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化学学科优势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2009-06-16 05:29崔永江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5期
关键词:健康化学学生

崔永江

【摘 要】为了培养身心和谐统一的高素质人才,化学教学中应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学化学教师应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化学教学的全过程中,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品德素质和智能素质的同时,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化学 学生 健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的能力。”心理健康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没有心理疾病,高层次的心理健康不仅没有心理疾病,而且能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发展建设性人际关系,从事具有社会价值和创造性活动,追求高层次需要满足,追求生活的意义。为了培养身心和谐统一的高素质人才,我校从2002年起,便积极开展了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性研究。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化学的这一特点和几年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利用实验,培养兴趣,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

当代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当努力地使学生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化学实验具有不可替代的兴趣诱惑力,是培养和巩固学生学习兴趣的不竭源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个实验,使每一个实验都以整洁美观的实验装置、科学规范的操作程序、动态变化的实验过程和奇妙变幻的反应现象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可以从多角度去享受实验美,在美的熏陶中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有着积极的美学效应。

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传授知识的枯燥无味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这一不良心理反映,而化学实验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教师要充分利用青少年好奇、好动、好强的特点,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可以把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或培养几名实验能手充当小老师,代替老师演示。学生在自己亲自操作的过程中会表现出极高的热情,然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表面现象去分析本质,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身心也感到愉悦,从而把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转化为要学好化学的动机。我们也可以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在探索成功的喜悦中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凡经过自己奋斗取得的成功最能激励人、鼓舞人。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利用实验的兴趣诱发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化学的无穷乐趣,使学生乐学、会学、好学,利用内在动力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品质,促进学生的心

理健康。

二、利用实验,培养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知识经济的到来,使每个人所从事的工作都是更大一个整体工作的一部分,具有善于合作的品质已经作为高素质人才的一个必备条件。没有合作精神的人是不会被未来社会所接受的,没有合作意识的团队是不会取得事业成功的。而现代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养成了一些任性、高傲甚至孤僻的不良心理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应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化学实验是分组实验教学,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较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笔者在实验教学中,先挑选实验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学生任小组长。然后,由组长组织学生根据各自的特长选择自己的任务。最后,通过大家分工协作成功的完成实验。教师在肯定成绩的时候,要大肆表扬全组的组员,要让他们懂得他们的成功是全体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另外,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情境,比如分组搞社会调查、开展化学实验竞赛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加强了,也养成了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利用实验,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学生的受挫能力

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现代中学生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各方面的需要基本上都能得到满足,因而受挫折的能力较差,而一旦遭遇了挫折的打击,就会使他们因缺乏坚定的信念而精神萎靡、甘心堕落甚至于对生活失去信心,产生轻生的念头。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许多教育者及心理学家的关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受挫能力已刻不容缓。

认识挫折,是承受挫折、战胜挫折的前提。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化学史料来提高学生对挫折的认识。如讲述化学家取得成功的艰苦、惊险的历程。像一生有255项专利的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伤,自己也险些丧生,但他没有向挫折低头,仍继续实验。在马拉伦湖上爆炸后的浓烟中,浑身血污的诺贝尔振臂高呼:“我成功了!”用这些先进的事迹感染激励他们,使他们懂得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具备顽强的意志品质。另外,学生在分组实验或课外实验的过程中,不可能每组实验都能取得成功,对实验失败的小组,教师要及时的给以鼓励,鼓励他们面对挫折,分析失败的原因,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哪跌倒的在哪爬起来,让他们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当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战胜挫折走向成功的时候,会使他们的身心感到无比的愉悦。当然,教师本身也必须做一个生活的强者,这一点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方面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挫折教育可以使人学会容忍、谦让,变得冷静、有耐力。化学实验中进行挫折教育,能够使学生体会到受挫后取得成功的喜悦,更能鼓起理想的风帆,从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塑造学生健康心理。

四、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使学生学会适应、学会生存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各方面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没有良好的适应能力简直无法在未来的社会中生存。适应能力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能力,是保证心理健康,塑造健全人格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

化学世界是变化的世界,通过化学实验的五彩缤纷让学生懂得整个世界都在无时无刻地发生着变化,我们要以全新的心态去迎接每一天的到来,从而为适应环境,适应社会奠定一定的心理基础。教师也可以积极地改变教学环境,来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比如,小组组员之间互换;故意在某组实验中少放些仪器或药品,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利用家庭条件,自备药品和仪器,完成指定的家庭实验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的能力。

总之,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学化学教师应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化学教学的全过程中,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品德素质和智能素质的同时,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健康化学学生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