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发散思维给创新插上翅膀

2009-07-14 03:11黄岩崚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逆境角度词语

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扩散思维,是指围绕某个问题,向四方扩散,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进行思考的思维方式。苏东坡曾写过一首颇有哲理的诗,其中一句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就说明看待同一事物,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并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那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对老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语文学科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创新是语文教育的精髓。以创新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重点,应该是创新时代赋予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基本任务。要创新就离不开创新思维。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使学生能进行创新思维活动呢?

初中语文课本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丰,内容上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形式上则有结构美、节奏美、语言美。所以教师可以用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欣赏、体味这些名篇,使学生获得身心的陶冶和情趣的升华;使学生的创新不仅仅局限在课文内容上,而且可以拓宽到课文的深处。例如美学教育和德育教育。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另一方面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结合一些恰当的问题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例如,在《安塞腰鼓》一课中,我主要让学生读,然后提出问题:应该怎样读?你的体会是什么?最后结合教师讲评,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所体现出来生命美和力量美。同时,一个人的德育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外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出来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给学生的创新插上翅膀。

语文学科的知识系统很开放,且不说语文课本是个包罗极广的系统,就是一篇文章,一个知识点,乃至一个词语,都具有多侧面。就说词语吧,同一个词,此时此处与彼时彼处所蕴含的意义有差别,甚至绝然不同。如“饭熟了”与“书读熟了”,这两个“熟”,就不能等量齐观。因此,用一种固定的注释是不能恰当领会不同情况下同一词语的意义的;只有依照不同语境从不同角度理解,才能悟出其中妙处。释词如此,遑论其它!教师唯有引导学生摆脱单向思维的狭隘,从不同角度(有时甚至是相反的视角)认识看待问题,才能把握住实质,取得有创见的成果。

语文课既涉及古今中外许多观念性的东西,也涉及人的思想感情的东西,好多问题不是从一个角度或几个相对角度就能定论的,有时甚至存在着相反的认识。抓住这类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逆反思维,往往能取得突破性的效果。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是写战士无畏地上战场建功立业,还是写厌战情绪?李自成的失败,是象郭老说的“牛金星和刘宗敏倒要负差不多全部的责任”,还是李自成自己要负差不多全部的责任?“逆境出人才”这个命题,从鼓励人们在逆境中要不断追求不断奋斗的角度立论,自然不错,但如果从警戒人们不要人为地给人才制造逆境的角度出发,其逆命题“顺境更能出人才”也醒人耳目。

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同时,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黄岩崚,教师,现居山东海阳。

猜你喜欢
逆境角度词语
超越逆境
How adversity makes you stronger逆境如何让你更强大
找词语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人啊
完形填空Ⅳ
词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