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今追昔 长歌当哭

2009-06-08 03:35杨燕霞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文化意蕴价值取向

杨燕霞

摘要祭悼词在宋代的大量出现,是与宋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的。宋代祭悼词的价值取向是多方面的,同时宋代祭悼词中所体现的梦幻意境、女性意识、器乐意象等文化意蕴是值得深刻探究的。

关键词祭悼词;价值取向;文化意蕴

一、宋代祭悼词兴起的原因

祭悼词在宋代存在的数量已非常之多。大概有170多首。宋代祭悼词的类型主要有:悼先贤、悼妓、悼妻、悼夫等。祭悼词在宋代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是与宋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密切相关的。

1、从政治上看,宋代是一个以成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的封建王朝,朝廷为防止文官专权.采取了一系列钳制措施,迫使文人士大夫必须依附于国家政权,再加上统治者所施行的恩惠,文人士大夫实际上只能在忠君的范围内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所以他们并不能完全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最终抱恨而终,但是实际上他们中很多人都是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或爱国忠臣。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在那样一个时代里,多数词人只能在自己的词作里借祭悼先辈中那些与自己一样有着满腹才华但政治失意的先贤们来寄予自己的情怀。“苍生喘未苏,贾笔论孤愤。文采风流今尚存.毫发无遗恨。凄恻近长沙。地僻秋将尽。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杨冠卿《卜算子》)贾谊是西汉负一代盛名之政论家、文学家。他在赴任长沙途经湘水时,作赋吊屈原,并自抒政治失意之感,辞情凄怨很可能引起后世一切有着类似遭遇的文人们的共鸣。杨冠卿本人也一生坎坷,怀才不遇,因此他之所以吊贾谊,自有个人英雄失意的苦闷,同时也有对南宋朝政的不满。于是宋代祭悼词中出现了“悼先贤”这一类题材。

2、从经济上看,宋代城市经济发达,这就为宋代的享乐风气提供了丰厚的经济基础与物质保证。宋代的士大夫文人和上层市民之所以能过上十分优裕的享受生活,就正是以两宋高度发达的商业经济作其经济基础的。宋人的“享乐人生”和“快活人生”就在很大程度上是枕奠在这商业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大舞台上的。同时两宋社会经济繁荣和旖旎的城市生活也为文人享受“声色服务”提供了十分优裕的条件。宋代的贵族官僚,一般都拥有三妻四妾,除此之外·大城市随处可见的歌楼妓馆,也为他们狎妓野游大开了方便之门,但宋人的享乐又是诗意的,而大多数青楼女子不仅能唱词侑酒,更加可人心意的是她们多能文词,善谈吐.所以文人士大夫与她们有的不仅仅是情感和文化上的交流.甚至可以产生真挚的爱情。所以当这些女子不幸去世后,文人就用手中之笔来缅怀她们。因此,“悼妓”成为祭悼词中很常见的一个题材。

3、从社会文化因素上来看,宋代文人狎妓,是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柳永《鹤冲天》)青楼女子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她们的才智和艺术趣味高于同时代妇女的一般水平之上,因此文人士大夫在秦楼楚馆不仅能满足生理需求,而且还能获得精神愉悦,觅得艺术知音,甚至能得到在封建礼教眼开眼闭的监视之下那种公然走私的爱情。从宋代的悼妓词中,我们就能感受到文人与歌妓之间那种心心相印的款款深情。宋代著名词人史达祖早年与一歌妓相爱,后因故久别,歌妓思念不已,终于憔悴而逝。词人重访故人,惟见“锦瑟横床”,而玉人已埋香冢。史达祖悲痛难抑,作《三妹媚》词以寄托哀思宋代狎妓的社会风气,是宋代“悼妓”题材的词出现的一个原因。

二、宋代祭悼词的价值取向

1、祭悼词中的自悼情感

在宋代祭悼词中,词人的自悼情感的体现是非常明显的。在经历了爱人失去后的情感埋葬过程后。祭悼者身心受到强烈创伤。不免流露出身世凄凉和人世沧桑之感。这种自悼成分。使祭悼作品更添了凄切感染之感。

朱敦儒《昭君怨》:胧月黄昏亭榭。池上秋千初架。燕子说春寒。杏花残。泪断愁肠难断。往事总成幽怨。幽怨几时休。泪还流。此词体现了作者心底悼念亡妻的巨大悲哀和自感人生寂谬的凄凉情怀,给人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李清照《孤雁儿》除了祭悼亡夫之情外,又表现了她“泣孤舟之赘妇”的身世飘零之感。吴文英《高阳台》:“自消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伤春不在高楼上,灯前欹枕,雨外熏炉。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癯?飞红若到西湖底,搅清澜,总是愁鱼。莫重来,饮金香绵,泪满平英。”此词表达了作者的“怀人”之情以及“生命无多.老镜侵迫”的人生感伤,怎不让人伤悲?这些都是由祭悼转为自悼的伤逝价值的体现,也体现了祭悼主体对死亡的一种深刻认识。

2、祭悼对象品格的升华

祭悼词是祭悼主体以词这种形式来表达对祭悼对象的追悼之情。祭悼作品中出现的亡妻的品格往往会给人“见尽世间妇,无如美与贤”之感。

祭悼词大都写于祭悼对象亡故一年后,长时间的思念与追忆使得“贱内”的价值直线上升。以至于妻子生前的某些缺憾也会变得美好。晚宋词人刘克庄与夫人林氏共同生活过十七年。词人在为她撰写的《亡室墓志铭》中,这样记述他们患难与共的往事:“余宦不遂.江湖岭海,行路万里,君不以远近,必俱尝覆舟嵩滩,十口从死获生。告身橐装,漂失且尽。余方窘挠,君夷然如平时。又尝泛漓江,柁析舟漩,危在瞬息,君亦无怖容。余贫居之日多,君节缩营薪水,未尝叹不足,即有禄米,君奉养服用,一不改旧……”。从中可知,林氏真是一位难得的贤妻良母,不仅平日能相夫教子勤俭持家,而且意志坚毅,在丈夫最困难得时候曾多次给予他以精神力量的支持。在这里足可见词人刘克庄对妻子林氏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3、祭悼者内心感情的显现

古代祭悼词大都出于中年人之手.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到中年正是事业与家庭都已建立时期,而家庭关系的破坏必定使事业受到影响,更何况是恩爱夫妻。据《礼记.丧服》规定,丈夫为妻子服丧致哀一年,其间不得举乐。因此,服满后作的祭悼作品往往蕴含了自造者奔腾得自我情感,但这种情感又不能表达的大直露。中国传统美学宣扬的是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美。悼亡作品中的情感有如一股暗流,虽然表面风平浪静,而实质上却是一泻千里不可遏止,以至几千年后的人们读来仍不免受到其强烈情感的冲击。

苏轼《江城子》起句“十年生死两茫茫”,既凝聚了他对亡妻想要倾诉千言万语和满腔柔情,又表现了面对生死界河而无法与之相唔的无奈与沉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不思量,自难忘”,真实而又深刻地剖析作者的心迹:对她既不作专门思量,却又未尝一日能忘。这是因为:身为世网中人,苏轼每天都要面对数不尽的凡事杂物,哪有心思整天去冥想长眠已久的亡妻;更何况岁月的流逝也会冲淡人的记忆,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却又是在其显意识

中仍顽强的存在着。因此“自难忘”.这后一句就用反跌的写法道出了他对王弗始终无法忘怀的深情。“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作者重温了他和他前妻的恩爱恋情,却又“冰山一角”地展现了他心底悼念亡妻的巨大悲哀和自感人生寂寥的凄凉情怀,传递给人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孙道绚《醉思仙.寓居妙居湛悼亡作此》:“念云轩一梦,回首春空。彩风远,玉箫寒,夜悄悄,恨无穷。叹黄尘久埋玉,断肠挥泪东风。”表达了祭悼主体的深切怀念之情。朱敦儒《菩萨蛮》“无人同向夕.还是愁成忆,忆昔结同心,鸳鸯何处寻”,史达祖《阮郎归》“情多多断魂。芙蓉孔雀夜温度,愁痕即泪痕”等都表达了这种价值取向。

三、宋代祭悼词的文化意蕴

1、宋代祭悼词的梦幻意境

梦,可以说是宋词最常见的主题之一。在宋代的祭悼词中,以梦所营造的梦幻意境来寄托生者对死者的哀思,寄托生者的一种理想与希望已经衍变成了一种普遍的形式。梦在这里已经衍化成了一种梦文化。

“倦出屏帷,频梦见,玉孙骄马。讳道相思.偷理绍裙.自惊腰衩。”(史达祖《三妹媚》此词也是在梦所营造的意境中,表现了感人至深的爱情,在梦中,词人梦见了心爱的人的娇媚的身姿,浓浓的相思之情充盈其中。只不过史达祖用梦所营造的意境比起苏轼的《江城子》多了几许温馨、几许甜蜜。在甜蜜、温馨的意境中,实现了双方爱情的坚贞。

2、宋代祭悼词的女性意识

张炎《词源》云:“颠弄风月,陶写性情,词婉于诗。”词以艳丽、抚媚、婉曲为文体特色。这种审美特征决定了词之体在女性世界中的文体价值与文学地位。词之为体,始终与古代女性结下不解之缘。我认为宋代祭悼词中的女性意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表现为女性词人对民族责任的思索和强烈的爱国之情。

“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尚遗宣政风流。绿窗朱户.十里灿银钩。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长驱入,歌台舞榭.风卷落花愁。清平三百载.典章人物,扫地俱休。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破鉴徐郎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从今后,梦魂千里,夜夜岳阳楼。”《满庭芳》。此词为宋亡之际,岳州徐君宝之妻所作。陶宗仪《辍耕录》卷三载:岳州徐君宝之妻,被掠来杭,居韩薪王府。主者数欲犯之,因告日:“俟妾祭先夫,然后为君妇。主者喜诺。乃焚香再拜,题词一阕于壁上,投池中死。这位女词人在绝命词中所表达的不仅仅是思念和哀悼亡夫徐郎的沉痛,更多的是对故园沦亡的遗憾。尤其对赵宋皇朝守内虚外、国势不振,“典章人物”误国误民的政局进行了冷峻的揭露和鞭挞,是她们对民族责任的思索和爱国情绪的激愤。这一点

二表现为宋代女性词人广泛的通过词这种文体来抒发祭悼情感。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念云轩一梦,回首春空。彩风运,玉箫寒,夜消消,恨无穷。叹黄尘久埋玉,断肠挥泪东风”(孙道徇《醉思仙》)“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李清照《忆秦娥》)。李清照通过词这种文体把对亡夫的深深思念之情融入其中,而孙道殉也把对侍女的深深怀念之情通过词这种文体来表现。宋代女性词人把祭悼情感通过词这种文体来表现,说明了在宋代的祭悼词中,女性词人已占有一席之地,这体现了宋代祭悼词中的女性文化。

3、宋代祭悼词的器乐意象

在宋代的祭悼词中,可以到处看到音乐的影子,感受到它的魅力。而这种音乐魅力的载体就是器乐。

在宋代的祭悼词中,最常见的器乐意象是箫、琵琶。但是在不同的祭悼词中,同一种器乐它所怀念的祭悼对象是不同的,所包含的意蕴也是多种多样的。

1、箫

在宋代的祭悼词中,箫这种器乐与其它两种器乐比起来是出现频率相对较多的。

周密《踏莎行》:“十年二十四桥春,转头明月箫声冷。赋药才高,题琼语俊。”在这首词中所祭悼的对象是自己的友人,在箫这种意象中所寄予的是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之情以及景存人亡的孤独凄凉之感。张炎《长亭怨》:“望花外,小桥流水,门巷愔愔,玉箫声绝”。在此词中词人所要祭悼的对象是自己情深意重的妻子,只是斯人已去,玉箫声绝,再也听不到妻子动听的箫声了。在此,箫这种意象寄予了词人对妻子的深切怀想之情。曹原《齐天乐》:“翠箫声断青鸾翼,心期破钗谁表”在这里,词人所要祭悼的对象则是自己的友妾,通过箫所要表达的是对友妾才华的赞美之情以及对友妾的怀念之情。同样是作为一种意象出现的器乐箫,在不同的词作中,词人通过这种器乐所祭悼的对象和表达的感情却是截然不同的。

2、琵琶

刘埙《买陂塘》:“筝琶尘暗弦绉.欲圆春梦今犹未,怪得西飞太骤。”

张炎《霜叶飞》:“不见换羽移商,杏粱尘远.可怜都付残照,座中泣下谁最多,叹赏音人少。”

曹原《齐天乐》:“夜烛银屏,春风粉袖,犹记琵琶斜抱”

在刘埙的词中,词人所要祭悼的对象是一名女子,在琵琶这种器乐中所蕴含的是词人对与女子在一起的美好岁月的追忆之情以及对女子刻骨的怀念之情。而在张炎的词中。词人所要祭悼的对象却是自己的友人,与友人在一起的美好日子只能存在于回忆之中,知音难寻的感慨更增添了词人对友人的思念。在曹原的词中,所要祭悼的对象是友妾,这与前面两位词人在词中所要祭悼的对象是不同的,在此词中,琵琶所要寄予的是词人对友妾才貌双全的赞美和怀念之情,这种感情显然与前面两首词中琵琶所寄予的感情不同。

在宋代的祭悼词中,作为音乐载体的器乐,特别是箫、琵琶、在词人表达哀悼与怀想之情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意象存在于宋代祭悼词中。

猜你喜欢
文化意蕴价值取向
言外之意话“红”色
法语俗语、 俚语的特点及文化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