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盲校学生同伴交往中的常见问题及分析

2009-07-22 03:35
现代教育科研论坛 2009年4期
关键词:盲生盲校攻击性

余 俐

【摘要】欺负行为是盲校学生之间经常发生的行为,分析盲生欺负行为的特点,从而提出盲生欺负行为的干预,得到减少盲生之间欺负行为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欺负行为;盲生欺负行为的干预

欺负行为是中小学生之间经常发生的一种消极的社会行为,是力量相对较强的一方在未受激惹的情况下对力量相对弱小的另一方实施的攻击。国外大量相关研究发现,盲生之间的欺负行为对行为双方,尤其是受欺负者的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有着多方面的消极影响和危害。经常受欺负不仅会导致盲生孤独、压抑、焦虑、自尊和自我评价下降等内部心理问题;而且,还会造成一些外部行为问题,如注意力分散、学习成绩下降、经常逃学,行为孤立、退缩,具有破坏性或攻击性。对欺负者而言,经常欺负他人会招致同伴群体的社会排斥,从而造成社交困难。长期欺负他人的盲生还可能形成攻击性人格特点。

据调查,在某盲校有个盲生莫名其妙在寝室遭到一些同学的殴打,在医院里住了很多天。另外在盲校校园中大欺小,强欺弱的情况很多,校园暴力不容忽视。我在网上看到,各大盲校针对校园暴力做过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51.0%的学生受到过同学的欺负;29.6%的同学欺负过别人;39.4%的同学受到欺负时忍让退缩;30%的同学觉得向师长求助无用。

盲生欺负行为在盲生交往中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管对于欺负生和被欺负生在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都有着多方面的消极影响和危害,本文就是针对盲校生之间交往的普遍性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日常干预盲生之间欺负行为的措施,为盲生创造一个文明、民主、愉快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1.盲生之间欺负行为普遍有以下特点

1.1不断的忍让是发生盲生之间欺负行为的必然。

对于盲生来说,无缘无故地受到别人的欺负也是不能接受的。加强盲生的自护意识的培养,鼓励他们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是必要的。可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当受到别人欺负时,很多盲生只能是忍让一下,很少有盲生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改变这种局面。为什么会这样呢?有的盲生说:“对方人高马大,自己惹不起。”有的盲生说:“对方人多势众,我怕吃更大的亏”。有的盲生说:“我不还手,他打一下就不打了,如果我还手将被打得更惨。”这样不断的忍让就是发生盲生之间欺负行为的必然。

1.2有的同学喜欢欺负别人。

一般来说,喜欢欺负同伴的盲生通常是自己的身体素质比较好,比如个子高、动作灵活的。还有就是某个小团体中很有威信的“坏小子”,他们在盲生中呼风唤雨,欺负那些看不顺眼的盲生。而有的盲生却总像是孤独的“小可怜”,他们常常被别的盲生欺负,被他们取难听的绰号,也常常被排斥在集体之外。有了这种优势心理,再加上周围伙伴的大力支持,会让这些人的欺负行为越演越烈。当然还有的盲生觉得自己在某方面优于别人,比如学习成绩好,家里条件好、老师比较喜欢等,而产生了“别的同伴就应该听自己的吩咐”欺负心理。

2.哪些盲生容易被同伴欺负

一般来说,那些成绩较差、智力有点缺陷、上课时小动作较多、爱给老师打小报告,或者爱与老师对着干的盲生更容易受到同伴的欺负。同时那些性格内心,较为内向、孤僻的盲生受到伤害的可能性更大。有相当多的盲生在受到委屈或伤害时,采取了“谁也不告诉或无人诉说”的应对策略。因为不想说或无处可说,而把委屈或伤害默默地埋藏在心底,久而久之,小小的心灵隐藏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也留下了一道道伤痕。他们将体验心灵的孤寂和无人言说的痛楚。本不起眼的伤害,可能会在长期的积郁中逐渐壮大,对其心灵造成更大的伤害。

3.盲生欺负行为的干预

盲生欺负行为的干预关键在于控制和减少盲生的欺负行为,为儿童创造一个文明、民主、愉快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挪威的奥维尤斯与英国含菲尔德大学都对学生的欺负现象进行了干预,他们主要从学校和教师的角度出发的。

4.减少盲生之间欺负行为的具体措施

4.1控制那些“霸王”儿童。

首先,老师应细心观察,寻找原因,对症下药。平时常用正面语言向学生们灌输健康观念。当有盲生欺负同伴时,可以告诉他,这是不道德的行为,让他们明白欺负人会带来不良后果,防止形成某种优势心理。比如有的家长就对孩子说:“咋家有钱,要是谁欺负你了,你就使劲打他,家里给你掏赔偿费。”如果家长长期给孩子灌输这些由于别人的想法,盲生很可能凭借自己的心理优势欺负同伴,那么教师就应该及时控制这一类孩子,对他们进行帮助教育。

4.2改变管教方式。

对盲生来说,最大愉悦莫过于老师对他的关注。如果对他们的进攻行为大声训斥,反而易起到强化作用。轻度惩罚,对弱小一方表示明显关心与同情,对攻击一方采取隔离措施或不予理睬,这种方法对有进攻行为的盲生来说,是一种敏感的惩罚方式。

4.3加强家校联系,给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教师应该与家长多进行沟通与交流,家长要尽量避免盲生受到严重的挫折,告诉家长对盲生不能经常使用暴力。有研究证明,家庭暴力是造成校园暴力的根源,校园施暴者的家庭一般多有不幸,有家境贫寒的、父母离异的。总之,缺乏关爱、缺少管教是许多盲生施暴的根本原因。家庭成员文化素质低下、道德品质败坏、父母的管教方法过严、或者过于溺爱、或者父母疏于管教、家庭气氛紧张、不和谐,使孩子缺少关爱和安全感等情况都会对盲生健全人格培养产生不利影响。很容易形成一种“攻击性人格”。他们往往通过欺凌弱小来释放压抑,获取一种心理上的平衡。

4.4强化盲生的良好行为。

一方面,教师应亲身示范,引导学生分辨是非曲直,告诫学生莫因冲动行为引发不良后果;另一方面,注意帮助学生沟通,提供合作机会,引导盲生们团结友爱。使盲生们懂得有了好东西应和他人分享。再则,有攻击性行为的盲生当他情绪紧张或怒气冲冲时,老师可采用“转移注意”法,如带他去跑步、打球或进行棋类活动。听音乐是陶冶性情的最佳途径,引导盲生经常从事这类活动有助于其心理平衡,也能逐渐转移其攻击行为。

4.5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盲生。

教师不能够厚此薄彼,鄙视甚至瞧不起某个盲生。在平常的教育活动中,应该引导盲生们形成平等交往的意识,给盲生多创造一些民主合作的机会,让每个盲生都在某方面体现出自己的独特价值。

4.6帮助那些软弱盲生重树自己的威信和尊严。

做了一个调查,当盲生受到同伴欺负时,只有37.2%的孩子会和受欺负者一起想办法应对;26.0%的盲生知道这种情况后往往是悄悄溜走,23.3%的盲生会帮助受欺负者向他人求助;13.5%的盲生只会帮受欺负者求情。告诉盲生们忍让退缩是不能减少欺负的。对于欺负者来说,对方越忍让,越显得软弱无能,越喜欢把他作为下一次欺负的对象。这样一次次的忍让退缩,给学生们带来利益的丧失、自尊的减弱,有35.5%的盲生常常因为受到别人的欺负而感到难过。所以一定要鼓励那些遭受同伴欺负的盲生学会反抗,告诉他们其实对方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在盲校生活中,盲生们之间的欺负行为已经较严重了,对盲生们进行欺负行为的干预,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让盲生们在学校生活中获得快乐和健康成长,将来走向社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人际篇)董莉周少贤 编著 科学出版社

[2] 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自我篇)董莉周少贤 编著 科学出版社

[3] 视障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李季平 编著 中国盲文出版社

收稿日期:2009-03-23

猜你喜欢
盲生盲校攻击性
网络时代盲生德育工作策略探究
六个维度提升盲校德育一体化工作实效——以山东省潍坊盲童学校为例
3-6岁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现状及对策
基于盲校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质疑意识培养
体育课中提高初中盲生身体素质的实践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盲校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直观教学法在盲校词语教学中的运用
富阳“五老”文艺团关爱盲校孩子
非攻击性话语引发的冲突回应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