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学效益

2009-06-16 05:29刘长杰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5期
关键词:教学效益学生主体性和谐课堂

刘长杰

【摘 要】新课程改革进入新的阶段,整个社会对教育的关注程度在提高。传统的教学方式需要改进。“向课堂要效益”,构建和谐课堂成为必然的选择。如何构建和谐课堂?必须做到“六个坚持”:坚持教师的公正性、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坚持教学流程的合理性、坚持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坚持教学过程的合作性、坚持教学效果的可持续性。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学效益,是达到我们目标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和谐课堂 教学效益 教师公正性 学生主体性

当前,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具体实施的阶段,人们对教育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对于课程改革者来说,教学效益的提高则是重中之重。

“向课堂要效益”是在新课程改革下提出的一个切实可行的全新理念。提高教学效益,关键在课堂。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效果呢?新形势下,构建和谐课堂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什么是和谐课堂呢?和谐课堂就是指在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的互动、合作,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营造一种公正、合理、宽松的课堂氛围,最终完成整个教学的各项任务和目标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构建和谐课堂呢?笔者认为,必须做到“六个坚持”。

一、坚持教师的公正性

教师的公正、公平是和谐课堂的基本要求。没有公正、公平就不可能确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课堂的和谐性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没有公正、公平就无和谐可言。

在新的课程环境下,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的公正性能否坚持对于和谐课堂的构建关系重大。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公正呢?首先,教师应树立一种“执教为公”的教育思想。教师的职责就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每一个教师都不应该有一点私心杂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正确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在处理师生之间关系、学生之间关系的过程中不带有任何偏见,才能真正做到公正,得到学生的信任与认可,融洽的师生关系才有可能确立。其次,教师要能够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能客观公正地解决学生间存在的矛盾,在教好书的同时,做好育人工作。再次,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履行师德规范,“正人先正己”,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

总之,公正就是要求教师以无私的胸怀去教书、去育人。

二、坚持学生的主体性

要提高教学效益,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生为本”是和谐课堂的核心要求。在课堂上,“以生为本”就是要求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一统天下的局面,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怎么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起来呢?首先,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好的教师必须要有非常高的业务素质,有足够的统驭课堂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一能力,教师才敢让学生充分自主的活动。其次,教师要不断地改变自己,更新自己,而不是改变学生。适应素质教育的新形势,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改,课堂上教师“一统天下”的局面改革要改。如何改呢?这就需要教师角色的转变,要由主角变为配角,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改变,是让学生动起来的基础。再次,教师要相信学生,敢于放手。传统教育下的教师就像一个保姆,事事不放心,事事都去做。学生根本就没有发挥的空间。这样的教学非常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笔者觉得: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懒”一些,学生能做的就应放手让他们去做。管得过死过宽,只会限制学生能力的发展、潜力的发挥。相信学生、给学生机会,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的发挥出来。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要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成为一种自觉性。

让学生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构建和谐课堂的重中之重。

三、坚持教学流程的合理性

合理的教学流程是和谐课堂的载体和外现。什么样的教学流程是合理的呢?要求有四:一是教学时间安排合理。即教与学的时间要分布合理,加大学生学的时间。二是教师的知识讲授要合理。即教师应该把握好讲授的尺度,该讲的讲,且要讲清讲透;不该讲的要留给学生自己去研究解决。三是学生活动要安排合理。即要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活动空间,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不能每堂课总是让几个学生参与活动。四是课堂秩序要合理。即教师要提高对课堂的掌控能力,让课堂保持“活而不乱,宽松而不懈怠”的状态。

四、坚持教学方法的科学性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构建和谐课堂的重要手段。当代教育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在选择教法上,必须坚持“因材(教材)而异,因人(学生)而异”的原则,并且在教学中,

要适当运用辅助性电教手段。另外,微笑是和谐课堂构建的催化剂,是教师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把微笑带入课堂,让学生感到亲切,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五、坚持教学过程的合作性

合作的教学过程是和谐课堂的保证。没有纪律的军队,迟早要打败仗;没有合作的课堂就是失败的课堂。课堂合作包括师生间的合作,也包括学生之间的合作。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生的任务就是学。师生之间的关系就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另外,学生之间也是各自为战,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孤军奋战。这种教与学、学与学的分离对于课堂效果和整个教学效益的提高是不利的。在现代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是合作者的关系。只有合作,师生才能相互促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只有合作,学生之间才能相互帮助,共同提高,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这样,对于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教学效益的提高来说,则必然起到一个推动作用。

合作的实现,才能使和谐课堂的构建成为现实。

六、坚持教学效果的可持续性

取得可持续性的教学效果,是和谐课堂构建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应该只着眼于一节课的得失,而应该放开手脚,立足于长远利益。如提问环节,在设问上,不要只停留在本节课的知识上,还应该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注重知识的延伸,使学生能够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性认识,强化知识的系统化;在学生回答问题上,对于有些问题学生可能不能及时回答,教师要学会等待,更应该学会鼓励。这样就可以给学生重新树立信心,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在授课中要树立全局观念,抓好局部,促进整体发展。

总之,能坚持教学效果的可持续性,和谐课堂的构建才有意义,和谐课堂的构建才是成功的。

进入21世纪,社会对于教育教学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处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应该适应新形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学效益,是达到我们目标的必然选择。

猜你喜欢
教学效益学生主体性和谐课堂
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妙用音乐渗透,让语文阅读教学更具活力
教师的有效引导与数学教学效益的提高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效益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新课改下中职校和谐教学课堂的构建
如何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