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与对策研究

2009-06-17 03:00张荣烈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8期
关键词:人际交往人际关系高职生

张荣烈 赵 青 孙 萍

[摘要] 本文通过对本校学习人际07级和08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因素和部分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的调查,分析高职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对策建议,以提高高职生人际交往能力。

[关键词] 高职生 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相互间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和诉求的过程,也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而形成的心理关系,它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际关系的好坏不仅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事业的拓展。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形成健全人格的基本途径,是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器,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生源结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服务定向等方面与普通本科教育存在差异性。因此,高职生人际关系、人际交往与本科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差别。2007年9月至2009年1月间,我校2007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特征研究”课题组,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对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等五所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同时,结合我校2007级、2008级学生开展的心理普查,对我校学生人际关系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了研究。从上述的调研中,获取的专门针对高职生的人际交往动机和人际关系现状的调查数据,了解广州高职院校学生人际关系情况、寻求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途径和方法,对于有的放矢地推进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现实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现状

1.高职院校学生交往动机迫切,主动性强

大学生群体处于探索人生的阶段,他们思想活跃,充满自信和冲劲,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在课题组调查中,对“你觉得学校应该在哪些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培养”的问题回答上,18.68 %选择“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显现以下特点。

(1)人际交往动机空前强烈。大学期间,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他们强烈地渴望通过与他人交流思想来获得自信,确立在群体中的地位。与此同时,环境改变带来的孤独感,也迫切需要他们离开父母的庇护后建立新的交往圈。因此,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表现出更多的主动性,如积极参加社团,集体郊游等。

(2)大学生人际交往场所主要依托学习场所和社会实践等环节,但依赖网络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的方式在增加。在回答“您主要通过哪些方式来扩大交往圈子提高自身能力?”这个问题时,回答“课堂学习或听讲座等学习场所”占32.71 %;回答“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或参加社会实践、兼职”占40.19 %;回答“上网”占17.57%;大学生交往主要在学习场所和社会实践等环节进行,交往方式主要有面对面的直接交往、联欢、体育活动、生日聚会、社团活动、短信、QQ等。其中,由于当代网络迅猛发展,短信、QQ已成为大学生交往的主要方式。

(3)追求平等,注重情感,倾向于同辈横向交往。在回答“您与宿舍同学的关系如何?”这个问题时,回答“ A.非常好”占30.4 %;回答“B.比较好”占54.8%;回答“C.一般”占12.4 %;回答“D.不太好或很不好”仅占2.4 %。而在回答“您经常主动跟辅导员老师交流或者谈心吗?”这个问题时,回答“A.非常少”占40.9 %;回答“B.比较少”占47.0%;回答“C.比较多”占10.6 %;回答“D.非常多”占1.5%;从中学生变成大学生后,由于大学生成人感和自主性不断增强,由于同龄人之间共同的生理、心理特征,同学间交往的自由度和可选择性,使他们较为注重横向人际交往;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人生情感丰富,他们之间的交往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理想主义色彩,更为注重性情的一致性。在人际交往中往往表现出追求平等的强烈意识,强调知情权、公平感。有时这种需要过分强烈,也会表现出对付出和得到的过分追求。由于大学生人生阅历的相对较浅,过分强求行为的一致性,就不能很好地做到求同存异。

(4)基本上能正确对待人际交往挫折。在回答“当您遇到麻烦时,会如何应对?”这个问题时,回答“A.找人倾诉”占58.7 %;回答“B.向专业人士求助”占18.4 %;回答“C.参加文体活动”占9.5 %;回答“D.通过吸烟、喝酒、吃东西等来发泄”占3.3 %;回答“E.闷在心里”占7.0%;回答“F.其他”占2.7 %。在“如果在人际交往中遇到挫折,你总是责备自己吗?”这个问题的回答上,回答“A.符合”占19.1 %;回答“B.一般符合”占43.9 %;回答“C.不符合”占35.2 %;回答“D.不清楚”占1.8%。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懂得并善于交往,基本上能正确对待人际交往挫折。

2.总体上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方面具有良好的表现

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中的人际关系敏感主要反映某些个人不自在感与自卑感,尤其是在与其他人相比较时更为突出。自卑感、懊丧、以及在人事关系明显相处不好的人,往往这一因子得高分。我校心理普查覆盖所有07、08级学生,共4315人,其中男生1919人,女生2369人,数据结果利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从年级看,07级女生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5),文科艺术和理科同学人际关系得分差异不明显(p>0.05);08级男生和女生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差异不显著(p>0.05),文科艺术类人际关系得分显著低于理科同学(p﹤0.001)。从性别看,男生在两个年级上人际关系得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07级女生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显著高于08级女生(p﹤0.05)。从专业看,两个年级同学在专业上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

二、高职生人际交往存在问题及主要原因分析

大学生群体处于探索人生、由青年向成年的迅速转化期,他们思想活跃,充满自信和冲劲,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人际关系适应方面具有良好表现,但人际交往仍然存在突出问题。

1.女生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扰大于男生,不同学科类别学生之间也存在差异。从我校07/08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数据显示,女生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扰大于男生,07级女生的人际困扰比08级女生更大,从我校心理咨询中心接待的学生咨询案例中也发现女生咨询比例显著高于男生,其中半数以上是人际关系的矛盾,这与女生敏感、多疑,容易猜忌的性格有关。我们把人文学院、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和艺术学院归为文科艺术类专业;把信息与汽车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食品工程学院归为理工类专业,08级文科艺术类人际关系敏感得分虽然整体上显著低于理科,但是从各学院分数看,艺术专业学生人际敏感分数(1.72±0.62)却远高于理科类(1.67±0.53),在随后的访谈了解中,我们也发现艺术专业学生人际关系问题远高于其他学院,这与艺术专业学生张扬、自我中心的个性特征有关系。

2.存在自卑心理。进入高职学校的学生都是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不得已进入高职学校学习的,未被本科大学录取,常常会使他们感觉低人一等,缺乏自信,产生自卑感。自卑是人际交往的大敌,心理学家指出,自卑感和本人的智力、受教育程度、所处的社会地位等因素无关,而仅仅是对“自己不如他人”的确信。自卑者不一定能力低下,而是凡事期望过高,不切实际,在与人交往中惧怕受挫,往往忧郁、悲观而将自己孤立起来。

3.自我中心倾向突出。当代大学生不少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在家中长期受到父母溺爱,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进入大学后遇到同样以自我为中心的同学,生活习惯上产生冲突时,往往将对方与自己生活习惯上的不同看作与自己作对,不会换位思考对方的立场和想法,造成更多的隔阂和矛盾,逐渐对周围人产生不信任感而封闭自己,独来独往,心理上产生很大压力。

4.人际交往迫切与人际交往技能欠缺并存。任何能力都需要学习和锻炼,人际交往能力也不例外。大学之前一切以高考为中心,学生缺乏专门人际交往的教育和训练,遇到人际关系困扰无法解决时只能采取逃避的方法。到大学后,之前的问题依然存在,但大多数同学并没有因此而专门学习与人交往的技能,在同学交往产生矛盾时仍然用以往的模式处理,针锋相对或是逃避退缩,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三、提高高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策略思考

1.利用课程优势,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不仅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大学期间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是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必备能力,是衡量现代人才的标准之一。通过开设人际关系类的公共选修课,设计具有吸引力和实效性的教学内容,通过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等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给学生提供人际交往的锻炼机会,潜移默化地增进人际交往能力。

2.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人际交往困扰存在一定认知误区,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加以调整。首先,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可以逐步引导有人际困扰的学生看到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不合理信念和认知,并与之辩论,帮助他们建立合理的认知信念,积极悦纳自我,树立改变人际困扰的勇气。其次,可以将有人际交往困扰的一类同学聚集在一起,设计人际交往咨询团体方案,通过自信心训练、沟通模式训练等方式,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我,感受自我价值。有研究证明,团体心理咨询能帮助大学生建立新的自我认同模式和对他人的接纳态度,对于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有明显效果。第三,通过心理健康教学和学生心理活动的开展,在整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渗入人际交往能力教育,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的意识和能力。

3.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交往环境。黄希庭指出,“校风能创造出一种潜伏的、弥漫的、浸染于整个校园中的精神风范,能极大地影响学校成员的价值选择、人格塑造、思维方式、学术氛围、道德情操、行为习惯,对学生提供启迪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黄希庭,郑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感知到文明纯洁、团结友爱、尊重他人和勤俭节约等良好道德风气的大学生,可能更易于适应学校生活,更好地进行人际沟通和拥有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丰富的校园生活、优美的校园环境、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和谐的校园人际氛围,会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人际交往环境。构建良好的校园人际交往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

4.加强班集体建设和宿舍文化建设,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大学生都生活在集体环境之中,班级环境对个体成员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开展班集体建设,营造和谐的群体氛围,发挥群体的互动效应,以集体的向心力对成员发挥影响作用,使之形成思想开放、态度乐观、人格健全的个人品质,帮助他们改善人际关系。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在宿舍的时间占整个课余时间的80%以上,寝室生活一方面为大学生创造了朝夕相处的环境,使他们有了彼此深入了解和交往的条件,另一方面,也成为引发矛盾的源头。宿舍文化建设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学校可以开展寝室文化设计大赛等活动,进行文明宿舍的评比活动,将班级人际交往活动开展到寝室,增强寝室的凝聚力。学生工作管理者,尤其是学生辅导员,要经常进寝室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

人际交往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是高职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当客观分析现状,趋利避害,充分发掘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内在潜能,调动各方力量,创造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良好外部条件,形成完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体系多方面的合力,帮助高职生走向成功的人际交往。

参考文献:

[1]杨宏飞,唐永卿,郭洪芹.团体心理咨询对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效果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6).

[2]刘福金,张雪芹.高职院校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教育的实施途径.高教高职研究, 2009.

[3]胡艳军,邓树勇.构建和谐大学生宿舍关系当议[J].高教研究,2007,(7).

本文系2007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项课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特征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2007CZ022.

猜你喜欢
人际交往人际关系高职生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的失衡及其人性的扭曲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浅谈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