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隐喻认知理论对多义词的影响

2009-06-08 03:35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多义词隐喻

王 静

摘要一词多义现象是一种普遍现象,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具有互相联系的意义。认知理论认为多义现象的形成是人类通过认知手段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本文将首先简单的介绍隐喻和多义词现象,然后通过隐喻认知揭示英语多义词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根据,最后对隐喻认知对隐喻多义词的教学有何帮助展开阐述。

关键词多义词:隐喻:多义词教学

学习任何一门语言都离不开词汇的学习,英语学习也不例外。作为语言四要素(语音、词汇、语法、语义)之一的词汇一向被认为是语言理论和语言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甚至许多学者把词汇问题看作是语言的核心问题。词汇的一词多义现象——词汇语义多义聚合关系的存在是导致词汇学习复杂性的原因之一。不同流派的语言学家在描述同一个词所具有的多种意义之间的关系上分歧颇大。而认知语言学强调人的认知对概念形成的作用,认为一词多义现象是一个词语有多种具有互相联系意义的语言现象,其研究表明多义现象是通过人类认知手段(如隐喻,换喻)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赵艳芳2000:36)。隐喻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是一种认知现象。它“从一个认知域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Lakoff&Johnson;,1980),使一个词的意义范畴中的各项意义的联系都清楚地显现出来。正如Sweetser所归纳的那样,“大多数的多义词是由于隐喻使用的结果”。(Sweetser 1990:8)隐喻理论揭开了一词多义现象形成的缘由,其对多义结构的分析和解释对英语多义词教学具有启发意义。

一、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现象多义聚合的词称为多义词,指的是包含几个相互有联系的意义的词。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现象。尽管一个词在刚产生的时候可能总是指代一种事物,但随着语言和社会的发展,如果每一个事物或概念都需要一个特定的词来指代,那么这种语言中的词汇就会无限膨大,这样既不利于人们记忆,也不利于交流。因此,一词多义的产生符合语言发展的客观规律。值得注意的是,人类在赋予一个词不同的意义时,是任意的还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呢?根据普通语言学大师索绪尔的著名理论,“指代词和被指代物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这同时意味着语言符号的产生是任意的”(胡壮麟,刘润清,李延福。2001:351)。如果所有的语言符号的产生都是任意的,毫无疑问,多义词的各个义项之间也是没有任何规律可循的。但是,根据概念隐喻理论,多义词的产生并不是无序的。事实上,语言中的很多多义词都是建立在隐喻思维的基础上。

二、隐喻理论

隐喻,一直以来都被当作一种语言的装饰,是正常语言的偏离。传统的隐喻研究主要限于把隐喻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修辞手段。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以及符号学,认知心理学等理论的发展,隐喻研究呈现出一种多角度,多层次和多科学的发展态势。1980年,Lakoff和Johnson合作出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系统地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从而将隐喻研究真正提到了认知的高度,开创了隐喻研究的新天地。

英语中的“metaphor”(隐喻)一词来源于希腊语”meta-phora”,该词由“meta”和“phe—rein”合成,意思分别为“over”和“to CalTy”,合起来意思是“to carry over”(拿过来)。因此,隐喻就可以理解为一种把事物从一处转向另一目的她的媒介。根据概念隐喻理论,“隐喻的本质就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物”(Lakoff&Johnson,1980:5),是“两个不同概念域之间的映射”(Lakoff,1993:203)。Richards(1936:92)指出:隐喻是人类无处不在的原理,人类的口头交际中平均每三句话就有一个隐喻。从同一单词的不同意义之间的相关性可以得出结论:多义词不仅仅是语言经济原则的结果,更是隐喻认知的产物。

三、多义词的构成特征和隐喻的关系

由于隐喻的焦点是映射,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物来理解另一种事物,并且多是参照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事物来认识和表达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多义词的各义项之间便无可避免的带有家族相似性。且这种相似性呈现出两个特征:“放射性”(radi—ation)和“连锁性”(Coneatena—tion)

放射性是指中心意义A位于中心位置,次要意义环绕着它。次要意义之间不存在任何联系。次要意义之间通过与中心意义的联系组成一个“义组”(sense gro—up)。连锁性,指的是由于词义的辗转演变从中心意义(A)派生出次要意义B,从B义派生出C义,再从c义派生出D义等,逐渐地以后派生出的意义与中心义之间的联系已看不出来。这些派生意义如同一条链条上的扣,邻扣之间的联系是看得出来的,如果跳了一个扣,它们的关系就疏淡了。由上述词例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隐喻是多义词产生的基础,是创造多义词的工具。

隐喻的产生有多种因素。人类思维的“基本过程”——形象思维,是表达人类本性和欲望的隐喻产生的重要原因。自然语言中语符的多义性大多是从隐喻表达式派生的。也就是说,大部分多义性可以看作隐喻化的结果。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相对于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和人类丰富的内心世界而言都是极其贫乏的,所以必须借用其他方面的词汇来表达相同或类似的意思。其主要方法就是使用隐喻手段。另外,新出现的事物在现有的语言中没有适宜的词汇来表达,所以常常采用隐喻化手段用熟悉的事物来描述新生事物。最后,人们使用隐喻化的语言表达手段和易于理解的形式将抽象的概念表达出来。

四、隐喻认知理论对英语多义词教学的启示

当前教师对词汇教学的理解基本上局限于教科书上的单词表,依照课本所给出的单词,音标,词性,与课文相对应的单一的义项来进行简单的汉英对译的解释,很少能为学生提供一套系统的词汇理解,记忆和运用的方法。如此一来便导致大多数学生对词汇的形义记忆脱节,并且往往局限于机械、一一对应的词义记忆和理解,如since被解释为‘from the time when尽管它还有‘because的意思:而abstract直接对应‘not concrete很少有学生会记得‘summary的意思:在他们的印象中“最普遍,熟悉的意义就是单词仅有的意义”(Batia Laufer,2001:26),而且即使他们在寻求词典的帮助时面对所查到的多个义项也不知变

通,无从选择,进而影响到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事实上,根据隐喻认知理论,人们从不,也无须记忆所有的含义,而是从其基本含义中根据认知模式进行推导。

正如前面所述,人类与客观世界的互动形成了人类的经验,再通过隐喻性认知,一些熟悉的,有形的概念被映射到其他抽象的概念结构中去,于是,一个词就由其最原始的中心意思发展成为不同的义项指代不同的概念,这些不同的义项之间同时具有一定的家族相似性。例如,head一词一开始是形容人的头部,在此原型意义基础上,又产生了许多其他的义项。如领导地位(the head of a state,the headof a government,etc,),任何事物的最前端(the head 0f a pin,theheadofamountain,etc,),河流的源头(the head of Missis。sippi)等。英语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下所示:

Faceface of a mountain;face ofawatch

Eye eye of a needle,eye ofhurricane

Mouthmouth of a river,mouth of a hole

由此可见,语言的多义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隐喻思维支配的。所以,我们在学习英语多义词时,不仅要记住词汇的原型意义或基本意义,而且还可以利用概念隐喻理论加深理解,对建立在隐喻思维基础上的不同义项融会贯通,灵活全面地掌握多义词。教师在讲授多义词的同时,可以提供相应的例证,生动地解释不同概念之间在相似性的基础上如何通过隐喻映射的,从而使学习者经历语言形成过程中的认知推理历程,有理有据有联系地记忆词汇的意义,而不是生硬孤立地学习词汇,“隐喻能力以及围绕它形成的教学法可能成为新世纪应用语言学的发展方向”(严世清,2001:64)。

从上述对隐喻的论述可以看出: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隐喻,不过很少有人会停下来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用。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隐喻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人们的概念系统,决定着人们语言的运用,并成为多义词的丰富来源,并且为词汇教学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切入点。

猜你喜欢
多义词隐喻
多义词
《活的隐喻》
描写·对照·隐喻——阿来《瞻对》艺术谈
中、英多义词的翻译识别劣势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浅议多义词在语境中的隐喻认知
多义词way的语义认知分析及实证研究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
多义词研究的崭新视角*——Е. B. Пaдучева词义动态模式系列研究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