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尊严”

2009-06-11 10:22王守常
海燕 2009年6期
关键词:古兰经真主伊斯兰教

王守常 文化学者,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文化书院院长,《东方文化丛书——中国文化卷》主编,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常务理事。主要论著有专著《〈心书〉校点》《熊十力著述行年略考》《〈新唯识论〉校点》等多部,学术论文数十篇。主编《人间关怀——近代佛教文化论著辑要》《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哲学卷 》《与名家读经典》《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参编《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北京大学百年国学文粹——哲学卷》等。

谈到生命,必然要说到死亡。因为作为此在的我们总是尽其所能延续生命,这是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使然。大凡人类都可以理解自我保护的本能,是在保证我们在时间的维度里延缓我们走向死亡。然而其中的“恐惧”并非是所有人可以坦然面对的。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说:“生命本身就是满布暗礁与漩涡的海洋。人是最小心翼翼地,千方百计避开这些暗礁与漩涡。尽管他知道自己即令历尽艰苦,使出浑身解术而成功地绕过,他也正是由此一步一步接近那最后的、整个的、不可避免,不可挽救的船沉海底,并且是直对着这个结果驶去,对着死亡驶去。这就是艰苦航行最后目的地。对他来说,这目的地比他回避过的所有暗礁还要凶恶。”

面对死亡的境遇,“理解”并不比“体验”更深刻。直面死亡,并且无所顾忌朝向预定死亡的期限走去的人,如何回答“生死”的问题?弗洛伊德在《超越唯乐原则》中将这种面对死亡的境域,解说为“这些生命的捍卫者也就是死亡的忠贞不渝的追随者。”当然,这不是普世原则。但在宗教中,因信仰而“殉教”的,是乎理所当然。

在中东的穆斯林世界里,“人体炸弹”在“美国侵略者不让我们尊严的活着,我们就尊严的去死”的誓言中频频发生。除了谴责,是否应该去理解何以穆斯林世界是如此面对“生命”?

在伊斯兰教看来,宇宙万物均由造物主创造而来,因此人的生命也是真主的赐予。依据《古兰经》的记载,真主说:“我确已用泥的精华创造人。”又说:“当时,你的主对众天使说:‘我将从泥土造化一个人,我把他造成,并把我的灵吹入他的体内的时候,你们就向他倒身叩头。于是众天使全体一同叩头……”从古兰经文来看,伊斯兰教认为人类是由真主所创造,真主用泥土的精华造就了人,真主又把“灵魂”吹入人体,因此人具备源于真主所赐予的灵魂。而且真主命令众天使向人叩头,象征人的品位比天使高。因为天使是绝对服从真主的命令,而人又被真主赋予自由意志。所以古兰经的经义可以理解为人还要经自己的意志决定来服从真主。这样真主创造了宇宙大地,最后创造人来成为大地的代理者。所以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任务,在被创造时即已确定了。

真主所有的创造都是有目的、有意义的,而其创造人的目的,是要人崇拜和事奉他。在伊斯兰教的六大信仰(即信安拉、信使者、信经典、信天使、信后世、信前定)中,“信前定”即是相信这是真主的安排。那么,人的生死当然也是由真主来安排的。《古兰经》上说:“不得真主的许可,任何人都不会死亡,真主已注定每个人的寿限了”。这即说生命是真主决定的,因此任何人无法更改。真主是生命的主宰者,“我们是真主的,我们统统将归至于他。”

伊斯兰教认为死亡只是从今生过渡到后世的一个阶段。这是伊斯兰教一个很重要的基本信仰。死亡在穆斯林信仰者看来是“归真”。他们相信在世界末日,每个人都会复生,并在真主的跟前接受审判,审判的标准是每人在今世时所作的善恶;如果某人信仰正确且行善,这人就会获得永居天堂的赏赐;相反,如果某人不信真主且恶绩昭彰,所得的将是惩罚。在《古兰经第三十四章三至五节》里记载:“不信道的人们说:‘审判日不会降临我们。你说:‘不然,我凭主发誓。它必降临你们。我的主是全知幽玄的。天地间微尘重的事物,不能远离他;比那更小,更大的,都一一清楚记载在纪录中。以便他在复活时报酬信道而行善的人们。这等人将获赦宥和优厚的给养。竭力反对我(真主)的迹象以为已经成功的人,将受痛苦的刑罚。”

《古兰经》告诉穆斯林信仰者,现世的生活,是为永恒的后世作好准备,现世是短暂的,后世是永桓的。今世应坚定信仰,努力耕耘,留待后世享受成果。所以伊斯兰教人不必害怕死亡,不必恐惧它,只视它为必然来临的东西。《古兰经第三章一八五节》说:“每个有生命的,都是应尝一死的。在复生日把你们的报酬完全赐给你们。”

由于伊斯兰教导人们信仰后世,所以在这个“前定”的信仰下,穆斯林信仰者面对“死亡”是无怨无悔,坦然自若。因为他们认为生命是真主赐予的,做好了事奉其主的工作,执行好了其“代理者”的职务,视死亡“如归”。

另一方面,伊斯兰教认为“今世”是“后世”之因,“后世”是“今世”之果。所以也非常注重现世,反对轻生与自杀的。《古兰经》上说“你们不要自杀,真主是怜悯你们。”穆斯林信仰者遵循真主的教诲,都以忍耐面对任何困难,不会自我结束生命,因为生命本来就是真主付托我们的。

在生命面前,没有种族、国土、宗教的区分,生命是尊严的。死亡也是尊严的,于逝者泣而葬之,说明人性是相通的。

在中国文化中成长的我们,可以理解因爱情敢于藐视死亡,因荣誉感使人献身死亡,因无限的哀痛使人扑向死亡。但我坚信以忠贞的信仰为“圣战”而捐躯,妄杀了无数的生灵,绝非是真主的旨意。责任编辑︱孙俊志

猜你喜欢
古兰经真主伊斯兰教
《古兰经》中的人生观
伊斯兰教中国化:历史与现实
阿拉伯语语用中的伊斯兰文化
坚持文化自信 走好伊斯兰教中国化道路
《古兰经》中的婚姻观探析
“真主”观念与五代政局嬗变
开罗伊斯兰教老城
北约就焚烧《古兰经》道歉
波斯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