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断章》管窥卞之琳的哲思世界

2009-07-15 04:42赵运平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5期
关键词:断章卞之琳

摘 要:本文全面深刻地阐释了《断章》的哲理意趣,从诗歌的题目、结构、选取意象的隽永涵义及其隐藏关联,着眼于诗中反复出现的“你”、“看”、“风景”,另辟蹊径地阐释本诗的哲学意味,以全新的视角引领读者达成对卞之琳“平淡中出奇、晦涩中见巧”诗风的深切体悟,探索多重变化视角在切入解读的彰显。

关键词:《断章》 卞之琳 哲理诗

中国现代白话诗之于古典诗词是伴着镇痛、撕裂而革命诞生的宁馨儿。它虽受到充沛的“欧风美雨”的滋养,但却与古典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也就是说,它有着丰厚的“中华文化化”的脉息。卞之琳的《断章》只有三十四字,简约却不简单:其意象之琳琅满目,结构之匠心独运,万花筒般在变化中所展现的差别意义……完满的体现了根基于古典的多层面意境美。

有学者说,诗题“断章”二字的含义近于“无题”,指诗是有两段独立成章的片段组成;或者“断章”即解“断章取义”。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进入本诗: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首先,我们赏读文本中有着诸般古典主义幻美的意象:

1.“桥”——是沟通的工具,联想古时的神话传说,有白娘子与许仙“千年等一回”的断桥相会,有牛郎与织女七夕鹊桥重逢……心与心的对话拟一“思”字譬喻甚妥。

2.“水”——从一般意义和普遍认同上讲,有桥必有水。水的生命流淌在诗词骚雅的字里行间,凝成文人心中流水也带不走的愁绪:“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丘)意谓人生苦短、功业未竟;“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王西厢)感喂青春易逝、佳偶难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表达的亡国之痛;“小桥流水人家”轻叹的羁旅之思;“大江东去浪淘尽”惋唱的感时伤恨……又怎以“愁”字了得?!

3.“风景”——又远非片面的自然山水之趣,它里面有人的存在(或至少是人的象征物如“海的女儿”)。故,“风景”是人化了的;“看风景”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了。

4.“楼”、“窗子”——人为添加的非自然物事,是虚拟的心理屏障,多少象征着自我保护的依凭,或者暗示伦理道德的无形约束。

5.“明月”、“梦”——所谓“人有悲欢离合,月由阴晴圆缺”,月有种种,意自各别:一钩残月的悲凉无望,一抹斜月的相见恨晚,一弯新月的希望萌生,一轮满月的愿望实现——恶梦还是美梦都不再是单纯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了,它也可以是白日梦。

以上意象如下图:

卞之琳自解己作直言“我的意思着重在相对上”。依此顺藤,诗中句句频出的“你”字意味可谓深长。四个“你”字贯穿全诗,“你”既是第一种情况的“主”,也是第二种情况的“宾”。处境的相对独立造成主体偷换的可能,从而成就主客体的对立统一。“你”至少有三种可能情况:站在桥上、倚在楼上、在水中船上(或水边岸上)。例如:“你”为玉树临风、风流潇洒的青年才俊,“看风景人”是待字闺中、春情萌动的二八佳丽,你的出现是个美丽的错误,成了美人深夜沉寂的守候。如此含义隽永又暗藏秘谛的“你”字实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万能词,建构在哲学高度上的诠解便有了无限的可能。所以,“你”实际上包含着“你”、“你们”、“他”、“她”、“它”等隐藏意旨。再,“你”等同于“看风景人”,更可臆断“镜子原理”。“你”的性别、年龄、身份之变化,诗中命意就表达着亲情、友情、爱情等不同结果;而“被看”的不确定性猜测使三角恋爱、单相思一并成为可能。

读诗应抓住题眼(一般由动词构成)。本诗题眼之一——“看”,结合“你”的不同定位也便有远瞭、窥视、凝望等不同种类。“看”的又是谁呢?题眼之二——“装饰”,这一动词的特殊意义往往使谓语前处于主动施为方,谓语后处于被动受事境地。“明月”俯就小窗入你之梦乡;明月成了“看风景人”在夜的关照,时空上延续了“看风景”这一行为;或是媒人(月老)拟人化的成全彼此。“你”不再如白天一样成为被动的被看,而在夜里成了操纵别人梦的主使,弥补了现实中主动方无法施行或不敢却期许的人事在虚幻的梦中实现。

诗歌更像是来自天堂的一朵游云,偶尔投影在诗人的波心,诗人因诗而有了诗人气质。卞之琳创作《断章》乃在1935年10月,卞脱胎于“新月诗派”,受闻一多格律论影响极深,故本诗结构整饬端齐;卞又是“现代诗派”的代表,正如施蜇存分析“诗的现代性”时说,它是现代生活的现代感受,却往往对传统文化皈依,它使用的现代词藻决定的现代诗形……这在本诗中均有体现。卞受法国象征主义影响,醉心于新诗技巧的形式体验;着力于诗的“欧化”、“古化”或“化欧”、“化古”,要言不繁地品析现代诗歌的短长与出路;所写的尽可谓“古典的现代”、“东方的西方”,亦即“倾向于把侧重西方诗风的吸取过来为侧重中国旧诗风的继承”。卞是现代诗歌史上承前启后之人!

在《断章》一诗中字里行间看不到作者行影,作者只以超然物外的观望态度“介入”却不“投入”,作家意识“诗意地栖居”于主旨之边缘,可进可退。卞之琳自言“小处敏感、大处茫然”的人生感悟,这种以平和的心态为人处世,即使在“文革”中也未遭到大伤害。咀嚼本诗,其中不绝如缕的书卷文人气和于平淡中出奇制胜的哲者气,仅此概括卞之琳的诗坛贡献莫过于“诗的非个人化”和“倡导主情向主智转变”。

以“断章”定名,向以说法语焉不详,窃以为是诗形的次结构、亚结构混生并存的结果。如图:

诗的上下节可独立开来,下节蕴含的相对主义铸造“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可以读成:

你装饰了别人的窗子

明月装饰了你的梦

或:

别人装饰了你的明月

窗子装饰了你的梦

“无题”指李商隐写的一系列以此二字定名的爱情诗,因其味旨遥深、大义难概,很有取意“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想法。“断章”则与诗的内涵无瓜葛了,它似乎旁敲侧击了诗的形式奥妙,予人读起来来文突兀、意犹未尽之感。这表面的看来是“断章取义”,实际上是断而有序、继而成环。

诗歌是一种取沧海于一觥的语言艺术精华,往往微言大义,如果停留在三十四字去读《断章》,浅尝辄止未免辜负了诗人的用心,深入一步则别有洞天!

理解本诗有三要领:

1.“终极境遇”:要求身临其境的基础上投入心灵的“矢度关怀”,如同万箭射靶,八方来矢齐瞄一心。读者一边设身处地自以为是“看风景人”,更要发散思维、广角聚焦,从种种可能情况入手。

2.“时空变化”:现在进行时与过去完成时互补为用。“看风景”在白昼,“装饰梦”理当在黑夜,却也未尽然——楼上的“你”一晌贪欢、黄粱未熟的白日梦也未可知;昔时尘封的记忆吹皱一池春水,拂醒了千年未央的爱情……

3.“倩女离魂”:明明是我想你了,偏偏只说你如何想我,以此反衬想之迫切。楼上的“你”相思桥上的可意郎,却说对方思念她不可休地进而乘月入梦。意境恰似“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窗前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与费孝通的“镜片”理论:“我看人看我”是一样的。

德里达有所谓“诗无定解”,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答案是千差万别的。卡之琳《断章》一诗好比万花筒,内中词汇巧错排列幻化万种风情。其实,上文列举的三个切入本诗的方法不妨普用,虽不敢自赞法宝却料也有瓜分豆剖、拨云见日之效了。

(赵运平 黑龙江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校办公室 150080)

猜你喜欢
断章卞之琳
“断章”背后的故事
沈从文与卞之琳早年的友情
雨同我
迎额头崩出的字
卞之琳的苦恋
沈从文:帮人无须更多理由
凝视的虚像:戴望舒《雨巷》与卞之琳《断章》比较一则
卞之琳苦恋张充和:爱情,是你窗外的风景
永远的断章(节选)
关于“人”的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