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探索和突破

2009-07-31 06:59吴咏林
新闻前哨 2009年7期
关键词:楚天湖北日报江汉

吴咏林

1949年至2009年,湖北日报社媒体发展大致分“《湖北日报》创刊前期”、“报业发展探索期”、“报业发展突破期”和“传媒蓬勃发展期”四个阶段。

迎着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隆隆炮火,按照中共湖北省委的指示,湖北日报社在解放区两家党委机关报《江汉日报》和《鄂豫报》的基础上组建。

《江汉日报》是中共江汉区委的机关报,于1948年9月1日在随县双河镇的李家祠堂创刊。社长许道琦,副社长王匡,副社长兼总编辑陈冷,副总编辑顾文华。

《江汉日报》在创刊后的一年时间里,工作人员在物资极端匮乏的条件下,坚持一手拿枪,一手执笔;一面打仗,一面办报,及时传递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喜讯。在两次战役中,有三位同志壮烈牺牲,他们是廖挺、季强、陈忠义。陈忠义同志牺牲时年仅14岁。三位烈士值得人们永远纪念。

《鄂豫报》是中共鄂豫区委机关报,于1948年5月1日在河南省商城青区一带创刊。报纸着力报道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后鄂豫解放区20余县的减租减息、剿匪和支前工作。

1949年5月20日,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军区在孝感花园成立。在此前后,《江汉日报》和《鄂豫报》的工作人员奉命走出大洪山和大别山,会师于孝感花园地区,进行了加强新闻队伍组织纪律性的学习。5月31日,中共湖北省委发出《关于筹备出版(湖北日报)和成立新华社湖北分社的指示》,湖北日报社和新华社湖北分社随即成立(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省委任命陈冷为社长,顾文华为总编辑。

6月,新组建的湖北日报社和新华社湖北分社工作人员陆续进入武汉,接管旧《华中日报》社址江汉路原52号和旧《和平日报》社址中山大道原1139号,立即投入了艰苦、紧张、繁忙的《湖北日报》创刊出版的筹备工作。当时的江汉路52号是湖北日报社的办公楼。说是办公楼,只是虚有钢筋水泥的外表,里面却是破破烂烂、空空荡荡的,只有十几张破旧桌椅。整个编辑部三四十人,办公条件极其简陋,连社长、总编辑都没有单独的房间。印刷设备是经理部的领导发动工人跑遍武汉三镇,到处拼凑而来的。报纸创刊出版的筹备工作基本停当,还差报头字,总编辑顾文华请人找来一本“鲁迅手迹”本,从中找出“湖、北、日、报”四个字,拼制成了《湖北日报》报头。报头字从右到左。

1949年6月30日夜,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的湖北日报社干部职工,从社长、总编辑到普通工人,在几盏白炽电灯下,编稿、审稿,排字、校对,制版、印刷,一直忙碌到7月1日凌晨两三点,一张对开二版的《湖北日报》创刊出版了!创刊号第一版以整版篇幅,全文刊发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纪念中国共产党28周年》。

《湖北日报》在十分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创刊,充分体现出当时全体办报人员饱满的革命热情和艰苦创业精神。

1949年7月10日,《湖北日报》出版到第十期,根据中共中央华中局(1950年1月1日起改称中共中央中南局)和湖北省委决定,《湖北日报》11日停刊;华中局机关报《长江日报》兼湖北省委机关报。此后,湖北日报社的媒体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探索时期。

1949年8月5日,根据中共湖北省委的决定,《湖北日报》改办《湖北农民》报。当时为四开四版三日刊。1950年6月1日,《湖北农民》报奉命恢复为《湖北日报》,当时为四开六版。同年8月1日起,改出对开四版大报。

1951年7月1日,《湖北日报》的第一张子报——《湖北农民》报创刊,为四开四版三日刊。这份“农民报”于1953年5月1日停刊,共出版了222期。

1957年5月4日,根据省委書记处指示,报社正式创办《每日情况》,1958年8月6日起改为《内部情况》。这份32开4版的铅印件,寄发全省县级以上党政机关的负责同志和重点厂矿企业的党委书记,后扩大到公社党委书记。从1957年到1959年6月,《每日情况》和《内部情况》共办了400多期,刊发了2800多件来信,反映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重大问题。

1959年7月15日,根据中共湖北省委决定,湖北日报社主办的《内部参考》创刊,16开本,周刊。《内部情况》同时停刊。报社出版《每日情况》、《内部情况》和《内部参考》,经费每年由省委办公厅划拨。

1963年1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中南局的指示和湖北省委的决定,《湖北日报》创办《湖北日报·农村版》。“农村版”最高发行量曾达到60多万份。“文化大革命”中随着《湖北日报》被迫停刊而停刊。

1980年12月8日,《湖北日报》以“增刊”名义创办《楚风》,四开四版,逢周日出版,自办发行。《楚风》面向城市读者,着眼于经济生活、社会新闻和文化领域的报道,销量最高时达20万份。《楚风》于1981年12月27日停刊。

1984年8月1日,湖北日报社恢复一张面向农村的报纸,取名《专业户报》,后于1986年10月3日恢复旧称《湖北日报·农村版》,1990年7月1日更名《湖北农民报》,2000年1月改称《农村新报》至今。

1984年8月20日,湖北日报社曾与《经济日报》合办《经济广告报》,对开四版。这张报纸办了一期后因故停刊。

1984年9月1日,湖北日报社创办晚报类型的报纸——《江汉早报》,以面向生活、面向群众、面向社会、雅俗共赏为主旨。《江汉早报》四开四版,自办发行。后因筹办新报,该报于1988年3月31日停刊。

1988年5月,《江汉早报》停刊后,《楚天周末》问世。《楚天周末》为周刊,对开四版,自办发行,最多时销售20余万份。

1988年11月,由湖北日报社和湖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湖北省新闻学会共同主办的新闻理论刊物——《新闻前哨》创刊。

1993年1月1日,《湖北日报》由沿袭44年的对开四版扩大为对开八版,有效增加了报纸容量。

1994年4月12日,湖北日报社创办了一张经济类报纸——《市场指南报》。

至此,湖北日报社已形成报纸“一大三小”(《湖北日报》、《湖北农民报》、《楚天周末》、《市场指南报》)、媒体“四报一刊”格局。

1997年以后,湖北日报社乘改革开放、社会发展之新风,报社媒体发展进入突破时期。

1996年,湖北日报社党委确定对《湖北农民报》、《楚天周末》、《市场指南报》三家子报实行“突破一家,发展一家,稳定一家”的战略思路,决定利用《楚天周末》的刊号,办一张面向市民的新型报纸,以突破武汉报业市场。11月,《楚天周末》停刊。随即,由《楚天周末》改办的《楚天都市报》在年内办了一段时间的试刊。1997年1月1日,《楚天都市报》正式创刊。四开八版,当年发行18万份。

《楚天都市报》是一份面向湖北全

省的市民生活报,明确定位于“市民本位”,以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为宗旨,深受读者喜爱。因此,《楚天都市报》迅速在发展中占领市场——

1998年,《楚天都市报》增至16版,发行43万份。

1999年,《楚天都市报》增至24版,发行70万份。

2000年,《楚天都市报》扩至32版以上,发行量突破百万份大关,广告收入突破2亿元。

《楚天都市报》的成功创办,标志着湖北日报社报业发展的巨大突破!

与此同时,1999年7月1日,湖北日报社创办新闻网站,同日在国际互联网上开通《湖北日报网络报》。该网后来更名为“荆楚网”。

2000年1月1日起,《湖北日报》实施“改版、扩容、套彩”方案,版面增至12版并实行彩色印刷,新增“特别关注”、“荆楚各地”等特色新闻版。1月,报社利用收购的《农民之友》报的刊号,创办了《体育周报》。10月,一份综合性月刊——《特别关注》创办,正度16开。

至此,湖北日报社已形成“五报两刊一网站”媒体格局。

进入21世纪,湖北日报社传媒发展迎来蓬勃发展期。

2001年8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成立。11月,集团人事制度改革、干部竞聘上岗的催生作用,《市场指南报》改办成《楚天金報》。

2003年,集团又新办了《前卫》和《可乐》两份期刊。

2004年,集团全资收购了《三峡晚报》,同时将《党员生活》杂志收归在集团旗下。

2005年前后,集团承办了省政府门户网站。同年,《特别关注》杂志发行突破100万份。

2006年,《楚天金报》创办《城市情报》杂志;楚天广告总公司创办《大武汉》杂志;荆楚网成功开办《手机报》。同年,《特别关注》杂志发行突破200万份。12月7日,省委宣传部批准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更名为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2007年,集团报省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了《特别关注》杂志社。6月22日,集团与湖南教育报刊社合办《爱你》杂志。9月26日,集团和省卫生厅合办《家庭保健》杂志。

2008年7月22日,集团与腾讯集团合作开办的“腾讯·大楚网”正式开通。

2009年3月,集团接管《科教导报》改办的《楚天都市报·襄樊版》正式创刊。6月,《特别关注》杂志单期发行突破300万份。

至此,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已成为拥有“八报九刊三网站”的大型传媒集团。

猜你喜欢
楚天湖北日报江汉
望江汉
让短视频成为媒体深度融合的全新切入点——以楚天都市报为例
Share with us
乌兹别克斯坦客户二度牵手楚天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