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与中国新闻传媒

2009-07-31 06:59罗以澄
新闻前哨 2009年7期

罗以澄

摘要不要低估这次金融危机给中国传媒业带来的影响;不要忽视(放弃)这次金融危机给中国传媒业带来的机遇;不要忘记在这次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传媒业的责任担当。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国传媒责任

一、不要低估这次金融危机给中国传媒业带来的影响

1媒介生存环境有可能发生剧烈变化。

①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日趋减缓。全球金融危机至今尚不见底,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才开始显露。去年我国GDP虽然增长了9%,但是和2007年11.4%相比回落了二成多: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各个季度的GDP增长呈现出一个前高后低、不断加速放慢的趋势:第一季度10.6%,第二季度10.1%,第三季度9%,第四季度6.8%。与此同时,去年我国财政收入增长了19.5%,同2007年的32.4%相比,也回落了近一半。此外,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消费,去年的增长速度都普遍减缓。今年人代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09年要确保经济增长率8%,尚需付出极大的努力。

②诱发社会矛盾、社会危机的因素加大。经济危机演变为社会危机的最直接的因素,是企业倒闭、裁员所引致的失业问题。因为失业意味着相当一部分人失去稳定的收入来源,结果就是贫困、生活无着、社会矛盾等现象的发生。尤其是“突发性群体事件”一直是困扰当今社会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构筑和谐社会的重大障碍之一。

③人们对社会生活发展前景的期待会下降。伴随经济危机,相当一部分人的实际收入会减少,生活水平也会相对下降,自然会影响人们对社会和个人发展前途的信心,心理压力加大,焦虑、恐慌、不满的情绪也会随之增强,以致温家宝总理在多个场合一再强调:“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

2媒介的经营和主业都将受到直接的冲击。

①媒介产品的消费能力下降,注意力资源有可能流失。据中国报协印刷工作委员会《2008年全国报纸印刷量调查报告》显示,2008年度,全国报纸印刷总印量为1594亿张,较2007年度减少了2.45%,是1993年以来再次出现负增长。另外,据不完全统计,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我国报业市场的订阅数、零售数在整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今年第一季度以来,这一趋势有增无减,且速度在加快。与此同时,一些电视媒体的收视率、点击率也出现了下降现象。

②广告经营额将进人缩水期。市场前景不容乐观。国际知名媒体集团实力传播年初发表的最新预测报告显示,2009年全球广告支出将呈现负增长,总量将比2008年减少0.2%。去年中国广告市场由于受北京奥运会的良好预期拉动,呈现活跃态势。据国家工商局今年3月发布的消息,2008年全国广告经营额为1899.56亿元,比2007年增长9.1%,其中,报纸广告经营额为342.67亿元,比2007年增长6.36%。但仔细分析2008年度的报业广告经营额。可以发现其前二个季度增长喜人,平均增幅都超过11%,但后二个季度则同比与环比都是负增长,同比甚至下降了15-20%。面对经济持续下滑的风险,今年广告市场的前景更不容乐观。尤其是报业,随着其广告业的主要支柱房地产、汽车业务的广告投放量减少,将遇到更为严重的冲击。有学者预言,2009年中国报业广告经营必将“掉头向下”。

③股市低迷,传媒板块股价大幅跳水,传媒融资将陷入困境。

受国内国际股市大盘震荡、下跌的影响,传媒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场普遍遭到重创。在纳斯达克上市的20多家中国媒体(主要是新媒体)的公司市值在去年下半年内缩水一半以上。2008年5月份后,国内传媒股票也开始明显下挫,到10月中旬后,各大传媒公司的股票陆续跌至谷底。由于证券市场的不景气,光线、分时、易趣、迅雷等一些文化传媒公司推迟了上市计划。据统计,2008年原计划上市的18家文化传媒公司,结果只有1家成功上市。

二、不要忽视(放弃)这次金融危机给中国传媒业带来的机遇

1金融危机让西方传媒业遭到沉重打击,世界新闻传媒业“西强我弱”的传统格局有望被打破,从而进入一个“重新洗牌”的新时期。

①去年以来,西方传媒业传出的是一片坏消息。美国先后有四大报業集团提出了破产保护申请。有百年历史《基督教箴言报》由于发行量连续下降,到2008年9月,降到了历史最低点,期发行量只有5,5万份,不得不于2009年4月终止了印刷版。《洛杉矶新闻报》、《西雅图邮讯报》、《图森公民报》等报刊也由于类似原因宣布停刊或准备停刊。与此同时,美国两大知名报纸《芝加哥论坛报》和《洛杉矶时报》也由于经营收人锐减,不得不在大幅度裁员的基础上宣布合并;而《纽约时报》、《安娜堡新闻报》、《佛林特日报》、《萨吉诺新闻报》、《底特律新闻报》、《底特律自由报》等报纸都因损失惨重,或将日报改为周三刊,或大大缩减版面和发行量,或大幅度地减薪、减员。

英国传出新闻探索集团旗下的11家报纸定于今年圣诞节前夕关闭,全体员工的工资将冻结。并试行无薪休假;同时,卫报传媒集团也宣布旗下地方报纸将裁员245人,高管和留用员工将大幅减薪。

法国、日本、德国、俄罗斯等传媒业传出的也是关门、减员、减薪的坏消息。

②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应对金融危机的得力举措,大大改善、提升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和国际话语权。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已大大提升。2007年我国GDP总量超过德国达到24.8万亿人民币(3.30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2008年GDP总量约为29.2万亿元人民币(4.32万亿美元)。2009年GDP总量有望达到33.32万,亿元人民币(5.17万亿美元),将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

众所周知,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实力为王”的时代,是“经济实力至上”的时代。相比较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们尽管也受到了这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但影响尚不最为严重。目前我国的经济是增幅减缓,仍处于一个较平稳的增长之中。经济的基本面尚属健康,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强大,投入四万亿拉动内需以应对这场危机的决心和措施也比较得力;加之,去年众志成成,抗震救灾,以及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这一切都有助于改善并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在全年4月份的G20年会上,中国成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大大增强,这便是明证。国家实力的增强,国家形象的提升,自然也就给传媒业形象塑造与提升创造了极好的机遇。今年以来,西方媒体正面引用中国媒体的信息和资料的数量已开始呈现上升态势。

2中央及有关管理部门对新闻传播的理念与政策上作出了重大调整,

为媒体“强身健体”,科学发展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好环境。

①从去年年初开始,在县级以上政府和中央、省级各管理部门全面推行新闻发言人制度,并规定新闻发言人不得欺骗传媒,也不得用“无可奉告”搪塞记者。

②去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明确规定及时发布信息是“常态”:否则属于“特殊”,要由上级批准。

③去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宣布允许海外和境外记者在中国“自由采访”:奥运结束后,这一规定没有取消。

④去年6月20日,胡锦涛同志在人民日报讲话中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要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健全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机制,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提高时效性,增加透明度”。

⑤今年4月6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具体阐明了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是推进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构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

二是推动经营性新闻出版单位转制,重塑市场主体;

三是推进联合重组。加快培育骨干传媒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在三到五年内培育出六七家资产过百亿、销售过百亿的“双百亿”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型出版传媒企业:

四是大力推进新闻出版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加快实现以传统传媒为主向传统传媒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转变:

五是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人政策许可的领域,支持发展新兴新闻出版生产力:

六是加快推进现代出版物市场体系建设。打破按部门、按行政区划和行政级次分配新闻出版资源和产品的传统体制,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市分离的市场格局。

七是扩大对外交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努力推动新闻出版产品通过各种渠道进人国外主流市场、国际文化圈和港澳台地区:

八是加大行政体制改革力度,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使政府真正履行好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

⑥今年以来,至少有三十多个地方政府和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公开宣布欢迎接受媒体监管,有的还公布了接受媒体监督的具体细则。

一些地方政府和行政职能部门,还先后通过举办“政府公关”、“如何应对媒体”等讲座或研讨班,认真学习、钻研新闻传播规律,以求树立科学的“政府新闻”观,正确处理好政府与传媒的关系。

三、不要忘记在这次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传媒业的责任担当

1正确地塑造、维护中国的国家形象和传媒形象。

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

传媒形象也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事求是地说,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国家的硬实力——经济实力大大上升了,但软实力——国家形象等还远远跟不上。中国在国际主流社会中的形象,至今还是一个所谓“不民主”、“不自由”的国家,还是一个“人治”的国家。而不是“法治”、“民主”的国家。这当然有意识形态对立的原因。西方一些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有意中伤我们;但也与我们媒体的报道不无关系。这是需要我们反思的啊!

①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报道真实的中国故事。

“非典事件”:初始阶段,媒体集体失语,让国家形象受到了伤害。

“西藏拉萨3·14事件”:开始也是由于媒体报道迟缓。给西方一些媒体造假污蔑、歪曲中国形象提供了时间与空间。

“汶川地震”:信息及时、公开、透明,大大改善了中国形象。

②注重新闻话语的专业追求与表达,摒弃“宣传调”、“宣传腔”。

吴建民(前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说:“我们自己的一套话语体系,人家听不懂,甚至一般的民众也不愿意接受”。

一是要注意一些不符合国际新闻传播潮流的“宣传式”的报道做法,一定要改正。

这主要体现在对新闻事实的选择、解读和话语表述上,一味地以政治要求为取向。

比如,工作上取得一些成绩——统统归结于贯徹“三个代表的结果”或者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结果:

运动员获得了冠军——就是“扬我国威”:

企业家潜心经营,办好企业——都在“为国分忧”;

科研上有了新的突破——就表明“中国人有志气”;

官员接待民众——便是“我党好传统”;

二是要注意跨文化传播的障碍与误读,避免“授人以柄”。比如,

山东捕杀“流浪狗”事件的报道——“虐待动物”。

中国崛起(经济实力增强)的报道——“中国威胁”。

三是要讲究报道艺术。善于运用事实来“宣传”观点、立场。

比如,家宝总理在汶川地震中言与行——央视的画面很真实地展示了我国家领导人的形象。

再如,中央台在汶川地震时有个画面:一个男人背着已死去的妻子骑着摩托车在废墟上驰过。这画面原是一位美籍华裔摄影师所摄的一个照片,刊登在5月15日(地震后第三天)的“每日电讯”上。《每日电讯》刊登时,还加上一段文字“饱受恐惧和伤心折磨的他,尽力要给妻子一些死后的尊严,却没有人来帮助他,这名男子执意不让她被遗弃在这森然可怖的山一样的残砖断瓦中,于是小心翼翼地将她的遗体和自己的身体绑在一起,用摩托车送她到当地的殡仪馆”——西方媒体的这一报道手法(用“画外音”、“弦外声”达到其宣传目的),是值得我们琢磨、借鉴的。

③要有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敢于并善于发出“中国声音”,积极争夺国际传播的话语权。

一是要注意报道中国(包括地方)的新闻,一定要有全球的视野,既要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中国(包括地方)发生的事,还要善于透过中国(包括地方)发生的事审视其全球的价值与意义。

二是要注意面对国际上发生的事,要勇于与西方主流媒体同台竞争,不仅要敢开“第一腔”,迅速及时地作出反映,而且要“以我为主”作出深度解读。

比如,凤凰卫视对伊拉克战争的报道。

这次对率先发生在墨西哥、美国等地甲型H1N1流感的报道。

2以人为本,增加社会生活的透明度,为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尽职。

①一定要解放思想,勇于在“第一时间”,及时发布所谓的“敏感信息”,以掌握舆论的主导权。

首先,要懂得新闻媒体在社会生活场域中的元功能,就是消除信息不对称,消除社会信息遮蔽,公开传播社会信息,保持社会信息流动的畅通。否则,新闻媒体也就失去了存在价值。

其次,要切忌“自立菩萨自拜佛”,“自设紧箍咒”,要相信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正在不断提升;及时公开信息也是政府转型之必需,是给政府“帮忙”而不是“添乱”。

再次,要认真汲取近些年社会舆论的主导权被网络媒体所控制,而主流媒体被“边缘化”的经验教训。

2008年由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而引发、掌控社会舆论的事件:

许霆恶意取款案

“周老虎”现形

△“毒奶粉”事件

△西方媒体歪曲“3·14”拉萨事件真相

△抵制“家乐福”事件

△广西师大六领导喜迎本科教育评估一美女秘书

△汶川地震红十字会信任风波:救灾物质被挪用事件

6·28瓮安“打砸抢烧”事件

△山西娄顶山体滑坡事故瞒报事件

△真假记者领取“封口费”事件

△周久耕的“天价香烟”事件

△林嘉祥猥亵小女孩事件

△省市公务员出国旅游“费用清单”事件

△最多副市长、最多副秘书长城市事件

②要重视新闻报道的解释力,竭尽全力降低社会生活的不确定性。

新闻媒体应该成为社会的预警器,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发现亮点,在一片叫好当中要发现问题。新闻记者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人乐亦乐、人忧亦忧,而应既有激情又有理性,要形成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尤其是在金融危机蔓延时期更应如此。

新闻传播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其高超的解释力。

一方面要注意使用独家视点、独家思想资源,对新的问题、新的现象进行深度挖掘、梳理,帮助受众洞察、判断事实演进的趋势,起到社会生活导航器的作用。比如,前段时间,关于中国2万亿外汇储备的问题,国人十分担心,美国过量发行货币是否会使我们持有的这部分外汇储备“缩水”。当时一些所谓经济学家,闻风而动,为这2万亿外汇储备的走向开出了很多药方,甚至有人提出要将其分配給每个国民。其实,这2万亿外汇储备,它首先是外汇储备,并不是由政府可以直接支配的资金流,更不是可以直接分配给个人的资产;第二,它只是以“美元”为货币结算单位,并不是说购买的全部为美国政府国债:第三,对其安全问题,我国政府其实已有主见。周小川行长提出的构建“超主权国际货币结算单位”的观点,就是基于我国的外汇储备安全而提出的。如果我们的媒体能够从这些层面,从经济专业的层面,来展开报道,就可能具有很强的科学的新闻报道解释力,就可能为读者提振信心,消除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要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展开立体式传播的战略,以增强解释力。比如,2008年9月,美国众议院否决了美国政府7千亿美元的救市计划,引起纽约股市道琼斯指数历史性地狂跌近800点,标准普尔和纳斯达克的跌幅也分别创下了多年来最大单日跌幅。这在世界也在中国股市上引起了一些恐慌。就在这股市“崩盘”的当晚(9月29日北京时间凌晨2点)凤凰卫视打破常规,对这一事件进行了直播报道,并邀请各方人士对此进行开放性的深入探讨。应该说,这样做在消除公众困惑、疑虑,稳定民心上起了很好的效果。

③要深化关注民生,着力提升国民的公民意识。

媒介关注民生并不仅仅是一个“民生新闻”的报道问题。前一段时间媒体流行做“民生新闻”。这类新闻类型,在台湾还有一个提法,叫“民生消费新闻”,它关注的主要是衣食住行的相关消费信息、消费活动的报道。这当然很重要,也是必需的,但仅仅关注这些还不够,还要注意到民生问题的核心层面。民生问题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民生问题是民本问题,也就是我们国家传统文化中所讲的“民为邦本”的“本”和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本”的问题。第二,“民生”是个内容广泛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公民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权利与自由的要求,对贫富悬殊的消除、腐败问题的解决的期待,对有一个好的市场经济体制、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保障、司法服务更加快捷高效等方面的要求与期待,都属于“民生”的范畴。第三,民生问题其实是一个民心问题,就是老百姓是否拥护政府、对于政府的工作是否满意,这里还涉及一个舆论监督的问题。

(a)要增强服务意识,帮助受众从容应对金融危机。作为社会守望者的媒体,不光要及时传递信息,更要秉承民本思想,设身处地为民做好“贴身服务”,做老百姓可以信赖和倾诉的平台。

(b)要站在“民”的角度,开展理性报道。一方面要理性地看待社会问题、社会矛盾。

比如,“突发性群体事件”:是刁民、乱民在闹事,还是民众积怨爆发?

再如,“杭州富家子弟飙车撞死人事件”、交通事故为何要突出“富家子弟”的身份?会否激发社会上的“仇富”心理7

另一方面,要正确处理好新闻专业主义与公共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

比如,汶川地震中对刚抢救出来的伤员采访报道;地震时对死难者家属的再三追问等等。

(c)要注意培养国民的公民意识,引导公民正确维护权利

首先,要培育国民的维权意识,进行维权启蒙。可以通过设置报道议程,帮助公民认识到自己作为公民,依据宪法和法律享有的法律权利和义务;作为劳动合同关系主体,享有的劳动的权利,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等等。还可以通过设置公民维权专栏或节目,介绍社会中介组织、法律救济机构的维权途径与方式。也可以通过报道非法侵害公民权利的案件处罚、公民权利得到有效保障的事件,以此来启蒙公民维权意识。这样,使公民在他们的权益遭受损害的时候,感觉到自己走投无路的时候,不是简单地采取一些情绪化的过激行动,例如,跳楼、跳高塔、跳桥等等,而是要使用协商、司法等合法途径,解决问题。

其次,要引导他们理性维权。新闻报道,要引导权利主体学会与用工单位谈判、协商。尤其要报道一些社会维权中介机构的活动,甚至可以结合社会公共话语空间的构建,引导公民依法自行设立能够代表自己利益的社会维权中介组织,专司维权活动。

再者,要引导公民学会使用法律途径,通过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求新求变,“危”中寻“机”,努力开创中国传媒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之道。

①勇于创新,强化品牌意识。既要以公信力、影响力为抓手,重视品牌的塑造、维护。还要重视品牌效应的持久发挥,力求用品牌引领发展,用品牌推动发展。

②转变经营理念,调整经营策略。既要注意积极延伸产业链,实施多元化经营,以完善和丰富盈利模式:还要注意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着力抓好科学的经营管理体制与机制建设,从而从根基上提升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既要注重降低自身的运营成本,更要注重以提高效益为主的集约化增长取代以追求量和速度为主的粗放型增长模式。

④做好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既要合理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最大潜能,更要注重人才的素质、能力、技能的全面提升。

⑤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和“数字媒体”的发展战略,促进传统媒体的整体变革和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