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茵再登女富豪榜首

2009-06-17 03:37
中国新时代 2009年11期
关键词:贝塔斯曼教学部老师

胡润10月15日在上海发布了“胡润女富豪榜”。

玖龙纸业的张茵家族以财富330亿元排名女富豪榜榜首,碧桂园的杨惠妍家族以财富31 O亿元排名第二,富华国际的陈丽华以财富230亿元排名第三。胡润表示:“中国的女企业家相当厉害,全球十大最富有的女白手起家者中,一半是大陆的。”

过去一年,玖龙纸业可谓经历了一次起死回生,52岁的张茵去年10月份财富缩水到20亿,今年9月迅速增长为330亿元,财富呈“V”字形恢复。张茵与丈夫刘明忠。弟弟张承飞一起持有香港上市公司玖龙纸业72.25%的股份。

贝塔斯曼创始人去世

贝塔斯曼集团88岁的创始人莱因哈德。莫恩(Reinhard Mohn)去世。他曾成功地将贝塔斯曼从一个德国书刊出版商打造成为一家世界级媒体集团。

贝塔斯曼产业拥有兰登书屋、RTL电视台、杂志出版商Gtuner+Johr以及DireefGroup书店等媒体俱乐部。贝塔斯曼同时还拥有音乐商索尼BMG50%的股份。莱因哈德莫恩的去世更昭示了贝塔斯曼时代的衰落。2008年公司将Direct Group美国业务出售。同年,贝塔斯曼也大规模退出中国市场。

莫恩1921年出生于德国居特斯洛,于1947年接管家族企业的印刷和出版业务。贝塔斯曼公司作为一家私有制公司,莫恩家族拥有23.1%的公司股份,贝塔斯曼基金会持有余下的76.9%。

亚洲首富兄弟上公堂

据2009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印度企业家穆克什是全球第7大富豪,亚洲首富;其弟弟阿尼尔则名列34位。两兄弟身家合共多达296亿美元,仅次于墨西哥电讯巨头斯利姆家族。10月20日,这一亲兄弟将就一宗牵涉多达170亿美元利益的天然气交易定价纠纷对簿公堂。

据外电报道,事缘2005年一项家族协议,当时穆克什领导的信实工业集团(ReliancelndustriES),同意以低于市价,向弟弟阿尼尔领导的信实天然资源(Relionce NaturelResources)出售东岸克里希纳-戈达瓦里天然气田。随后,穆克什联同政府指协议违法,希望撤回交易,由此引发了诉讼事件。

事件凸显印度政府对能源业管理不善,以及当地权势家庭的政治影响力,可能令外国投资者对投资该国能源工业却步。

声音

“Intel's strong third-quarter results underscore that computing is essential to people's lives, proving theimportance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leading an economic recovery.”

英特尔强劲的第三季度业绩,突显出电脑对人们的生活至关重要,也证明了科技创新在引领经济复苏过程中的重要性。——全球最大芯片制造商英特尔(Intel)第三季度业绩远远超出华尔街预期,英特尔首席执行官欧德宁(Paul Otellini)表示,公司业务正迅速从此次衰退中复苏。

“Regulators need to be able to identify risk concentrations early and prevent them from growing so large as tcthreaten the system.”

“监管者必须有能力及早发现风险的集中,防止它们扩大到足以危及体系的程度。”

高盛首席执行官劳埃德‘布兰克费恩说,这次危机带给人们的一个教训是,必须建立更有效的系统监管。如果系统性问题出现,监管者需要立即采取措施,限制其影响,保护体系的安全。

如今已成为中国人力资源行业创始品牌的 “FESCO”这一外企服务集团的英文缩写, 也是出自于易老师的翻译和智慧的拼写,是他 从“Foreign Enterprise Service Corporation, Beijing”这组英文译名中,挑选出F、E、S、Co 作为公司缩写的。今天,当我每一次说到、写到 “FESCO”时,眼前就会出现当年的那个眼镜总 是像孩子挂钥匙一样挂在胸前,如果带上眼镜, 就要从镜片上面看着你的易老师。

程云英与她创建的FESCO教学部

有“外企”就有教学部。作家长江10年前与参加外企总公司创业的元老们采访 座谈之后,在她的《FESCO 20年》一书中,从外企发展史的源头,画龙点睛般 地归结出早期教学部在外企总公司的地位 程云英

人事部、教学部、综合服务部,这三大业务 主力部门是当初外企老领导们在即将硝烟四起的战 场中,摆出的制胜三连星的第一手战略布局。综合 服务部按照今天的说法为后勤生活保障服务部,无 所不能的杨玉和经理为刚刚进入北京,“两眼一摸 黑”的外商们提供生活起居、货运搬家、宴会、订 机票等服务,颇受外商好评。

“外企总部”在1979年12月携人事部、教 学部从筹备地北京“北方旅馆”迁入当时北京市 屈指可数的豪华高层写字楼——崇文门饭店12 层,正式开业办公。可见,当时的教学部与人事 部同是外企重要的招牌和门面,程云英老师被任 命为教学部经理。

外企成立30年后的一个夏日,我又叩响了程 老师的家门。程老师从电脑前起身,还是那样温 文尔雅地招呼我们,谈起教学部的创建和外企创 业时的艰辛,程老师的思路依然清晰,思维很是 敏捷。

程老师回忆起1979年11月16日外企公司派出 首名雇员王琦到日本一家公司的驻京代表处后, 间隔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外企公司的领导们想尽 办法,好不容易才招聘到第二名雇员,又想方设 法联系第二家外国公司将其推荐出去……当时国 门初开,外商心存疑虑,尽管初来北京设立办事 处,没有中国雇员不行,却又不敢贸然行事。此 时,外企的领导们深知,只有让外国公司知道我 们确有合格的职工外派,外商的求聘必将纷至沓 来。因此,迅速招揽一批优秀合适的外事员工, 快速培训,应对即将出现的聘用高潮,成为当务 之急。

为了尽快打开局面,公司的领导以教学开 路,文化先行。外商来中国,除一定要学中文 外,更有很多人仰慕悠久的中华文化,借机学习 书法、绘画、音乐等,加之还有夫人、孩子们都 在翘首等着开班上课。公司领导迅速制定出“专 业过硬、教学认真、专职兼职并举”的方针,程 老师从为数不多的外语考生中精挑细选出一个个 专职教师,将其优先留在教学部,同时又去相关 部门聘请我们仗以创招牌、立门面的国内甚至国 外闻名的专家、名人,如书法家刘炳森、芭蕾舞 蹈家薛菁华、陈式太极传人冯先生、吉他高手程 志等开设特色课程。要知当时这可是天大的难 事,人们对“里通外国”还心有余悸,专家本人 及所属领导对涉外事务尚有阻力。而当时教学部 除程老师外,再无其他工作人员,在程老师“单 枪匹马”地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后,国内的这些 专家、名人在外企教学部刚一登台亮相,消息就 不胫而走,不仅外国公司,甚至驻华使馆都纷纷 来求聘授课,外企教学部迅速赢得了外商们的信 赖与尊敬,他们在学习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同 时,对外企总公司的各项服务也有了良好的认 识。

程老师记得教学部开办之初,为树立形 象,对外商的需求尽力做到有求必应。曾有一家 瑞士公司的代表要学习元曲,这样冷门的学科, 到哪去聘请合格的教师?程老师使出浑身解数, 最后在一个文化界退休人员的圈里物色到了一位 理想的老先生,终于开了这门一对一单独教授的 冷门专业课程,满足了这位外商的要求。

初期的教学部面临着开设当时在国内还鲜有 人问津的各种特色的音乐、舞蹈课程,授课对象 多数是外商和外国使节的夫人、孩子。除了芭蕾 舞、钢琴、小提琴、吉他等大宗课程以外,还有 长笛、古筝、风琴、声乐、刺绣、烹饪、粤语等 特色科目。那时教学部注意到尤以对孩子的师资 要求更应严格,因为这关乎到孩子人生前途的大 事,家长们无不重视。曾有奥地利驻华大使为自 己的几个孩子同时聘请了不同科目的音乐老师。 鉴于奥地利对音乐教育要求之高,教学部选派了 最好的老师。这位大使连任两届,在此期间,音 乐老师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大使离任前,大女儿竟 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其家长对外企教学部音乐教 师的师资极为赞赏,从而也加深了他们对中国的感 情。

还有一家意大利公司驻京的代表,一到北京 就想让10来岁的独生女儿学汉语,为把女儿培养 成“中国通”,急着要请一位会意大利语的女老 师。程老师颇费周折地联系到一位,可临到约定 上课的当天,这位老师因故推辞了这份工作。教 学部素来讲“信誉第一”,程老师命令自己必须 在当天上午再物色到一位如约去上课。天无绝人 之路,程老师想起在外贸系统工作的一位朋友符 合条件,按交情,估计她也肯帮忙解围,难的是 要在这半天时间内做通她单位领导的工作,但看 来近乎不可能的事,程老师终于办成了!

早期的教学部,大部分客户是日本公司。不论专职教师的汉语课还是兼职教师的文化艺术 课,师资总是供不应求。没办法,如有汉语课, 程老师就亲临第一线,特别是对一些高层人士, 在派不出教师时,程老师就自己先去教课。本以 为不会日语可能不合对方的要求,谁知等会日语 的老师可将她换下来时,学员们表示,还是要说 英语的老师更好,原来他们在学汉语的同时,也 跟老师学了英语。从此,教学部又推出以英语教 日本人汉语的特色课程,而且很受欢迎。

文化艺术课方面,最突出的是刘炳森先生的 书法课。因为需求太多,教学部只好采用集体上 大课的方式,定期开课,定期结业,排不上这一 期的,等下一期再参加。大课的优越性是配备有 日语翻译,交流更方便,所以也很得人心。就这 样,刘炳森先生从1980年到本世纪初病逝,在外 企教学部的安排下,他所教的外国学生众多,可谓 名副其实的“桃李满天下”。

日本人尊师崇教,曾有一位日本武官师从刘 炳森先生学习中国书法,他回国后升任某海军舰 队司令,还特邀刘老师访日,并登舰检阅他的舰 队。据说刘先生在舰艇上的检阅台还高于司令的 检阅台,因为刘先生是司令之师。

正是由于文化与教学内在的特殊意义,使外 企教学部的每一名专职或兼职老师都成了中外交 流的文化使者和友谊使者。从小处说,老师们的 优异成绩确实提升了FESCO在外国公司中良好的 形象与声誉,融洽了FESCO与外国公司的合作关 系。从大处讲,他们为国家之间友好的民间交往 与文化交流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今天,他们 中有的人已是世界500强大公司中国区的主管。

当年程老师每天都超负荷地工作,她不仅要 第一个亲自接待外商学员,还要在派出前与每一 位教师谈话,了解他们的实际能力,以保证教学 质量。与此同时,程老师除了要教授自己承担的 课程外,还要为请假的老师代课,解决教师工作 中出现的突发情况。

现在回想起当年,程老师说,那时她年龄上 已不具优势,身体条件也非最佳状态,常觉得工 作强度有些勉为其难。但改革开放带来的“天生 我才必有用”的机遇,硬是让她凭着自己单薄的 双肩独挑起了创建FESCO教学部的千斤重担。

每当说起“优雅”,我就情不自禁地联想到 程老师。“什么是优雅?优雅是一种和谐,非常 类似于美丽,只不过美丽是上天的恩赐,而优雅 是艺术的产物。”这是法国时尚界泰斗德阿里奥 夫人为“优雅”的定义。在程老师家,不论是过 去的几十平米的一居室,还是现在的宽敞明亮的 大居室,推门进去,书香画意、别致恬静。

程老师出身于苏州城的一个大家族,生长于 大上海,初中就读于天主教震旦大学女附中, 高中就读于基督教东吴大学附中。1948年,清 华、北大、燕京大学在上海联合招生,程老师以 优异的成绩被录取。但那年国内的局势十分动 荡,南北交通受阻,不得已,程老师在东吴大学 中文系先读了一年。1949年,北京、上海解放 了,她终于有机会再次报考,如愿成为清华大学 外文系二年级插班生。抗美援朝时,她积极报名 参加志愿军,但当时因国家急需外语干部,她被 留在了北京市,成为一名涉外部门的干部。

程老师以她不懈的热情,优雅的气质,凝聚起 一批优秀人才,塑造出一个展示FESCO高素质、高 品位、优质服务的一流教学文化的对外窗口。

孙扬先渐行渐远的回忆

30年前,在全国上下都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年代,从零开始的外企创业者们 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万事开头难。当一切都是“零”的时候,创 业者的眼光、胆略和智慧,毫无限制地释放出 来。面对如何打开创业局面,以孙扬先为首的外 企创业者们没有畏首畏尾,他们将挑战看成是搏 击人生的最高境界。

孙扬先在文革中一度被下放到北京木材厂,一旦有了再次施展的机会,他便和刘正洪、王其 元、王洛京、杨玉和、程云英,还有后来的刘天 健、郝国强、费国强等这些创业功臣们,开始 没日没夜、废寝忘食地投入到新型对外服务的 事业中。

对于早期外企公司“十几个人,七八条枪” 的阵势,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随时随地会劈 头盖脸地迎面而来,孙总他们总是没有二话,迎 难而上。他们清楚地知道,这是一个新兴的事 业,不仅没有先例可仿效,更无捷径可寻。他们 大胆从“人不是商品”的计划经济思维定式中挣 脱出来,为了建立、保护一支由他们自己亲手挑 选、培养的不断扩大的外派员工队伍,他们通过 细致入微的思想教育、丰富多彩的员工活动,用 现在企业治理的专业术语说,就是创造出一种新 型的企业文化氛围,将社会上的优秀人才凝聚在 企业中。

队伍一天天在扩大,外派员工人数一年一年 地在增长,从1979年底的20多人,到2009年的 30万员工队伍;从当年租用几十平米的北方旅馆 办公,到今天自己拥有拔地而起的22层高的外企 大厦,当年的外事服务公司,今天已经成为国内 首屈一指的外企服务集团……

记得那时孙总和外企的老领导们,每日、每 周的工作时间表总是排得满满的,不是大大小小 的会议,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外商会谈,加之每周 六下午外派员工回“娘家”,几百人、上千人的 总结会、报告会……那时,领导们每次报告的讲 稿都是自己动手写的,他们给富于梦想的年轻员 工们描述将进入有咖啡厅的办公楼办公、拥有一 居室、二居室住房……描绘着员工们将要分到的 自家基地喂养的小鸭子及长大后产出的鸭蛋…… 这些梦想大部分如今都实现了,也有像鸭蛋这样 未曾实现的段落;特别是80年代初,外商一个接 一个地进入中国,不停地开业,大小型宴请几乎 天天有,晚上回家后,领导们还要批阅公司各个 部门报上来的报告,一次,会谈间休息,孙总谈 起他的休息方式给我留下至今难忘的印象,孙总 说,每个星期天的下午,他都是一个午觉睡到下 午四、五点钟,才算是补足了一周来缺的觉。

孙总出生在老北京的一个进步商人家庭,一 次在与北京电视台记者和央视著名主持人赵忠祥 闲聊时,孙总曾饶有兴致地谈起他投身革命的经 历:抗战时期,他的家人在北平西城的四合院曾 经身穿长袍,背着褡裢,掩护过进出城的八路 军。在进入辅仁大学后,他还曾用自行车帮助接 送过北平当时的地下联络员。

孙总十分喜好西方古典音乐,他熟悉西方不 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古典音乐作品和音乐家,而 这些往往是他与外商宴会时打开宾主隔膜的谈资 与话题。孙总的业余爱好也很丰富,经常参加中 外桥牌赛,中日围棋赛,为外商组织专场音乐 会,人艺的话剧表演,成为外企总公司增进与外 商沟通与理解的友好桥梁。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1992年初春的一个下午,FESCO商务中心的叶茂桢急匆匆地从FESCO当时的办公地——亚 太大厦的14层跑到16层的公关部找到我,说有一家世界著名的公关公司要到北京开设办事 处,他们对FESCO也有公关部感到既兴奋又好奇,希望过来看看30岁出头的林俊德先生(Mr. Jonathan A. Blum),当年是美国 奥美公关亚太区公共事务总监兼 香港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在此之 前,林先生曾任职美国前总统卡 特的白宫新闻官特别助理,之后在 奥美公关芝加哥公司任总经理,后 又任新加坡公司总经理。当林先 生的办公室转战到香港后,他将目 光转移到中国内地市场。 与林先生第一次见面,我向他 介绍了外企公关部建设企业形象, 联络媒体,加强政府关系,最终目 的是为了FESCO更好的向众多驻京 外国跨国公司提供优质服务的使 命。也许是我们的诚恳与潜力,也 许更多的是林先生看好中国市场巨 大的发展前景,对他来说,与FESCO合作远比 开设一个办事处更加实惠也更有实力。

外企公关部与美国奥美公关公司建立战略合 作伙伴的项目意向,很快报告给FESCO第二任 总经理、党委书记韩敬民。当时刚上任不久的韩 总正在思考FESCO内部外部的形势与趋势,韩 总清醒地看到,“尽管过去十几年的发展,外企 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这些成绩只能说明过 去,不能说明未来。面对新的改革浪潮,面对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 到许多新问题,FESCO如何再发展、再提高, 总公司领导班子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 责任感。”

韩总适时地引导全公司的上上下下大胆地 “转变观念、立足竞争”,“在中国经济改革第 二次腾飞之际,外企总公司要站到一个更高的起 点上,继续创造我们的事业。”

1992年6月,北京王府饭店。奥美公关与外 企公关部在建立双方合作战略发展备忘录上签 字,开始了为期多年优势互补的项目合作。

外企公关部在帮助奥美服务的国际大公 司,如美国运通、美国国家半导体、麦道公 司、纽约证券交易所、荷兰皇家银行、和记黄 埔、百事可乐等等在中国市场的媒体发布和高层政府访问的活动中,学到了国际一流的公关 运作技能,又通过奥美在国际知名企业中显著 的影响力和企业形象,提升了外企总公司的对 外形象,转变了外国公司对FESCO的认识, 最终扩大了外企人力资源服务主业的发展和知 名度。

1993年4月23、24日,在外企公关部的积极 努力下,林俊德先生作为中央高级党校第一个获 正式邀请的西方外国专家,登上了中央党校的讲 台,参加听课的500多名学生是正在学习的省部 级以上的高级领导们。林先生讲课的题目为“公 共关系在政府职能中的作用和金融运作中的公共 关系”,讲座为时2个半天,受到了领导们的重 视与好评。其间,林先生还受到中国国际友好 联络会会长、中国国际公关协会名誉会长黄华 及夫人何理良、中国国际公关协会会长柴泽民 的接见。

在FESCO成立30年之际,回忆每个发展阶 段和历程,以及当年一起为FESCO事业打拼的情 景,让人感慨万千……不是吗?我们今天所有的 付出和努力,无不是为了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企业 会有一个更加灿烂的明天。当我们为FESCO的明 天尽力时,我们没有遗憾。我们期待着更加辉煌 的FESCO的明天。

猜你喜欢
贝塔斯曼教学部老师
公共教学部
Factors Affecting Memory Efficiency in EFL
On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Vocabulary
On Memory Theory in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老师的见面礼
摩恩家族:“中国梦之声”背后的传媒巨头
六·一放假么
贝塔斯曼的五代传承与“中间治理”
贝塔斯曼警示:简单复制海外经验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