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做好生物实验

2009-07-16 03:05唐红梅
中学生物学 2009年11期
关键词:羊蹄甲人教版叶片

唐红梅

文件编号:1003-7586(2009)11-0050-02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解读》在“课程资源的开发来源”中指出:“应高度重视学校实验室的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实验、实践环境,同时也应鼓励学生和教师充分利用身边廉价的器具和材料,设计出富有创造性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解读中还指出“提倡生物实验的低成本、低损耗和简单易行。一方面鉴于我们是发展中的国家,凡事需借鉴。另一方面,使用可替代的器皿、废旧材料,只要安全性没有问题,不仅物尽其用,而且在替代设计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把实验室中的实验变为生活中可以进行的实验,更具有教育意义,”

1选取既适合课程和教材要求又符合萝岗本地实际情况的节省成本的最佳实验材料

1.1“观察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教材上册第111页的“观察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观察水分和无机盐在茎内的运输及识别水分和无机盐在茎中运输的部位。《教师用书》上要求用颜色较浅的材料进行观察。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用本地广泛栽培的桑科植物黄叶榕做这个实验,既可以因为桑科植物具有白色的汁液让学生在剪取枝条的时候感性认识有机物的存在及其运输部位,又可以因其枝条顶端的叶子颜色很浅,叶脉一旦变红就很容易观察到。此外,如果再配合少花龙葵来做这个实验,效果会更好。在开课的时候,本地的少花龙葵正处于有花有果时期,果有酱色的也有青色的,又因其花为白色,茎半透明,所以用少花龙葵不仅可以观祭到红色液体的上升,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在叶脉及花朵中的分布。

1.2“观察花的结构”实验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教材上册第102页的“观察花的结构”的实验要求学生能认识花的基本结构,说出花的各个部分的功能,观察花的形态,识别花的各个部分: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教材中要求用桃花,但桃花的花期很短,一般是春季开花,等到秋季课上到这里时,桃花早就没有了。在校园里种着许多紫花羊蹄甲。紫花羊蹄甲别名紫荆花,豆科羊蹄甲属。我国华南地区广有栽培,特别是广州和香港更为普遍。它的花序是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着生花数朵。花朵大,瓣5枚。紫花羊蹄甲的花期几乎为全年,以秋为盛。这是一种理想的观察花的结构的本土实验材料。

1.3“观察叶片结构”实验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教材上册第115页的“观察叶片结构”可用野生的车前草(多年生宿根草本,叶片平滑,薄纸质卵形至广卵形,具5条主叶脉,叶基向下延伸到叶柄,长6~15cm,宽3~8cm,周年开花)。到上课时,其正好长得有一定的韧性便于横切,用它制作装片,可以看到较完整的横切结构,且因其叶脉多而粗,也便于观察。

教材中建议用蚕豆看气孔,在学校所在地也不切合实际。通过多次努力,发现用石蒜科的蜘蛛兰(叶剑形,端锐尖,多直立,鲜绿色,长50~80cm,宽3~6cm)的下表皮观察气孔是一种非常好的材料,一方面是因为其非常好撕取,另一方面其气孔排列整齐而明显,便于辨认和观察,不像从菠菜叶上撕取的下表皮很容易带上一些螺纹状的导管,对学生的观察和辨认造成干扰。

1.4“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教材上册第119页的“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一实验中,书上所用实验材料为天竺葵,它确实是一种很好的材料。但由于这种材料较难找到,或者是因实验花费较高而导致许多中学的生物老师选择不做这个实验。如果选用藿香蓟(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中文俗名胜红蓟,单叶对生,卵形或心脏形)杂草,这是一种生长时间很长的草本植物。用它为实验材料来做这个实验,效果也非常理想。

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藿香蓟在本地区还处于旺盛的开花时期,所以材料易得。其实验处理也相当简单,在书上119页的实验步骤一为:“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也就是说,至少需要在实验前2~3d天就进行处理,以便原有的淀粉被充分分解掉和转运走。而用藿香蓟为实验材料,可以省去搬运之烦,只需要在实验前-一天天黑前直接在植株上对叶片进行一半用黑卡纸遮住,另一半不用处理,之后在第二天中午过后,再按照书上120页作“用酒精去叶绿素”和“用碘液显色”处理即可。

再者,实验效果明显,因藿香蓟的叶片是一种在光下合成淀粉速度较快,产物较多,分解速度也比较快的植物,所以经过处理后,被遮光的一半叶片和仍接受光照的一半叶片的显色反应对比非常明显。

2用同一种材料做多个实验

本着因地制宜,节约成本的观点,我校教师结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尝试着把初一上册里关于种子的实验串起来用本地区产出较多的绿豆种子来做,即做完前一个实验,紧接着将就原来的材料继续做下一个。操作方法为:

让学生分研究小组活动,让他们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并且要求他们把自己所做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做好记录和拍好照,最后以作报告的形式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这一系列实验为:107页“烘烤种子”(烘烤后的种子可以播下去作对照组),123~124页“种子的萌发”,90页“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93页“测定种子的发芽率”,110页“根毛的观察”,96页“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98页“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

通过尝试,发现这样既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粮食,减少浪费,又可以让学生在一连串的实验中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学会合作、学会分享。

由于生物实验是生物科学的基础,也是生物教学的基础。它既是生物教学的优势,又是实际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目前许多中学的实验条件尚在改善的过程中,教师们在教学中注意整合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做好生物实验就显得非常重要。《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指出:“生物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教师充分发挥生物实验教学的功能(获知、练技、激趣、求真、循理、育德),可以使生物教育真正有特色、有魅力,让学生愿学、乐学。因此生物教师尤其要注意联系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充分利用本土化的实验材料做好生物实验,真正做到把实验室中的实验变为生活中可以进行的实验,从而使生物实验更具有教育意义。

猜你喜欢
羊蹄甲人教版叶片
月季叶片“雕刻师”
两种喷涂方法在TRT叶片上的对比应用及研究
冬日嫣红浅粉处,满城尽是羊蹄甲
羊蹄甲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三种羊蹄甲属植物物候特性研究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复硝酚钠与萘乙酸处理对红花羊蹄甲扦插效果的影响
基于CFD/CSD耦合的叶轮机叶片失速颤振计算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