腭裂松弛切口不填塞碘仿纱条的临床观察

2009-07-02 05:29郭振国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14期
关键词:张力切口病例

郭振国

腭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其治疗方法是采用手术修补,对两侧松弛切口的处理一直采用填塞碘仿纱条的办法。笔者自2005年5月至2008年3月对50例腭裂患者采用松弛切口不填塞碘仿纱条的方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腭裂患者共50例,单侧完全性腭裂29例,双侧完全性腭裂6例,不完全性腭裂15例,年龄最大21岁,最小2岁,平均5岁,其中男28例,女22例。

1.2手术方法 手术采用两瓣法44例,两瓣法联合犁骨黏膜办6例,手术在剥离完成后适当给以全身止血药物,缝合完成后,局部用干纱布压迫止血数分钟,松弛切口无渗血者即可不再做任何处理,有渗血者给以缝扎或电灼活跃渗血点,直至不再渗血。

2 结果

本组50例患者术后均无继发性出血,两侧松弛切口在4~6 d基本愈合。裂隙缘切口1例在软硬腭交界处形成穿孔,其余病例均痊愈。

3 讨论

腭裂作为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其手术方式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良,但对两侧松弛切口的处理,一直采用填塞碘仿纱条的传统方法,认为填塞可以防止术后出血,减少组织张力。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填塞的碘仿纱条对患者术后的饮食以及创口的愈合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减少组织张力被认为是填塞碘仿纱条的作用之一,但是笔者通过对比观察,认为依靠填塞碘仿纱条来减轻缝合后的组织张力是极其有限的,要从根本上解除组织张力,关键在于对松弛切口的处理,使两侧组织瓣能松弛就位,在没有张力的情况下进行缝合,只有如此,才能保证裂隙缘切口的正常愈合。本组病例的术后愈合情况充分证明了笔者的这一观点。

术后出血是腭裂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虽然不常见,却可以造成严重的后果。填塞碘仿纱条是预防术后出血的有效方法,但碘仿纱条可以造成术后发热,同时碘仿的异味刺激又可影响患者的食欲,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不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通过观察,本组病例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填塞碘仿纱条者。

此外,在松弛切口填塞碘仿纱条后,由于黏骨膜瓣不能与骨面想贴合,从而影响了愈合。碘仿纱条一般在术后7~9 d撤除,因此松弛切口在术后10 d后才能逐渐愈合。而本组病例没有放置碘仿纱条,术后4~6 d松弛切口已基本愈合。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只要在手术中处置得当,彻底止血,松弛切口内不填塞碘仿纱条,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处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但对于年龄较大患者,因本组病例有限,仅3例,其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 考 文 献

[1] 王光和.唇腭裂的序列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2]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猜你喜欢
张力切口病例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睑缘切口与传统切口重睑术Meta分析
巧测水膜张力
“病例”和“病历”
本土现有确诊病例降至10例以下
隆胸切口哪种好?有图有真相
方寸之间
干式复合张力的影响因素与控制措施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
Meckel憩室并存异位胰腺和胃黏膜并出血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