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探究性活动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探索

2009-07-16 03:05钟敏钿
中学生物学 2009年11期
关键词:探究性交流探究

钟敏钿

文件编号:1003-7586(2009)10-0036-02

随着2002年初中生物新课标的实行,单一的笔试成绩不再是衡量一个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转变为以学生平时成绩、纸笔测试和开放式考查按照一定比例计算学生综合成绩。其中开放式考查的理念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初中生物科学探究活动就是其中三大主题之一,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开展探究活动成为了迫切的需求,以下是我校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地方特色组织和引导初一、初二学生对一些探究性活动的设计开展以及评价的探索。

1实践与探索

1.1分级设计,有的放矢

七年级“探究性活动”的设计是先呈现问题情境,进而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而八年级的设计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性,不少探究性活动都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自主制定探究计划,在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上要求较高。

为此,教师在开展活动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到不同年级的这些特质,包括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条件、对知识的认知程度等。

案例:八年级的学生在“动物的绕道取食”探究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其更大的自主性,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好问题。如有的学生提出成年鸡和小鸡的“尝试和错误”会一样吗?有的学生用猫在一定条件下先后钻不同大小洞口的实验来检验与鸡的“尝试和错误”次数会一样吗?……探究过程中,学生也发现很多情况:如鸡被一群学生围准的情况下易受惊;有的鸡以其中一根棒子为圆心打转;有的鸡对食物不感兴趣;猫对较小的洞口只观察而不钻过去,没有错误的次数……

学生的探究过程却大出教师所料,通过改变食物的颜色、由昆虫做食料、让动物饥饿2 d等方法,在第一、二次得出不与教师结论相同而怀疑其正确与否的情况下,学生通过努力,在以后的实验中,通过不断改进方法,逐渐解决了问题,得出了成年鸡比小鸡的错误次数要多。

1.2学生动脑、动手,强调自主探究

探究性活动是面向学生而设计的一门实验性、实践性课程。为此,教师要十分注重学生的动手、动脑与自主探究,过程为:学生自己确定方法一收集资料一观察思考一操作实验—分析总结一得出研究成果。具体操作的各阶段有:资料解读,问题探究,小组合作,课堂交流。

1.2.1资料解读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解读。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任务,需要注意的是让学生有一个自主思考、理解的学习过程。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浅出进行指导,如果未能进行深入浅出的引导性分析,探究将很难进行下去。

案例:在将学生引入“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思考探究所提出的问题: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如果有关,它们各起什么作用?馒头变甜是否是淀粉发生了变化?这些问题教师可一步接一步引导学生同步自主阅读、理解探究所提供的4个“提示”,使整个探究活动在学生自主控制下持续下去。

1.2.2问题的探究

①教师探究方法的指导或提示。特别是教材中安排的探究活动中“探究、实验、调查、设计、模拟制作、课外实践、进一步探究”等,这个时候如果教师忽视探究方法的指导或提示,探究的成效将是低下的。

实例:在进一步探究“探究鼠妇生活是否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中,实验变量的选择,实验变量如何控制,教师都必须作出必要的指导或提示。

②在学生的自主探究时,教师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要着力引导学生的自主建构学习,让学生通过积极建构学习新知识。他们不只是被动地接受或照搬从教师或课本获得的信息。

实例:在讲授“消化和吸收”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慢慢品尝不加盐和糖的小馒头,体会味道有何变化。学生第一次在课堂被允许吃东西,非常奇怪,有点儿不好意思,在教师的鼓励下吃得很细心。提问时,大部分学生兴奋地说:刚开始时没什么味道,不好吃,后来有点儿甜味。教师可趁热打铁地问:平常有没有类似的体验?很多学生说:吃白米饭的时候……小馒头为什么变甜了?馒头在口腔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当学生的情绪稳定后,教师再简要地介绍口腔,导入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3小组合作探究

在小组课堂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对学习的监控和教学的组织能力尤为重要,应不断进行巡回检查、督促、指导各小组的探究进程,及时进行小组或全班性的引导、指导或提示,促使探究得以深入开展。

实例:在“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中的“生物的性状”。在“观察与思考”探究中涉及的两个问题:(1)小组成员的“有无耳垂、单双眼皮、舌能否由两侧向中间卷曲、大拇指能否向背侧弯曲”。合作探究时,教师应作出必要的提示或演示,同时组织各个小组进行探究,形成统计表格。(2)任选上述一种人体性状,看看你与父亲或母亲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再看看你与父母的父母是否相同,这说明了什么?这需要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进行观察、调查,课堂进行交流、讨论。

1.2.4课堂交流

以小组形式的交流有利于交流的深入,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竞争性,教师应注意进行必要的引导。教师同时要及时做出分析、评价和小结,要避免批评学生的错误,而是要帮助学生寻找错误所在,及时改进。并将其化作课程资源,加以有效利用。

实例:在问题(1)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在黑板上绘制表格进行全班性的统计,作为学生学习“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的一个探究性学习资料;在问题(2)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形态结构、生理特性、行为方式”方面性状进行交流,同时注意及时引导学生区分先天性性状或后天性的性状。

在探究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所探究的问题及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交流所得到的结论性的知识,结合教材的小结,使学生从探究的过程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知识。

2收获、体会与反思

2.1收获

探究性活动的开展使生物课不再是教师的“满堂灌”,而是人人参与的群言堂,活动成了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和学习进步的平台,教师教改、学习的动力,学生讨论、交流、动脑、动口、实践设计、实践体验的乐园。

教师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提高,加强了实验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激活了学生各科学习中储存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体会

探究性活动的实施,让教师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有利于转变其教育观念和培养学生的模式。教师组织教学能力需要有更高要求,知识是必备,最主要最经常的是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的各个科目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一名专业生物教师应具有:系统而广博的生物学专业知识;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展知识面;有一定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掌握与生物学科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具有熟练的生物学基本技能;更要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探究性活动的实施让教师更深刻地认识了学生,亲身感受到学生隐藏着的巨大潜能,充分认识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可能性,因此会“放心”地把更多的教学活动让位于学生,打开了一条“让学生主动走向知识的通道”。在对待不同学生的方式与态度上,也向尊重学生差异、符合学生个人特点的方向转变。

2.3反思

探究性活动给了教师许多成功的启示,但也留下了不少思考和需要继续探索的课题。

首先,在探究性活动中,教师有时偏重活动形式,忽略具体活动方法的指导;有时偏重学生活动方案,忽略教师指导方案等。因此,为了更有效、更持久地开展探究性活动,作为一名专业的生物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如何加强教师指导工作的有效等问题都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更深入地探索,改革的步法不停,教师教改和知识的增值就应不息。

其次,教师面对这样的一些探究活动有时候会有点束手无策。教师担心可能会影响学生其他科的学习以及辅导、抽考、年度考核等这种担心会影响到活动的开展和深入。

最后,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在开展探究性学习中,因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搜集和分析资料、实验的操作技能等等方面因为图书馆建设的滞后、实验仪器的有待配备而受到影响,探究过程往往不能进行或在更深层次上的开展活动;但也存在一部分因受中考原因影响而对生物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主观因索,这尤其表现在成绩中上的学生,而成绩好的和一般的学生却对生物的学习寄于较浓厚的兴趣。因此,要进一步深化生物课程改革,强化探究性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待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从而达到“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课程理念的要求。

猜你喜欢
探究性交流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