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隐现句的理论构建与句法分析

2009-06-17 03:00傅运春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8期

傅运春

[摘要] 英语隐现句,作为英语存现句的一类,是一种介绍现场景物和动作的描写性结构。本文描述了隐现句的本质、格式和基本特征,并从句法角度深刻剖析了该类句型的内部结构,其中涉及虚主语there、Burzio定律以及标志语—中心语一致关系。

[关键词] 隐现句 存现句 句法分析

一、引言

英语存现句作为一种很活跃的句式,常现于各种语言中,表示某处存在、出现或消失了某人或某物。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介绍现场景物的描写性结构,(也有人称其为呈现性结构)。根据句中动词的特征,语法学家又将其分为两种:静态性存现句(也就是所谓的“there be 句型)和动态性存现句(也有人称它为“隐现句”)。英语隐现句强烈要求在听者眼前呈现某种景象,客观地反映事物出现、持续存在和最后消亡的过程。从语义上讲,几乎所有的隐现句都表示:在某处出现(或者消失)了某物(某人)的过程。

从结构上看,该类句型的共同点是:(时地词语)+无宾格动词(unaccusative verb)+名词短语(NP)。所以,在语法界,隐现句又被归入无宾格结构(unaccusative construction )。英语隐现句尽管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但其基本格式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格式:(时地词语)+ there +不及物动词+不定名词。

第二格式:(时地词语)+不及物动词+名词短语。

第三格式:(时地词语)+ there +不及物动词被动语态+名词短语。

英语隐现句以非凡的生命力长期活跃于英语世界,它把重要的时地词语移到句首,在语用上,这些词语就具有了主题意义(topic),而句子的其他部分也就有了述题意义(comment)。结果,全句的性质也就随之发生变化,由叙事结构变为描写性结构。此外,如果一个动词在一般叙事句中具有有意志、有意识的成分的话,那么,它在进入隐现句后,就会出现这种语意成分。正是由于这些特征,才使隐现句倍受语言学家的关注。

二、隐现句的句法分析

随着生成语法的问世, TG以强大的解释力从深层次分析了这种结构。具体表现如下:

1.虚主语there(expletive there )

英语隐现句中的动词,都是表示移动、状态和状态变化的动词。在生成语法中,他们被认为是无宾格动词(如上所述)。所谓的unaccusative verb指的是只有一个内主目语(internal argument),没有外主目语(external argument)的动词。根据Burzio定律( Burzios Generalization),这类动词既不能分派外题元角色(internal theta role),也不能受宾格。由于隐现句中几乎所有的谓语动词都是无宾格动词,因而,后面的名词无法受格。于是,there 被生成语法学家看作是虚主语,没有实际的语义内容,因而,没有被赋予题元角色(thematic role)。

There作为虚主语可以比较清楚地解释隐现句的第一格式和第三格式(如上所述)。而对于第二格式,虚主语there理论能否解释清楚呢?如下句:

(1)Slowly out of its hangar rolled the gigantic aircraft.没有了there的存在,全句又当如何理解?对此,语法界争论颇多。

对于隐现句的第二格式,作者认为,当地点短语出现时,它完全可以被看作是there在LF上的同标成分(co-indexed element)。根据管辖与约束理论(GB Theory,两个词语在人称、性和数上保持一致,为同标(Co-indexed)。同标还表示这两个成分同指(co-refer),因此,作者认为在(1)中,Slowly out of its hangar与there 在LF上同指,都作为虚主语成分。事实上,在多数隐现句中,由于LF同指,多数地点名词都可以提前,取代there,充当主语。因而,在许多情况下,两者同时出现,共同担任虚主语。两个同标成分同时出现,并不影响句子的结构合理性。因此,作者认为对于(1)的句法解释为:Slowly out of its hangar同指虚主语there,为了满足EPP而填入。在填入Slowly out of its hangar后,句子的实际主语(real subject)the gigantic aircraft与虚主语的同标成分(地点名词)形成语链(chain),并通过语链而获得主格,从而满足了格鉴别式(case filter)。

2.无宾格动词

动词传统上分为2大类,不及物动词与及物动词。而Burzio有将传统意义上的不及物动词分为2类:一类只带外主目语,另一类只带内主目语。根据Burzio定律,这类动词必然不能授予宾语,因而,被称为无宾格动词。在英语隐现句中,除了常见的“arrive, emerge, come, go”等,还有许多表示其他意义的动词可以用在隐现句中,它们包括:appear, approach, arise, begin, blow等。这些动词通过there的传递,赋予内主目语格。如:

(2)There arose a controversy at the meeting.

Arise属于无宾格动词,只带一个内主目语,因而该句中的D—结构应为:

[ IP [NP a controversy ] i [I–ed [VP arise ]at the meeting ]像意大利语一样,2中的D—结构可以通过两中途径变为S-结构。首先,名词短语a controversy 可以移到空主语位置上,得到主语位置上的格。其次,也可以把名词短语留在原位,同时在主语位置上填上虚主语there。另外,根据上面的分析,地点名词也可以作为there在LF上的同标成分,因而也可将地点名词移到句首。所以2可以变为如下:

[IP [NPa controversy]i [I–ed [VP arise] at the meeting ]

[IP there [I–ed [VP arise [NP a controversy ]at the meeting]

[IP At the meeting [I–ed [VP arise [NP a controversy]

三个句子都符合语法,这说明名词短语都得到了格,没有违反格检验。

3.标志语、中心语一致关系

在英语隐现句中,也存在着标志语、中心语一致现象(Spec-head agreement)。但这种一致关系不是建立在there与谓语之间,而是建立在谓语后的名词与谓语之间。如:

(3)There have been produced thousands of tractors.

在该句中,thousands of tractors是复数,则句中只能用复数的动词形式。这表明,英语中隐现句的屈折词短语中心词(have been produced)与动词后面的名词短语(thousands of tractors.)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如何传递呢?生成语法学家认为,在(3)中,处于主语位置上的虚主语there与屈折词短语中心(have been produced)之间存在着标志语-中心语一致关系。因而,通过屈折词短语中心的传递,there 与动词后的名词也建立了一种间接的一致关系。名词短语thousands of tractors.通过这种传递关系,得到了格,最后解决了该名词短语无格的问题。There得到的主格通过这种联系传给了动词后的名词短语。

三、小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英语隐现句的结构中蕴涵着深厚的句法理论知识。虚主语there 看似无意义的成分,实际上与存现动词密不可分。为了满足EPP而填入英语隐现句,并为名词词组赋予抽象格,从而满足了生成语法中的“格鉴别式”。因而,我们可以说,虚主语there 的句法功能是强大的,它是为满足EPP和名词词组的格传递而存在。同时,无宾格动词也是英语隐现句的另一特点,它从侧面印证了Burzio定律,使句法理论更趋完善和严谨。而标志语、中心语一致关系则清晰展示了there与名词短语间的受格过程。通过对英语隐现句的探讨,使我们对这种特殊的句法结构有了更深的领悟,同时通过对句法理论的应用和推广,从另一角度证明了GB句法的强大解释力和宽广的包容性。

参考文献:

[1]胡刚.there–存在句探讨.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88.

[2]张今.思想模块假说——我的语言生成观.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3]Andrew Radford.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 A First Cours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Chomsky, N. The Minimalist Program.Cambridge.Mass : MIT Press,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