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这一个等4则

2009-07-31 07:50
第二课堂(初中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刘大爷孩儿木桩

只要这一个

早市上的青菜价格比超市低得多,引得大爷大妈都到早市买菜,但小贩们往往在秤上耍花招儿。一天早晨,刘大爷买西红柿,称了4个,2斤1两。我正想上前揭穿小贩短斤少两的把戏,没想到刘大爷用力握住我的手,示意我不要说话。接着,刘大爷对那小贩说:“我忘了,一个人吃不了4个西红柿,买3个就够了。”说着把个头儿最大的西红柿从秤盘上拿了下来。小贩重新称重,1斤8两。刘大爷问:“2斤1两减1斤8两是多少?”“3两呗!”小贩算得极快。刘大爷把拿下来的大西红柿握在手里,对小贩说:“那我就买这个了,给你3两的钱。”小贩顿时傻眼了。

[故事寓意]这个世界上有很多陷阱,但是不是“陷”进去,却看你自己!

[老编沉思]与其不停地抱怨世界太残酷,不如想办法解决问题,让世界看到你的风采,为你鼓掌!

饿死的骆驼

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上,驯服骆驼是养驼人最基本的技能。在骆驼出生后不久,养骆驼的人就要在地上深深插下一根用红线缠裹着的木桩,用来拴骆驼。骆驼当然不甘屈服于一根小小的木桩。它拼命拽着绳子,想把那根小木桩从地下彻底拔出来,但总是以失败告终。

几天后,精疲力竭的骆驼屈服了。这时,主人会把木桩上缠裹的红线拆下来,坐在木桩上,用手悠闲地拉住拴骆驼的绳子不住地抖动。不甘受人摆布的骆驼又拼命地拽,但那个紧拉住绳子的人却依旧泰然自若。于是,骆驼又渐渐地屈服了。第二天,牵绳子的人换成了一个和骆驼块头根本不成比例的孩子。骆驼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挣脱。当然,最后它还是精疲力竭地败下阵来。

骆驼终于彻底被驯服了。从这天开始,只要主人把骆驼拴在小木桩上,骆驼便会围着那根小木桩转来转去,不敢试着和小木桩抗衡。

当沙暴突然来临时,一些驼队的人为了防止自己的骆驼走失,往往会把一头甚至几头骆驼一起拴到一根小木桩上。于是悲剧就这样发生了。当驼队的人被巨大的沙暴远远裹走后,这些骆驼失去了为它们拔掉小木桩的人,只好寸步不离地守在那里,一天、两天……直到活活饿死。

[故事寓意]与其说骆驼们是饿死于缺少食物,不如说是饿死于自己的经验和习惯。

[老编沉思]无论是僵硬地运用知识的骆驼,还是僵硬地教导骆驼的养驼人,都是这场悲剧的掘墓者。我们应该吸取他们的教训,灵活地科学地学习、生活,不使思维僵化,不让生命僵化。

“傻”孩儿

大家都说这个孩儿傻。为什么呢?一次,有人拿出5分和10分的硬币各一枚,让他选,结果他拿了5分的。有人不信,也拿5分和10分的硬币去试,结果屡试不爽。这样的人不傻吗?所以大家总嘲笑他。

一天,一位外地的智者从此地经过,听说了这件事,并亲自试验了一回,发现果然与大家说的一样。智者哈哈大笑,拍着那孩儿的肩膀,说:“小朋友,你真聪明。”那孩儿也笑了,智者转身飘然而去。大家莫名地傻笑了一阵儿,然后就散了。

这个叫威廉·亨利·哈里森的“傻”孩儿长大后,成为了美国第九位总统。

[故事寓意]如果只看到5分和10分的区别,而看不到许多个5分和一个10分的区别,那么你是傻的:如果你只看得见眼前的小利益,而想象不到将来的大丰收,那么你的智慧肯定是有限的。

[老编沉思]生活中到底有多少个和威廉·亨利·哈里森一样的孩子被认为是“傻”孩儿呢?希望你没有这样误会过别人!

有“缺点”的女孩

一场才艺表演,参赛者个个青春靓丽,多才多艺。在八位选手中,有一位来自南方的女孩,她显然略逊一筹。她回答问题时,脸会微微发红;被主持人取笑时,会害羞。

大家都说这女孩实在太差劲。

最惨的是她的插花表演。她显然是临阵磨枪,那些花被插得乱七八糟,不成形。最后终于插好了,她端起来,走上台的时候,因为穿的是高跟鞋,不小心,一个趔趄,手中的花瓶应声落地。

这个场面就被定格在电视屏幕上。可怜的女孩,在那么多的观众面前出了丑。

出乎意料的是,看完电视,有个人讲了这样一句话:“那八个美女中,就数这个摔跤的最可爱。”

我心中一愣。如果问我对哪位选手的印象最深刻,我也会选择这位摔跤的女孩。因为我记得她遇上难题时脸上会露出生动的表情,而其他几位,我无法在她们身上找出特别之处。

确实,有时完美的、无懈可击的事物反而让人记不住,而有着小小缺点的女孩却令人难忘。

[故事寓意]相对于完美来说,人们更喜欢真实的东西。

[老编沉思]现在很多家长早早就在心里描绘出了理想的儿女形象,然后对着儿女谆谆教诲:你应该怎样怎样,好孩子应该怎样怎样,这样的行为是不能……这样无异于画地为牢,把儿女圈“死”了,让人看不清他们的真实面貌,从此不再可爱。

编辑牙子

猜你喜欢
刘大爷孩儿木桩
牵 挂
移动木桩
你又把孩儿想
我不接待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灵狐少年
一只叫大花的狗
不吃苹果
孤单大半辈子,他娶回了“新娘”
熊和木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