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母语式英语教学法初探

2009-06-17 03:00肖琪美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8期
关键词:英语教学高职

[摘要] 母语式英语教学法适用于从幼儿到初中生,已被众多的教学实践所证实并为大家所接受。至于母语式教学法是否适用于高职学生,仍然需要进一步论证。本文对在高职院校实行母语式英语教学的可行性和如何在高职院校进行母语式英语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职 英语教学 母语式教学法

一、母语式英语教学法现状

一般而论,母语式英语教学法,亦称“母语式自然教学法”,就是用教母语的方式教幼儿到初中生学习英语,突破中国孩子语言学习的障碍。它把英语视作第二母语,迥异于以往字母和发音分开教学的方法,提倡同时教给孩子字母与发音的口诀,尽量使他们可以看字读音,从而摆脱死记单词的麻烦。据长期从事儿童英语教学的FABBY教授介绍,正确的外语学习应该是用学母语的方式来学,抛弃由外语到母语这一翻译过程,通过实物、幻灯片、动作等方法吸引孩子,让孩子“摸的到、听的到、感觉到”,使他们在英语学习中找到乐趣,使英语学习不至于成为一种负担。

母语式英语教学法适用于从幼儿到初中生,已被众多的教学实践所证实并为大家所接受。至于母语式教学法是否适用于高职学生,仍然需要进一步论证。

二、高职母语式英语教学法的可行性

全球著名的语言教学专家,克拉申(Stephen D. Krashen)在其第二语言学习心得“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理论中指出:外语学习要取得成功,必须有丰富的、自然的目标语语料及其有关知识的输入,没有大量的输入,外语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没有源头则无法进行信息输出,因此首先需要进行集中、大量、强化地输入英语语言信息。

克拉申认为可理解的输入在第二语言的习得中起着中心作用(central role),而斯温纳(Swain)则认为输出在第二语言的习得中起着显著作用(a more prominent role)。斯温纳提出她的假设的依据是她进行的“浸泡式”(immersion)教学实验。她的浸泡实验表明:尽管她的学生通过几年的浸泡,获得的语言输入不是有限的,但他们并没有获得如本族语者那种语言的产生(productive)能力。她认为造成这样的原因不是学生获得语言的输入有限,而是他们的语言输出活动不足。由于语言输出活动能帮助学习者提高其使用语言的流利程度,使学习者意识到自己在使用语言时存在的问题,使学习者能有更多的机会来验证自己提出的假设,以语言对假设进行反思,从而促进学习者控制和内化语言。因此,从认识角度来看,语言的输出对二语或外语习得都是必需的。在英语教学中恰当地安排适当语言输出活动能促进英语学习,特别有利于英语语言正确性的掌握。在英语目标语语料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学习者一定要输出信息,形成自然、流利的语言表达。

无论是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还是斯温纳的“浸泡式”教学实验所验证的“输出假设”理论,运用的其实就是母语式的外语教学法。综合这两位语言教学家的观点,母语式外语教学法适用于各个年龄层次的外语学习者。而且,这一点已被哈佛大学的语言学家为中国人研发的一套母语式英语教学法“Moving English”所证实。因此,在高职实行母语式英语教学法是完全可行的。

三、高职母语式英语教学法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就我们几年来在高职母语式英语教学法即狂飙英语母语式教学法方面所作的一些尝试,求教于各位同仁。

其一,思想观念。要想在高职院校实施母语式英语教学法,首先就应该解决教师的思想观念问题,因为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与否直接关系到母语式英语教学法的成败,也决定任何英语教学改革成败。而且,教师观念更新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放得开、要有激情。其次就是解决学生的思想观念,这样才能让学生抛弃传统英语学习观念的束缚,配合教师用学习母语一样的方法来学习英语。

其二,教材。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转变了教学理念以后,改编教材就成了首当其冲的事情,因为教材即课本,课本即课程的根本,如果不从根本上进行改革,一切的改革都将徒劳无功。我们在尝试进行母语式英语教学法改革时,发现原有的教材,太过于千人一面,缺乏个性和针对性,不适宜于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我们与兄弟高职院的骨干教师编写一套教材—《狂飙英语高职高专综合教程》。在编写教材时,我们对以下方面进行了通盘考虑:

(1)形式活泼、喜闻乐见。对语言输出活动进行了精心设计和安排。根据年轻人喜欢唱歌跳舞的特点,我们设计实际性的语言输出活动,如每个单元都以“蹈入”(Dance-in)开头,类似于晚会的开场歌舞,开场歌曲为宜于舞蹈的短小精悍、易于学唱的中国流行歌曲的英文版或诙谐幽默的英语歌曲。有条件的高职院校,甚至还可以师生共同创作英文歌曲;实用性较强兼具趣味性的对话在进行听、说练习后,还要学生进行拓展性改写对话并进行角色扮演。甚至可以适当地由学生自己选择一些英语动画片,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配音乃至模拟表演。课文则选择幽默故事,以绕口令和常用的英语谚语作为单元的结尾,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或课堂情况灵活打乱教材内容的顺序。这样一来,就大大地拉近了教材与高职生的心理距离,让他们喜爱教材,从而喜爱英语,进而乐于积极参与母语式教学法。

(2)时换时新,活页教材。要想改革教材,还要注意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及时地更换教材内容,前提是确保教材基本框架结构和母语式教学理念不变。更新的内容可以活页式教材的形式出现,时换时新。避免传统英语教材一用好几年、甚至十几年不变的现象;又能较好地解决了因教材的不断改版而增加教材印刷成本的问题;更能促使教师和学生不断地更新教材内容,提升自身的教与学水平的目的。

(3)从易到难,层次分明。这样不仅有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自主选择,而且还可以保护各个层次的高职生都能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确保高职院校母语式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4)动静结合,一张一弛。整个教材遵循动静结合、一张一弛的原则,听、说、读、写、演、唱、舞交替进行。教师不可能是全材,但可以通过学习而具备导演的能力。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完全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给会演、唱和舞的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将原本死气沉沉的传统英语教学课堂变成教师轻松、学生喜欢的英语版的“快乐大本营”。“保持教学和谐、课堂活跃、情绪激昂”是狂飙英语母语式教学法的永恒追求,当然也是这套教材的不变宗旨。

其三,课堂教学。(1)重塑自尊,开发潜能。海德(Adelaide Hyde)对自尊心(self-esteem)与外语学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自尊心强的学生,其外语学得就好些;相反,自尊心差的学生外语学得就差些。因为自尊心强的学生较自信,不怕犯错误,碰到表达上的问题相信自己能够解决,并努力去解决,口语表达当然就好些。因此,首先要重塑高职生的自尊,开发其潜能,为其学好英语扫除心理障碍。

(2)富有激情,感染学生。教师在高职母语式教学中更应充当一个导演,必要时还能客串一下演员,对“剧本”充分理会,一走进教室就能全力以赴,立即进入角色,而且还要富有激情和幽默感。只有这样,才能感染演员(学生)、引导演员尽快入戏,才能将“剧本”(即课本)创造性地、较完美地演绎出来。反之,如果充当导演角色的教师三心二意、暮气沉沉,再好的“剧本”也会被糟蹋。

(3)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为了活跃气氛和驾驭课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师生之间的呼应,以便课堂能收放自如。譬如说,让学生们开始活动前,教师(“T”)大声说:“Ready?”,学生们(“Ss”)在齐声回答“Yes!”后,T:“Go!”;在活动结束时,为安静嘈杂的课堂,T:“One! Two! Three!”Ss:“Be quiet!”。整堂课就像一台一气呵成的戏一样,“动若脱兔,静如处子”。尽量避免“台上是疯子,台下是呆子”的状况出现。

(4)阶段差异,适当调整。启蒙阶段的母语式英语教学法根据幼儿对语言的强烈敏感度,采用让学习者完全“浸泡”在纯英语的环境里的做法。根据高职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将适当借助于学习者的母语对高职生进行母语式英语教学,这样可以加快学习速度。前提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借助其母语来帮助学习者理解较抽象的英语含义。课堂教学还是要以英语为主,以确保英语的语言环境。

(5)音乐舞蹈,开发右脑。改变传统的学习只靠左半脑的错误理念,重视高职生右半脑的开发,利用音乐、游戏确保他们在学习时左、右半脑同时参与,完成有效学习。因为右脑是人的黄金半脑,学习时右脑的参与将会大大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此外,英语教学蕴含在“说、唱”英语中,以韵律式的“说、唱”形式,配合科学编排的韵律动作,全方位地调动视觉、听觉、言语能力和肢体动作,让他们真正“懂得”英语,真正“脱口而出”纯正的英语。将课堂教学改编成高职生“看了就想学,一学就能跳”的英语韵律操,有机地把英语发音和节奏结合起来,使高职生深深的感受到英语的优美和学英语的乐趣。与此同时,还能让他们通过舞蹈等肢体语言达到彻底敞开心胸,找回自信,重塑自尊。从而实现高效率英语学习的目的。

(6)爱国报国,师夷制夷。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有机地融入进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我们通过演唱英语版的经典中文歌曲,玩英语版的经典中国游戏,从另一个角度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达到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这是“教学法”区别于其他英语品牌的根本所在,决定了“教学法”的卓尔不凡。

(7)设计悬念,把握火候。每堂课的教学重点宜安排在高潮部分,而且要设计好悬念,在由上一节课内容进入下一节课内容时,要注意过渡,充分铺垫,把握好时间,在铃声即将响起时,设计悬念吊足学生的胃口,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就在铃声响起那一瞬间嘎然而止,对下一节课的内容稍作提示,即宣布下课。大可模仿我国古代小说“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文分解”的奥妙。

此外,根据高职阶段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培养高职生听、说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其读、写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听说与读写教学的关系。关于高职母语式英语教学的读写教学,我们将另文进行探讨。

总之,我们在高职院校实施母语式英语教学的狂飙英语母语式教学法研究才刚刚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上是我们对高职母语式英语教学法所进行的一些初步探索,希望以此求教于各位同仁和专家。

参考文献:

[1]何广铿.英语教学法基础[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2.

[2]何广铿.英语教学法基础[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2.

[3]肖琪美,王芬.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进行高职学生的非专业能力的培养初探[M].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5).

[4]杨永林.社会语言学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

[5]简殊.超级全脑速读记忆.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4.

猜你喜欢
英语教学高职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漫谈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