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程序设计》发行一千万册想起的……

2009-06-18 05:05卢湘鸿
计算机教育 2009年12期

卢湘鸿

摘要:本文通过谭浩强教授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他取得成功的内外因素,高度概括了他在中国计算机普及教育上的主要贡献。

关键词:谭浩强;计算机普及教育;C程序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背景

知谭浩强教授的《C程序设计》发行过一千万册的信息,油然想起1995年他的《BASIC语言》发行过一千万册的往事。单就谭浩强个人写两本科技书,每本发行量均超过一千万册的事件来说,出版界尚无此记录。

从20世纪70年代微型计算机出现,计算机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可能,人类步向信息化社会,社会迫切需要计算机,也因此需要有人去普及计算机知识,这样的大环境造就了一位影响千百万人生活的普及计算机的教育家、一名不知疲倦地驰骋在计算机普及教育领域中的主将。

2发展历程

谭浩强毕业于清华大学。他才思敏捷、好学勤奋。纵观他至今的人生轨迹,似乎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66年以前,第二阶段是1966年至1978年,第三阶段是1978年至2003年,第四阶段是2004年至今。

第一阶段,他是顺应社会需要,是一名有才干的、出色的学生、学生干部和学校政治工作者,受到良好的培养,成为一名“双肩挑”的知识分子干部。这为他日后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特别是在1966年至1976年的10年动乱期间,他历经磨练,受到了严峻的考验。这给了他以丰富的体验和多方面的经验。也使他更加了解生活,了解实际,贴近社会。这一阶段,他的意志更加坚强,各个方面都更趋于成熟。这对他日后选择工作方向,以顽强的毅力顶住各种压力,克服重重困难,坚持计算机普及教育事业,起到了重要的、也是关键性的作用。

第三阶段,也就是从1978年至2003年,即从执教BASIC语言开始,他走上了以普及计算机教育为核心内容的雄关大道。在尊重知识、实现四化、科教兴国的社会大环境下,造就他成了中国计算机普及教育的拓荒者,成了世界上普及计算机教育先行者队伍中杰出的一员。他先在校内,再走向社会,奉献了辛劳,展示并且发挥了他多方面的才干。尤其在1992年至2008年担任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会长的16年中,始终坚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充分利用研究会的平台,殚精竭虑,带领他的团队,共同奋斗,大力推动了全国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

这阶段的主要活动是带头并组织编写计算机教材,通过电台与课堂等多种渠道,普及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应用,组织高校广大教师交流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经验。

第四阶段,也就是从2004年至今,在继续第三阶段所从事工作的基础上,组织编写用于高等院校本科与高职高专的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的课程体系,先后出版了《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4/2006)》及《中国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2007)》。建立了我国高校一套完整的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体系。这两个体系的建立是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在我国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领域的里程碑事件。

3主要贡献

谭浩强教书、写书;不但自己写,而且组织别人写,带着别人写。他写的书有着自己的风格,定位准确、概念清晰、通俗易懂,善于用读者容易理解的方法和语言说明复杂的概念。他的书成了计算机教育和普及的畅销书,创造了《BASIC语言》及《C程序设计》两本科技书每本发行均突破一千万册发行量的世界奇迹。这些都是他30多年来活动的重要方面。

但是,谭浩强近30年来活动的核心内容,还是他在中国计算机普及教育领域中所起的榜样作用,特别是所起的一位出色的组织者、一位杰出的领导者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初,他和其他专家一起发起成立的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26年来由小到大,日益兴旺,始终不衰,现在己成为一个在我国有巨大影响的学术团体,这一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全国高校乃至全社会的计算机普及教育。谭浩强和他的团队提出的许多观点成为了我国计算机基础教育和计算机普及教育的主流思想。

谭浩强在从事计算机普及教育是多方面、全方位的。普及的范围从高校到中小学,从学校到社会;面向的对象从研究生、大学生到中小学生;从领导干部到一般市民;从青少年到老人,方方面面的问题都想到了。他在计算机普及教育事业上为老百姓考虑得如此深入、如此周到、如此切实有效,这是他人所不能企及的。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4/2006)》及《中国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2007)》两个计算机课程体系的建立,使广大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师明确如何对占我国大学生总数98%以上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计算机教学。

事实上,在教育部的领导与统一部署下,在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的推动下,我国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计算机普及教育体系。

4结束语

人人皆知,电子计算机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具有积极意义的发明创造。电子计算机的出现,给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原动力。在今天,计算机越来越成为人们一种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也成为衡量一个人文化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不会计算机的人已成了现代社会的新文盲。因此,普及计算机的教育,使千千万万的人掌握使用计算机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人所共识的。毋庸置疑,从事不同层次的普及计算机的教育工作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事业。

谭浩强作为一位杰出的科普工作者,为中国计算机的普及教育所作的杰出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应载入中国科技史史册。愿谭浩强为之倾注心血的计算机普及教育事业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