融危机加速了风电行业的洗牌。目前中国有70多家风电企业,但真正实现小批量生产的大约有12家,而其中形成百台投放市场的共有5家,其余的都处于研发、试投运阶段。前5家都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供应链体系、产品得到了系列开发和优化,到今年底都能初步形成产品化、系列化、链条化。前5家风机制造企业已经占有85%左右的市场份额。从资金、技术、市场和发展时间上看,风电产业门槛已经很高。

在金融危机的特殊环境下,中国经济和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明阳风电在面临危机的同时,也依靠所从事的新能源行业遇到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经济环境好的时候,都是各项投资成本最高的时候,而危机期恰是企业低成本发展的最佳时期。

为此,明阳风电通过整合资源,以能动的精神盘活资源、整合资源,使资源极大限度地增值、利用。同时,在公司内部开源节流,降低运营成本和管理费用,提倡节约型企业文化,同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争取政府资源和银行资源;并且致力于做好产品,保市场占有率,坚持研发投入,开发SCD新产品占领新领域:防范资金风险,保证企业运作现金流。

解决风电产业的内在动力不足问题,企业要靠一手抓创新,一手抓经营。创新是创造新的市场和需求,经营是创造利润。明阳2009年以来通过抓经营,单台风机成本下降了150万元。

明阳风电在面临危机的时候,正是依靠所从事的新能源行业遇到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猜你喜欢
风电资源发展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重齿风电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