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济法的教学模式

2009-06-25 11:17魏晓婷
科教导刊 2009年28期
关键词:经济法教案案例

魏晓婷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高职学生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实现高职教育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目标,本文结合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就如何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目的,保留经济法的课程特色和理论体系,又能与本专业相互衔接等问题,从教案的编排、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对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中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实践教学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经济法课程是高校经济类、管理类专业中的专业基础课,是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素质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职学生来说,重在能力的培养,新的环境下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也面临挑战。为提高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我院制订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教学标准,如何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目的,保留经济法的课程特色和理论体系,同时又能与本专业相互衔接,让学生融会贯通,运用自如,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根据会计学的专业特点,结合经济法课程的一些教学经验,浅谈一下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中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模式。

1 认真分析教材,写好教案

要讲好经济法课程,首先教师要选择一本适合高职学生学习又能体现教学要求的教材,当然光有教材是不够的,教材只是教学的一种工具,要实现教学目的,必须认真分析教材,写好教案。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要对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和教学环节等都做出规定。教案一方面要与教学大纲相联系,体现教学要求,使教材具体化;同时也可以根据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实和完善。比如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前或毕业后都要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助理会计师考试等,所以在教案的编写中既要体现经济法的课程特点又要对考证有所侧重,也可以按照教学要求对教材的章节顺序重新编排或补充相应的内容,使重点、难点更加突出。另外,经济法大多是一些法律条文,比较枯燥,而且有些内容比较难理解,因此教案中不能仅仅罗列教材中的内容,应该针对一些难理解的知识点做出注释和举例,通过详细的解释和形象的例子使学生深入理解教材中的内容。

2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组织好课堂教学

从教学的全过程看,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决定性因素。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有着较大的差异,而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内容又比较枯燥,要在学生个体差异较大的条件下,有效地开展经济法教学,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2.1课堂教学要注重案例教学

经济法的实用性比较强,单纯的法律条文十分枯燥,如果在授课中穿插一些案例,实行案例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教师先把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条文进行讲解,然后根据所讲内容给学生一个或几个案例,可以采用留思考题或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案例分析,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讲评,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另一种是根据所要讲的内容给学生案例,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然后再讲理论知识,在讲解法律条文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分析进行讲评。这两种方式实际上就是先讲案例和后讲案例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多采用前一种方式,但是本人认为这两种方式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后一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教学中对后一种方式应加以提倡,并进行尝试。

2.2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高职学生跟本科学生相比基础较差,自学能力不强,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教材中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教师应事先提出要求,指出需掌握的重点问题,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另外,也可转变角色,让学生担任“教师”,即教师选取某一部分内容或某一个问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阅报刊、杂志、书籍和浏览网站进行备课,然后在课堂上讲授,讲完后,老师进行点评,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教学的不易和教师和付出,同时学生备课讲授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查阅资料也使学生获得了很多课外知识,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及能力。

2.3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多媒体已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它实现了现代教育设施与知识传授的有机结合,通过计算机的辅助作用,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易于接受。对经济法课程来说,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它可以节省教师在黑板上写板书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开展案例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较快,出台了大量的新的法律法规,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保证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加大课堂上传授的信息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 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要实现教学与工作过程的无缝链接,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目的,实现高职教育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目标。对于经济法课程来说,主要包括教学实践和练习实践两个方面。

3.1教学实践

经济法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如果单靠教师的讲授,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方法使法律条文与实际相结合,可以组织学生到法庭上旁听经济案件的审理过程,使学生对法律条文的实际运用获得感性认识之后,再给学生一个案例,让学生在课下自由讨论、查阅资料,进行充分的准备,然后在课堂上组织模拟法庭,通过“原告、被告以及辩护律师”的辩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结合会计电算化的专业特点,也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参观和实习,使学生了解会计工作中应掌握的经济法律知识,既让学生熟悉了会计工作的流程,也使学生把法律知识与会计知识结合起来,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解决在会计工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3.2练习实践

经济法课程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助理会计师以及注册会计师考试等相关考试的主要课程,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助理会计师考试等安排教学。教师应认真分析历年来相关考试的题目、题型,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侧重讲解考证相关的知识点,并强化练习,使学生毕业前或工作后能够顺利通过考试,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4 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应采用多种方式

考试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如果只采用期末考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不能够全面的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可分成两部分,即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在平时教学中应做好学生出勤记录,结合授课内容多提问,课后给学生布置作业题,依据学生的作业、课堂表现和出勤情况评定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的题目、题型可以借鉴会计从业资格、助理会计师考试的内容和题型,以选择题、判断题、案例分析为主。具体考试形式可以大胆创新,不仅仅局限于闭卷笔试的形式。结合我院进行的教学改革,经济法考试也可以采用上机考试的形式,即教师事先建好试题库,考试时由系统随机抽取试题。这样可以比较客观的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传统考试方式的弊端。

猜你喜欢
经济法教案案例
浅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法的互动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大数据时代经济法的完善路径探讨
《触摸春天》教案
样板案例
《立定跳远》教案
大数据时代经济法的完善升级路径分析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