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2009-07-15 09:54王翠捷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13期
关键词:体征缺血性缬沙坦

王翠捷

【摘要】 目的 探讨缬沙坦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0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按照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脉络宁20 ml加入低分子右旋糖苷溶液500 ml,静脉滴注,1次/d; 阿司匹林100 mg/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缬沙坦80 mg口服,1次/d,共12周。结果 观察组治愈18例,显效22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89.3%,而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18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仅为73.2%,两组总有效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缬沙坦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疗效好,使用安全、方便,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缬沙坦

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急症,以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四高一多”的特点。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血管病75%以上,随着现代医学诊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脑卒中的诊断和抢救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偏瘫、失语、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越来越多。因此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已成为神经科医务者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缬沙坦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本院近期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2例。诊断标准按照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诊断要点[1],并经头颅CT或/和MRI确诊。11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缬沙坦观察组56例,其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42~79岁,平均57.8岁;伴有高血压33例,糖尿病8例,冠心病9例;对照组56例,其中男29例,女27例;年龄43~81岁,平均57.3岁,伴有高血压29例,糖尿病10例,冠心病8例。按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分型,观察组:轻型27例,中型25例,重型4例;对照组:轻型26例,中型25例,重型5例。两组性别、年龄、既往史、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照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脉络宁20 ml加入低分子右旋糖苷溶液500 ml,静脉点滴,1 次/d;阿司匹林100 mg/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缬沙坦80 mg口服,1次/d,共12周。两组病例均根据病情适当应用降脂药、降压药、降糖药、抗生素及各种对症药物。

1.3 疗效评定 ①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语言恢复,生活自理,患者肌力达IV级以上;②显效:主要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语言基本恢复,患者肌力提高2级;③有效:主要症状和体征减轻,语言好转,患者肌力提高1级;④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或恶化。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两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见表1。观察组治愈18例,显效22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89.3%,而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18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仅为73.2%,两组总有效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治疗期间有5例出现不良反应,表现为头晕、面红、头痛、心悸,但症状均轻微,不需停药,不影响疗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心电图等未见明显异常改变,部分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

3 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病学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高,占全部脑卒中的70%[3]。表现为突然起病,在极短的时间内病症达到高峰。多由供应脑的动脉狭窄、血栓形成、栓塞、血液成分及动力学紊乱造成的部分脑组织血液供应不足或停滞,出现一组短暂或长久的局灶脑功能缺失的临床症状,严重者会出现全脑功能缺失的症状。

缬沙坦作为AngII受体拮抗剂,是在受体水平上阻滞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化,阻断了细胞膜上AngII的生成,从而阻断了AngII所引发高血压的生理机制,尤其是拮抗了AngII的强力缩血管和水钠潴留作用[3],进而在临床治疗上起到了明显的降压效果。缬沙坦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是通过与ATⅠ受体跨膜区的氨基酸相互作用,阻止血管紧张素Ⅱ与ATⅠ受体的结合,其对ATⅠ受体具有高度选择性,从而在受体水平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血管效应。本研究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耐受性好,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说明此药毒性小。笔者认为缬沙坦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疗效好,使用安全、方便,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 考 文 献

[1] 郑春梅,杨秀君.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护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23):2904-2905.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 周伯荣,罗冰.阿司匹林间歇疗法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临床价值.卒中与神经疾,2006,13(4):205-207.

猜你喜欢
体征缺血性缬沙坦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脑脉泰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病人体征缓变监护方法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卵圆孔未闭与缺血性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