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开国大典受阅骑兵部队掌旗手

2009-07-01 08:40王作化刘锡焕
党史文苑 2009年9期
关键词:朱总司令战马骑兵

王作化 菅 强 刘锡焕

在人民共和国60华诞即将到来之际,在华夏儿女企盼建国60年国庆大阅兵之时,笔者有幸再次走访了我们的老首长、老领导——1949年开国大典时我军受阅骑兵部队掌旗手、原新疆军区副司令员李正忠中将。

往事如烟,半个多世纪峥嵘岁月的许多往事在李老记忆中已逐渐淡忘,但一提起永载史册的开国盛典,谈及自己高挚军旗接受毛泽东等开国元勋检阅之事,老人却记忆犹新,以无法抑制的激动情怀将那永生难忘的一幕幕娓娓道来。

用鲜血祈盼已久的喜讯

1945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和平建国的迫切愿望,依仗现代化武器装备和430万优势兵力,在美帝国主义的鼎力支持下,悍然撕毁国共双方签订的《停战协定》,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发动了对中共各解放区的全面进攻。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在力争实现国内和平民主的同时,对蒋介石发动的反共反人民内战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领导解放区军民开始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经过战略防御、战略进攻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战略决战,我人民解放军用小米加步枪将武装到牙齿的国民党军重兵集团打得灰飞烟灭,使230万国民党精锐部队丧失殆尽。

1949年1月至4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粉碎了蒋介石和国民党反动派玩弄的“和平”攻势。在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下,4月21日至23日,我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摧毁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迅速占领了国民党统治的首府南京,宣告了国民党政权延续22年反动统治的覆灭。随后,我人民解放军各路大军继续向中南、西北、西南各省胜利进军,分别以战斗或和平方式解决国民党残余军事力量,解放广大国土。到1949年9月底,除西南和广东、广西部分地区外,全国大陆绝大部分地区获得解放。

在人民解放战争决战胜利之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决定在1949年10月1日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举行开国大典阅兵式。

李正忠将军回忆说:我当时正在被称之为“天下骑兵第一师”的人民解放军骑兵第一师师部任作战参谋。1949年1月,我们部队在震惊中外的平津战役中参加围追堵截逃敌的张家口之战,配合兄弟部队全歼国民党军5.4万人。此战胜利结束后,我们随即被调往当时绥远省的包头、归绥以北地区发起了围剿绥北敌骑战役。一举歼灭了由张北流窜到绥北一带的国民党军骑兵第十二旅和在平津战役中逃脱的敌十一兵团司令孙兰峰残部。不久,我部又南下雁北协同察哈尔军区部队合围大同之敌。4月下旬,大同守敌万余人在突围无望的情况下被迫接受我军整编,大同获得和平解放。

同年7月,正当部队凯旋之时,突然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央军委决定调我师代表全军骑兵部队(当时我军已发展到10多个骑兵师)参加开国大典阅兵活动,接受毛主席、朱总司令的检阅。喜讯一传开,部队上下立刻像炸开了锅一样,许多干部战士激动得向空中挥舞军帽欢呼雀跃,不少战友淌着热泪相互拥抱,有的官兵高兴得几个晚上睡不着觉。我们的胜利终于来到了!新中国在中国革命伟大胜利的洪流中就要诞生了!

说到这,年逾80的李正忠将军感慨地说道:是啊,这一天来得太不容易了!我们这些人从参加革命的那天起,谁不祈盼着全国革命胜利这一天的到来?又有多少人为了这一天的到来而血洒疆场、视死如归!

我是奉天盖平(今辽宁)人,童年时期饱受日寇铁蹄的摧残。1945年春,我毅然放下书本参加八路军。从穿上军装的第三天起就投入到对日伪军的大反攻作战中,先后参加了大小几十次战斗,有的战友穿上军装第一天就血洒疆场。解放战争时期,我曾任冀热察军区作战参谋,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著名的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据统计,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我军在辽沈战役中牺牲负伤6.9万人,在平津战役中牺牲负伤13.4万人,在淮海战役中牺牲负伤13.6万人。在整个人民解放战争中,我军指战员共牺牲(含失踪)45万人,负伤104万人。当年与我一同参军的青年伙伴中,先后有近百人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倒在了战场上。而我们这支“天下骑兵第一师”的红军部队,自1932年由刘志丹在陕北创建起,历经了开创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坚持大青山、平北、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挺进大别山等残酷斗争,参加过直罗镇、山城堡、红军东征、辽沈、淮海、平津等著名战役,先后有1000余人牲牺在各个战场,其中有名可查的烈士就达950多人。为了人民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人民军队又有多少人义无返顾、前赴后继地冲上了战场,我们的胜利是多么来之不易啊!现在,我们终于盼到了这一天,无数先烈们的鲜血总算没有白流!

开国大典那天,当我作为受阅骑兵部队的掌旗手,高挚军旗,引导骑兵方队以威武雄壮的阵容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毛主席、朱总司令、周副主席等开国领袖们的检阅时,内心的激动之情难以用言语来形容。

鲜为人知的受阅训练

在开国大典的阅兵式上,受阅骑兵方队以其威武雄壮的阵容和人马一致、整齐划一的协调动作,为开国大典阅兵式构筑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受到开国领袖们的高度赞誉。然而,要把那些平时难以驾驭的战马,调教训练成合格的受阅方阵却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这得益于当年参加阅兵活动的全体官兵严格细致的受阅训练,在这里面也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李正忠将军回忆道:这次阅兵是开国第一次军事盛典。7月15日我们师接到受阅命令后,部队立即于17日在张北县集结,并召开了隆重的参加开国大典阅兵活动的动员大会。20日全师官兵开赴万全县地区,统一调整了人员、马匹和武器装备,认真进行各项准备工作。不久,部队便按阅兵指挥部的统一要求,开到了解放后的北平东北旺、回龙观地区进行紧张艰苦的受阅训练。我当时作为师部作训参谋参加了受阅训练的组织工作,并有幸担任了整个骑兵方队的掌旗手。

为使骑兵受阅部队达到整齐划一、威武雄壮的要求,我们首先进行了人员、马匹的重新编组。受阅部队除人员必须政治可靠、技术过硬外,马匹也必须是清一色的。按照当时马匹的颜色,我们全师将参加受阅的1979匹战马,分别组编为黑马团、红马团、白马团共12个方队。那些毛色较杂的战马,即使在战场上多次立过战功,也被无情地“刷”了下来。我们师有一个连队在创建大青山革命根据地时就战功赫赫,一次战斗就让数十个鬼子没了脑袋,吓得许多日军官兵都作了钢护圈套在脖子上与我军作战,深怕没脑袋进不了“靖国神社”。日伪军只要听到他们的马蹄声就闻风丧胆,甚至不少伪军还发毒誓说:“谁要耍孬,就让他一打仗就碰上八路的骑兵连!”就是这样一支英雄的连队,因为大部分“功勋”马匹毛色较杂,就被无情地刷了下来。许多战士想不通,有些年轻的战士为此还鸣不平,有的甚至还哭了好几天鼻子。

为了确保开国大典受阅任务的圆满完成,在不足两个月的受阅训练中,我们全师指战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顽强的毅力,顶着烈日,冒着酷暑,夜以继日地严格训练。干部战士从早到晚与战马滚在一起,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反复演练每一个动作,每个人都晒脱了皮、练肿了腿,甚至连上下马都困难。但大家个个累在身上,甜在心里,没有一人叫苦叫累。每次训练结束后,干部战士都顾不上休息,先忙着给马匹喂料、清洗身子和梳理毛发,以保证战马膘肥体壮和身心愉快。有的人还把自己不多的津贴买来鸡蛋和水果给马吃,让“无言的战友”也分享自己参加阅兵的喜悦。

然而,仅把我们这些“无言的战友”训练成步调一致还不行,还要训练它们适应开国大典的特殊环境,不能出半点纰漏,要做到这一点那可真不容易!参加阅兵式的步兵、炮兵、装甲兵方队只要训练过硬和技术到位,就不会出什么问题。可战马不是人也不是机械,万一在受阅过程中受惊失控,那后果就不堪设想!

老将军接着说道:为了适应开国大典的特殊环境,我们不仅在人与马结合的队列动作训练上狠下苦功,而且在战马适应环境上也群策群力想了不少办法。就拿开国大典鸣礼炮来说,受阅战马虽然在战场上也经受过无数次炮火的洗礼,但开国大典是整齐有序的28响礼炮,它们还是第一次听。为了适应这震憾人心的礼炮声,我们在训练时就专门按礼炮的鸣响顺序起爆炸药包,让战马列队通过进行适应性训练。起初有不少马匹听到这整齐有序的隆隆“炮声”后,不知道遇到“敌人”什么“新式武器”,立刻乱了阵角;有的马匹还受了惊,骑手们一时间竟无法驾驭自己的“战友”。然而,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反反复复多次适应性训练,终于使战马适应了轰鸣的礼炮声,惊马现象再未出现。

受阅时要奏各种军乐,为了让马匹在雄壮的军乐声中临阵不乱,我们便在训练场上架起了高音喇叭,连续不断地播放《解放军进行曲》、《骑兵进行曲》等乐曲,使战马逐渐习惯各种军乐雄壮激昂的声音。开国大典有无数群众参加,彩旗飞舞、人声鼎沸,为使战马适应这种沸腾的群众场面,我们把彩旗、锣鼓、鞭炮、秧歌队也搬到了训练场上。当受阅战马列队行进时,干部战士和驻地群众就敲锣打鼓、放鞭炮、扭秧歌、舞彩旗、喊口号,让我们“无言的战友”也享受和适应这一热闹和喜庆的气氛,人与马在这种氛围中渐渐达到了和谐统一。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训练,我们的战马终于适应了开国大典的复杂环境要求。当它们列队行进时,不管出现什么声音和场面,都能泰然自若,不惊不乱。全师各受阅方队队列动作均达到了人马各成一条线,站得稳、走得齐,步调一致、整齐划一、威武雄壮的要求。

高擎战旗接受检阅

谈到开国大典接受检阅的情景时,老将军更是兴奋不已。他说:9月下旬,我们师在北京西郊机场与所有的受阅部队进行了统一的合练,朱总司令和彭总及各位老总亲临检阅,给了我们的训练成果以很高的评价。9月27日晚,我们又与其他近2万受阅官兵一起在天安门前进行了最后的预演,达到了理想效果。9月30日午夜,我们全体受阅官兵披星戴月从德胜门入城,准时到达了受阅指定位置。

10月1日下午3时,毛主席、朱总司令、周副主席等开国领袖们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自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在28响礼炮响过之后,我师12个受阅骑兵方队在军旗的引导下,以独特的整齐步调伴随着《骑兵进行曲》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当我们这些在战场上威震敌胆的骑兵部队以威武雄壮的阵容通过天安门观礼台时,毛主席、朱总司令都情不自禁地向我们挥手致意,广场上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阅兵结束后,各界群众纷纷评价说,解放军连马都走得这样整齐,真是太不简单,这样的军队必定战无不胜、所向无敌。阅兵总指挥部评价我们骑兵方队走得很有特色,受到毛主席、朱总司令等开国领袖及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誉。当天晚上,朱总司令代表毛主席高兴地在北京饭店专门宴请了受阅部队的代表,我师师长胡德利、政委梁正中等同志应邀出席了宴会。

李正忠将军最后说,开国大典以后,我师又先后3次参加国庆阅兵,同样受到了共和国领袖和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誉。期间,我师曾先后参加绥远和甘、青、川边境地区剿匪战斗,歼灭国民党绥远“华北反共自卫救国军”张汉琏、梁子玉等部1100多人,消灭了曾经疯狂屠杀红军西路军伤病员的西北军阀马步芳所部马良、马元祥残匪,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残余势力妄图建立“反共”根据地的图谋,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上世纪50年代末,我师又参加了藏区久治、班玛、色达地区平息反动农奴主发动的武装叛乱,把广大农奴从水深火热的奴隶主压迫中彻底解放出来,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由于战功显赫,我师曾两次受到毛主席的批示表彰。

60年代初,我师又奉命开赴新疆戍边卫国,以后又有部分指战员参加了抗美援越战争和南部边疆自卫反击战。60年过去了,当年参加受阅的这支部队如今早已告别了战马,换成了坦克、装甲车,由单一的骑兵部队组编成诸兵种合成、由高新技术装备武装起来的现代化革命军队,成为保卫边疆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一支劲旅。而人民共和国经过60年的沧桑巨变,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百折不挠,奋发图强,使社会主义中国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向着小康社会阔步前行。

说到这里,老将军的眼里不时闪烁着自豪的光彩,流露出对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无比怀念,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憧憬。○

题图 开国大典时,我军受阅骑兵部队掌旗手李正忠(中间掌旗者)与护旗兵引导骑兵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小图为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的李正忠

责任编辑 刘金旭

猜你喜欢
朱总司令战马骑兵
骑兵政委 邓永耀
朱德曾给哪部电影配过音
骑兵之败
战马(中)
战马(上)
蒙古骑兵,所向无敌
战马跳崖
秦代的骑兵
朱总司令在球场上
怀念朱总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