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细节上的教育

2009-07-14 03:11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口香糖周总理衬衫

王 博

三国时的刘备在给刘禅的遗诏里这样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意思是不要因为坏事小就去做,不要以为好事小就不做。这里讲了“大”与“小”的辩证关系。

“大”与“小”是相对而言。没有“小”就无所谓“大”,“小”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大”。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然而,在我们老师和学生当中,有些人把“大”看得很重要,而对“小”则不足挂齿。然而,正是由于轻视“小”,久而久之,点点滴滴的细节则带来严重的麻烦。如专家曾对二千多名盗窃犯进行调查,发现90%的人有过盗窃的前科。他们从偷一支笔、一本书、一副眼镜开始,第一步得逞了,侥幸心理增加,胆量越来越大,渐渐养成坏习惯,最后一步一步滑入犯罪的泥坑中。据网载,天安门广场上口香糖事件,每年的“五一”、“十一”长假后,天安门广场上就会布满密密麻麻的口香糖斑痕。二00八年,奥运会开幕前夕,为了尽快清理这些垃圾,环保部门出动了上千人次的劳动力,投入了数十万元的财力,时间长达半个月。天安门口香糖事件反映出,中国人的环保意识太差。由此可见,滴水见海,小中见大,细节决定成败,正是由于我们不注重这小小的细节,一些人的不良风貌得到了无数倍的放大,所以,我们失败了。因此,在强调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今天,素质教育固然要培养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素质教育之中也应包含在日常细枝末节的小事之中。做到小中见大,因此,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明文规定:“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等等。但是,我们的学生没有做到。

目前,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学生学习条件更加优越,但优越的背后,我们惊奇的发现学生们粗枝大叶,好高鹜远,眼高手低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其中最重要的表现是出口伤人,日常礼节和传统的道德礼仪越来越少。究其主要原因,教师重视智育忽视德育,重大的方面,轻视了细节上的教育,因此,加强学生在生活细节上的教育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当务之急。

1、对学生的教育,从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情,小细节抓起。

教师在平时的观察中,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光要讲大道理,也要注意小细节,大小结合,粗细相契,特别是对一些不可忽视的关键细节,如:随地吐痰、从课桌向外扔纸、打扫餐桌、平时文明礼貌用语等。只有从这些小细节,小环节中触动学生的思想和神经,并针对这些细节提出教师独特的见解,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2、教师要以身作则,注意平时的一言一行,以切身的行为去感化塑造每一个学生。

在学生的眼里,教师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资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每一种现象的态度,都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方面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身体力行去做好每一件小事、小细节能让学生感到教师是榜样的所在,从而融洽师生关系,增强老师的威信,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3、将小中见大的事件渗透到课堂,让学生充分明白“小”的威力,感受到“细节”的作用。

大家也许读过《一件衬衫》的故事,这篇文章主要是运用细节描写,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具体阐述了我们的周总理所乘坐的轿车,因车速过快将一位上班的工人闪倒了,擦破了衬衫,这时车子马上停下,总理快步下车将工人扶到车上,送到医院全面检查。事后,周总理托人买一件衬衫,亲自送到这位工人手中,此事充分表现了周总理关怀人民,与群众心心相印的高尚品质。这件事确实小,但小中见伟大。

4、克服粗枝大叶的说教,注重点点滴滴小事。

让学生从小处做起,从细微处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一个学生能拾金不昧,那他就不会小偷小摸;一个学生平时做作业不抄袭别人的,考试时一般也不会作弊;一个学生处处说实话,就不会撒谎骗人;一个学生小事上讲信用,在大事上也会诚信可靠。因此,有这样的谚语:“小洞不补,大洞难堵。”“从小看大,三岁看老”,说的就是小事是大事成败的关键。

细节中蕴藏着大智大慧,它犹如门缝中射入一缕阳光,然而正是这缕阳光,则反映了太阳的光辉,也验证了细节决定成败,点点滴滴最传神这句话。

王博,教师,现居江苏铜山。

猜你喜欢
口香糖周总理衬衫
周总理“喝”饭
口香糖
口香糖不见了
在阳光下拍照
在阳光下拍照
时髦衬衫穿搭提案
口香糖瓶的改进
格格不入
口香糖危机
周总理用身体保护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