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学生主体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09-06-11 10:22刘志祥
新校园·上旬刊 2009年4期
关键词:夏瑜大叔效率

刘志祥

在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大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仍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其主要弊病为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重教师轻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学生的知识是教师给予的,教师传授多少知识信息,就认为学生应该获得多少知识信息,完全忽视了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自主建构,学生靠死记硬背,生搬硬套,遗忘自然就快,于是投入大,收效少,教学效率严重低下。对此,许多教师还常常凭自己的主观臆想,将责任全部推给学生。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最终是要以学生认知、情感的建构为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唯物辨证法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所以学生因素是影响教学效率的决定因素,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尊重学生对于知识获取的选择权和自主权,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学习中,让学生自我习得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这样才有效果。因此,教师要敢于舍弃,敢于放手,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自我,主动探究、合作,获取知识,要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参与,这才会真正地提高课堂效率,这才是真正的学习的回归。

下面笔者就结合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药》和《祝福》的教学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课前要求学生充分预习

在每节课前,笔者都要布置学生充分预习。在上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药》之前,笔者布置了阅读任务:找出你认为的重点,画上自己的疑问,留待上课讨论解决。而且宣布,原计划三课时的内容我们准备一节课学完,绝不拖泥带水,这是一次挑战。 在教学《祝福》前,布置学生完成自读提纲思考题:

1.从主人公遭遇看祥林嫂的性格及对生活的要求。

2.同样是鲁迅笔下的人物——《故乡》中的闰土,会和祥林嫂一样发出有关神灵、命运的质疑吗?

二、课上教师要敢于舍弃,敢于放手,将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上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参与。

课上,先让学生谈学习《药》的重点或者疑问,十余个学生先后发言,基本涵盖了文章的主要问题:人物、情节、环境、主题。

“同学们,这么多的问题要想一节课处理完确实很难,也不可能都讨论,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问题?”

“康大叔是不是刽子手?”“康大叔是不是那个卖馒头的?”不少学生像恶作剧一样地喊起来,有几个挤眉弄眼的互相暗笑,笔者明白这些学生的心理,于是灵机一动,将计就计,“那好吧,咱们别的不讲,就专门来研究研究这位康大叔。”

“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老师,我认为康大叔不是前面的那个刽子手。你看,在第一节里,那个黑衣人特别凶恶,对老栓一点也不客气,好像还不认识老栓,动作特别粗暴。可是到了第三节,康大叔走进茶馆之后,他就认识了,甚至当着其他茶客称老栓为栓叔,明显地前后不一致。”

有人也容易顺着这个思路往下走,果然,又一位站了起来:“前面买人血馒头的时候,老栓明明给了那个人钱,可是到了茶馆,康大叔却说自己什么好处也没捞着,好像失忆了似的,明显不是一个人。”同学们哄堂大笑,眼光全都对准了我。

“你们发现的问题很有趣,这可是我从前教这篇课文时没有遇到的情况,说明你们真的认真读了。有没有人持反对意见?”

“有。”一个学生站起来,“我觉得康大叔就是刽子手。大家看第一节,那人嚷着,抢过灯笼,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里的黑衣人动作很粗鲁、野蛮,有一系列的动词为证。而第三节康大叔闯进茶馆的时候,是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刚进门,便对老栓嚷道……也有些动词,闯啊披啊散啊捆啊的。这里的外貌描写和前面的动作描写感觉就是在说同一个性格的人,就是一个人。”

“而且他们都穿的黑衣服。”又一位站起来补充了一句,教室里又传来讨论声。

“我还是觉得不是一个人,你看老栓买人血馒头的时候胆战心惊的,见到康大叔吓得感觉小了一半,后来在茶馆,老栓一手恭恭敬敬地垂着,笑嘻嘻地听。从老栓的表现看,前面的不熟,后面的熟悉。”

战火又起。

“我在想,老栓在买人血馒头的时候是什么样的一种心理?”我开始布局了。

“他爱他的儿子,以为人血馒头能换回来儿子的性命,但是又因为是刑场买的人血馒头,所以又高兴,又害怕。”

“那小栓吃过人血馒头之后,康大叔进来时老栓什么心理呢?”我追问。

“高兴呗,他落后、迷信,以为这个东西真能治好儿子的病,所以发自内心的笑,这是可悲的,当然也有巴结、讨好、市侩的一种虚伪的笑。”

“那看来,老栓先紧张后奉承这个可以理解了。刽子手要了夏瑜的命,康大叔又是如何谈论夏瑜的呢?”我继续设问。

“语气轻松,后悔没得着钱,对他的死不在意。”一个学生说话倒是言简意赅。

“夏瑜为何而死?按理说大家该不该在意呢?”

“这个我知道。老师,夏瑜为百姓牺牲,但是老栓、茶客们、康大叔等为代表的看客却不理解他的死,这是鲁迅笔下常见的看客形象。”

“康大叔也是看客吗?”

“我看不是。”一个学生站起来发言,“老栓和刽子手的交易是私下的,康大叔后来说的那些都是内幕消息,好像一般的茶客是无法知道的。康大叔就是刽子手,他不但残忍,而且贪婪,甚至还狡猾,当着茶客的面说自己清白,分明是虚伪。”

“你分析得有一定道理,杀害了革命者,还要拿他的血当药卖赚钱,收了钱还当众不说,足见康大叔的凶残反动、粗暴蛮横、贪婪狡诈的丑恶嘴脸。我认为康大叔是刽子手,这对文章结构也有好处,一边是买药的老栓,一边是被做成了药的夏瑜,他是两边的中间人,这样结构更严谨。”

“康大叔是个卖药的,而且是卖假药的。”一个学生接了这么一句,全班又是大笑。

“对,什么是药?什么是假药?大家都认为人血馒头是药,能治痨病,实际它是假药,这点我们同学已经读出来了。结合你事先的阅读,还有其他的答案吗?”

“夏瑜积极投身的革命活动,在他看来是改变中国的一剂良药,可惜也是没有效果的假药。百姓不理解,连他的母亲在他死后仍不理解,可见革命者的悲哀。”我的课代表总是能够最先说出些重要的东西来。

“还有吗?”

“康大叔代表的统治阶级对当时的中国来说肯定是假药,夏瑜投身的革命也不是好药,作者寄希望于坟上的那些花,这个我们在《呐喊•自序》里学过。”

“中国既需要医治百姓身体的药,也需要医治精神的药,老栓、茶客都是病人。”

“……”

教师要敢于舍弃,敢于放手,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是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在一旁设疑点难,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参与讨论。课堂上学生讨论热烈,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效果明显,教学目标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课后要求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学习

语文的学习功夫在课外,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很重要。在《药》课后布置学生自主探究:夏瑜坟上花环的意义。在教完《祝福》后布置学生思考探究: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如鲁镇人看客式的冷漠与麻木呢?将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写成一篇短文。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是一条基本的教学原则。教师只有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真正贯彻好了这一条原则,才有可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要敢于舍弃,敢于放手,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找到了自我,主动探究、合作,获取知识,这才会真正地提高课堂效率,这才是真正的学习的回归。[e](江西省萍乡市莲花中学337100)

猜你喜欢
夏瑜大叔效率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失眠的熊大叔
嗨歌大叔
政治、经济及大众娱乐三重视角下的夏瑜之死及其思想意义
场面虽小,亦有乾坤
——作为教学资源的《药》中的场面描写管窥
梨大叔说错了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代孕“引喜”惹祸,女董事离奇死亡黑手是谁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