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鹰涅槃,无肾人成科学家

2009-07-21 10:06罗啦啦
党员文摘 2009年6期
关键词:过滤器血液血清

罗啦啦 明 俊

生死线前,唤起儿时梦想

1986年9月12日,32岁的邹元国被确诊为晚期尿毒症。

邹元国出生于江苏南京一个普通家庭,他从小聪明伶俐,动手能力特别强。7岁那年,他将一卷鞭炮“改造”成能喷彩色火焰的烟花,玩伴脱口而出:“哇,你这么聪明,以后一定能当科学家!”“真的吗?”邹元国眼睛亮了,他的人生梦想,就这样萌芽。

1978年,邹元国考入南京医科大学输血和血液制品专业。1982年,他被分配到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然而,在例行体检中,他被查出患有严重的肾病。单位将他安排进图书室,成了一名后勤人员。

对于摩拳擦掌想要大干一场的邹元国,这无疑是当头一棒。可更大的噩运在几年后又光顾了……捧着“晚期尿毒症”的诊断通知书,邹元国激动之下,到处收集安定片,坚决要自杀。“你怎么能这样做?也许会有奇迹出现呢?再说,我和女儿不能没有你呀……”妻子胡宁芳抱着年仅2岁的女儿痛哭流涕。看着娇妻弱女,邹元国“赴死”的念头动摇了。

一天,与邹元国同病房的一位病友突然去世,护士随手将病床上写有那个病友名字的胶布撕下来,扔进旁边的垃圾桶。那一刻,邹元国突然感到心里空落落的:“以后我也会这样吗?像垃圾一样被人扔掉,什么都不留下?”

晚上,失落的邹元国和妻子谈起了自己儿时的梦想,胡宁芳问:“那你为什么不试着从现在开始搞科研?”“这能行吗?我现在,都是半截入土的人了……”邹元国泄气地说。

第二天,胡宁芳将女儿抱到医院,女儿拿着一本童话书,要邹元国讲故事。邹元国翻开女儿指定的那一页,读了起来:有一只鹰,住在海拔8600多米的乔戈里峰旁,但从未飞上过峰顶。直到临死前,它才鼓起勇气,决定试一试。鹰拼尽最后的力气向着山顶冲刺。它不断撞击在岩石上,老化的喙一层层剥落,逐渐长出新喙;弯曲的指甲一根根断裂,逐渐长出新的利甲;厚重的羽毛一片片脱落,逐渐长出新的羽毛……最后,鹰终于飞上冰雪覆盖的乔戈里峰,它不仅没有死亡,反而浴血重生,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飞鸟……

读着读着,邹元国变得若有所思。胡宁芳趁机劝道:“故事不能白讲,你就没悟出点什么?”“嗯,也许我应该试一试,就算我不能像鹰一样绝地重生,至少也要为自己的梦想做点什么……”

1987年春节,邹元国接受了肾移植手术。出院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恳求到科研一线工作。领导同意他调到化验室。

到新岗位的第一天,邹元国就主动请缨,开始进行定型血清的研究。当时血液中心抽采200ml血液,只能够提取80ml血清,大量的血被白白浪费了。邹元国琢磨着,怎样能改变提取工艺,提高血清利用率。

一天,邹元国正聚精会神地做实验时,腹部一阵刺痛,他把试验器皿都移到地上,趴在地上蜷成一团,眼睛却眨也不眨地盯着面前的试管……有同事路过实验室,惊讶地问邹元国:“你怎么不去医院?”邹元国虚弱地笑笑:“我哪有时间啊?你们是论天论年过,我是论分论秒过。”同事们感动得直流泪。

1988年底,邹元国呕心沥血研究出了“定型血清”新工艺,使血清利用率达到60%,每年能为血液中心增收60多万元。

1992年3月,邹元国再接再厉,研制出新成果——“红细胞保存液”,这项技术可以把分离后的红细胞保存时间从21天延长到42天,其功用相当于每月增加2万人次献血。

就在邹元国像雄鹰一样,拼力飞向高峰时,噩运再次来袭:1993年1月,他被检查出移植肾严重坏死,必须立即摘除。1993年3月,邹元国接受手术摘除移植肾,从此,他成了一名无肾人。

“不做一个只会花钱的药罐”

“你的身体都成这样了,就不要继续工作,好好在家休养吧。”血液中心主任向邹元国提出。邹元国恳求道:“我时间不多,要争分夺秒啊,我可不想做一个只会花单位钱的药罐。”仅仅休养了两个月后,邹元国就重返岗位。

由于身体无法排毒,邹元国只能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每隔一天,就必须进行一次透析。最让邹元国不能忍受的是,他不能喝水。有一次,他实在忍不住喝了小半瓶,结果,由于水分无法排出,不一会儿他就感到呼吸急促,昏倒在地。等同事发现时,邹元国已经全身浮肿,整个脸都变成了紫色,抢救了两个小时才化险为夷。

1995年6月,在双威公司做董事长的朋友前来探望他。谈话中朋友提到:“我们公司的玻璃纤维作为建筑材料卖,只有几块钱一斤,要是能制成医学材料,那就值钱了。”邹元国立刻想到,血液中心做滤除白细胞时,需要用到一种过滤膜,造价昂贵,近十元一克,如果能用这种玻璃纤维做原材料,那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邹元国将自己的想法一说后,朋友也高兴不已:“我们公司刚改制,正在寻找核心项目。你的产品研发出来后,我们公司就购买,作为公司的发展方向。”

为了尽快完成这项名为“白细胞过滤器”的项目,邹元国原本是隔天上班,到后来上午透析完,下午他也要跑到单位做研究。由于体力透支过大,他开始频繁出现昏迷。

1996年4月,白细胞过滤器在邹元国不懈的努力下,终于研制成功。双威公司从血液中心购买了这一专利,投产并销售后,当年的纯利润就超过了百万元。

邹元国信心十足地向朋友提出:“我负责研制其他过滤器,你负责扩大市场,争取把它们做成一个系列。”朋友当即拍板:“好,你研制出几个产品,我要几个。”

工作和疾病,都是他的终身“情人”

邹元国的事业达到了高峰,但健康状况却坠入了谷底。1998年春节刚过,他就发起了高烧。检查表明,这是由心肌病变引起的不规则发热,医生要求邹元国住院治疗,尽快接受心脏手术。邹元国却悄悄同医生商量,先做简单的退烧处理,因为实验室里,还有个项目没做完。随后,他对心急如焚的妻子解释:“让我把这个项目做完,如果我万一下不来手术台,这个实验又没人能够接上,就半途而废了。”

之后,邹元国日夜守在实验室里。他不断晕倒,不断被送去急救。1999年3月,邹元国终于完成第二个过滤器——血小板过滤器的研究。由于病情拖延时间过长,他从心肌炎发展成严重的充血性心衰,不得不先后进行了4次心脏手术。

经历这番折腾后,邹元国的身体变得更虚弱。实在没法出门了,他就让妻子买来一些实验器具,把家里变成了实验室。

2006年8月,邹元国的又一项重大发明——“脱脂过滤器”研制成功,产品在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纠正脑梗等临床症状上,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双威公司向血液中心买断该项专利,产品投产当年,就创下了超过千万元的企业利润。到2008年6月,它攻占了原来专属于日本和德国的过滤器市场,至今远销德国、美国、法国等十几个国家。

自此,邹元国创造的经济价值已累积超过亿元。他先后被评为“南京市劳模”、“全国劳模”,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纽约科学院等多所国外著名院校纷纷给邹元国来信来电,得知这位科学家竟是个无肾人,这些学院的师生们无不震惊万分。纽约科学院更是再次发函,聘请邹元国为外籍会员。

很多人问邹元国:“你现在已经不缺钱也不缺名,还这么拼命干什么?”邹元国笑着说:“工作是会上瘾的,只要一离开它,我就觉得心里空空荡荡。看来,它将和疾病一样,成为我的终身情人。”

2009年1月,南京市举办2008“感动南京”人物暨第七届“南京好市民”颁奖活动,邹元国高票当选。在如雷的掌声中,邹元国走上领奖台,坚毅的身影,像极了一只历经劫难终于辉煌重生的鹰。

(罗志松荐自《知音》2009年第11期 原标题为《雄鹰涅槃:无肾人科学家在南京》 本刊有删节图:无牙子)

猜你喜欢
过滤器血液血清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多彩血液大揭秘
支持过滤器的REST模型研究与实现
声音过滤器
神奇血液
给血液做个大扫除
基于LOGO!的空气过滤器自洁控制系统
血液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