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与利用初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尝试

2009-07-16 03:05王小青
中学生物学 2009年11期
关键词:果冻利用资源

王小青

文件编号:1003-7586(2009)11-0046-02

摘要从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内涵、开发与利用的意义及案例出发,论述了在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开发与利用生物学课程资源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以期更好地为生物学教育教学服务。

关键词生物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

伴随新世纪的到来,人类正在迈向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为了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保证新世纪教育质量,国家又提出了新课程标准。但是,越来越多的教师发现学校实施课程改革存在着许多不利条件,如学校的教学设施条件不能满足课改实验的需求,最大的难点都是缺乏课程资源。

新的课程改革也明确提出了课程资源的概念。课程资源是课程改革的基础和保障。因此,教师必须对新课程的教学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以利于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1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内涵

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新课程标准告诉教师,教科书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而是由“教科书、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

此外,生物科学与技术是20世纪以来发展最为迅猛的学科之一,因而生物学知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知识体系,涵盖的内容广,知识外延大,而且随着时间的发展,课程资源又在不断地更新,由此决定了课程是独特的而且永远是变化的。

2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

由于教材的内容有其时间、地域的局限性,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结合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开发课程资源,适当充实教学内容,使课程具有时代性,而且保证了教学内容与学科发展的同步,保证了与身边生活的联系、与现实社会的接轨,使教学内容具有现实的影响力。

由此可见,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实现新的课程理念,有利于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3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体会

根据《纲要》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院、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各种信息化课程资源。”生物课的课程资源目前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

3.1校内的课程资源

3.1.1教材和教参

教材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新教材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便于自学方面下了苦功,如学习导语引人入胜,强调以图代文等。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来说,更多地是如何更好地“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

例如: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饮食与营养”中的“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先取一些鸡蛋清,分别放进两只烧杯里,其中一只加入少量开水,并迅速搅拌。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生活中水煮蛋的蛋白就是白色的,若改为直接对蛋清加热,可看到蛋白质凝固成“白”色的物质,当加热过度,还会放出臭味,又应了提示中的内容。

教师要让生活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1.2教师

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要积极转变角色,由课程被动的执行者转变为积极的促进者、发展者,对教材持怀疑和批判的态度,对“教什么”和“如何教”应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例如: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饮食与营养”中的“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从馒头或面包上取一些碎屑,放在载玻片上,滴上一滴碘酒。观察馒头或面包屑发生了什么变化?预先做出来的结果不是变蓝色,而是变紫黑色,这与书中提示部分的内容不一致,不能这样让学生接受。怎么办?要做出蓝色才行。影响这个结果的原因可能有许多种,如碘酒换碘液及其浓度的大小,可是碘酒易取,医务室就有,碘液需经过严格的配置(碘化钾4g、碘2g、蒸馏水100mL。先将碘化钾完全溶于部分蒸馏水中,再加碘和剩余蒸馏水,完全溶解后,贮存于棕色瓶中备用),有些学校可能没有这些化学用品。此外,被检测的食物也可能影响结果,经过多次实验后发现用米汤做这个实验会变蓝色。且碘酒的浓度小些现象较明显。

又如,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第二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在了解眼球的结构时,除了让学生观察眼球的结构示意图外(也可使用课件显示),还让学生观察眼球模型,目的是让学生除了了解平面结构还要了解立体结构,从而能使学生真正掌握眼球的结构。

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身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要经常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积极探索新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课程资源,使各种资源和学校课程融为一体,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

3.1.3学生

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等更是无形的课程资源。每名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和学习。每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是一个知识源,蕴藏着巨大的可开发与发展的潜能,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充满活力的可共享的资源。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兴趣和体验,要让学生学生善于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

比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在观察菌落时要配制培养基,所需材料为:琼脂(琼脂是一种煮沸冷却后能胶化成为固态的物质),牛肉汁或土壤浸出液、牛奶等。其中琼脂不易得到,所以一般的学校都不能做这个实验。学生听了后很失望,但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学生提出用果冻来做。经过了解发现:原来一般果冻中含有类似琼脂的胶体,如海藻胶,卡拉胶等天然胶体。然后由教师提供实验器材,学生买来果冻,学生把果冻取出放入烧杯加热,果冻开始融解,为防止烧焦,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加入牛奶亦可不加,因为果冻中原本就有营养,当变成液体后再煮沸一段时间灭菌,倒至灭好菌的培养皿,让其自然冷却。培养基就制好了。结果,学生顺利地完成了此实验。

由此可见,合理利用和开发学生自身的资源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开发学生内在潜能,教师要允许学生挑战权威,鼓励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3.1.4其他

实验室、图书馆、科技馆、电教馆以及校内的各种生物是教师应利用的好资源。

3.2校外的课程资源

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动植物园、良种站、养殖站以及自然保护区等自然环境,高等院校和科技机构及其人力资源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让学生的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发挥课程资源的优势,也显示出课程的生机和活力。

3.3信息化课程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突破各种资源的时空限制,使得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成为可能。网络资源的开发在于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开阔,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或实验的模拟情境和操作平台。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使学生以独特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也可以在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获得有关学习资料。另外,这是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必备环节,适应信息化、分享网络资源,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课题。

例如: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8章第1节“人的生殖”,可以让学生去电脑房,老师给出教学目标,学生自己上网查询,这样既可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又可避免学生害羞的情绪,还能给学生创造更大的学习空间和更多的自由,学生到电脑房上生物课,兴奋之余都非常自觉的查阅资料,记载问题的答案。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与和谐。

网络使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网上学生和教师处在平等的地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在同一时空自主提取信息、选择信息、使用信息,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综上所述,课程资源的发和利用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课题,需要深入研究和总结经验。随着课程资源的不断开发,我们的课堂结构会优化得越来越合理,课程资源开发的前景将无限美好!

猜你喜欢
果冻利用资源
踩不碎的“超级果冻”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做“果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