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在NBA热点报道中的作用

2009-07-31 06:59戴文辉
新闻前哨 2009年7期
关键词:火箭队版面都市

戴文辉 蔡 毅

画龙需点睛,好的版面要有神。要体现版面的主题、编辑的意图和态度,最好莫过于评论。

评论可以丰富版面的稿件类型,可以提高版面的思想深度,可以增强版面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对一份体育专业报来说,在一些热点新闻的报道中,评论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体现体育专业报的专业性

《体育周报》是一份体育专业报。既然是专业报,就必须同日报、都市类报有所区别,必须体现出专业性。

随着NBA在中国球迷数量的日益庞大,对这项赛事尤其是有中国球员姚明加盟的休斯敦火箭队的报道越来越受到各日报、都市类报的重视。每逢有火箭队的比赛,这些报纸的体育版都会用相当大的篇幅进行报道。不过,限于版面以及人力,这些报道绝大部分是以新华社电稿以及转载网络稿件为主,缺乏深度,仅能满足一般球迷的需求,而不看热闹看门道的NBA迷则往往觉得不解渴。这就是体育专业报同都市类报体育版竞争的突破口。除了进行一些常规的赛事、人物报道,专业报还有充足的版面和专业的编辑、记者来把新闻做得更深,评论就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2009年2月下旬,火箭队球星麦迪宣布将接受手术,提前结束这个赛季。对这条重磅新闻,各日报、都市类报都进行了大篇幅报道,但内容只限于事件本身。《体育周报》另辟蹊径,对新闻事实简单交代,而将报道重心放在了对麦迪此举的深度剖析上——先后两期刊发了《麦迪伤停疑云》以及《麦迪,再见或者不见》两篇颇具分量的评论稿件。这两篇评论通过对麦迪的个性、他与球队的关系、他手术后的前景等等的分析,全方位、多层面地解释了这个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

这样的报道深度,是大部分都市类报的体育版所不能达到的。笔者以为,这也是体育专业报赖以生存的关键。

二、弥補体育专业报在出版时间上的劣势

日报和都市类报每天出版,比赛报道讲究短平快。《体育周报》逢周一和周四出版。对足球赛事报道来说,这种出报时间的影响相对较小,因为各足球联赛大多在周中和周末进行,NBA却是每天都有比赛。有时候,从周四到周日,一支球队往往要打两场比赛,这就给报道带来了难度。

以2009年3月2日出版的《体育周报》为例,出报当天,火箭队出人意料地被弱旅芝加哥公牛队逆转,而在此前两天,火箭队又击败了劲敌克利夫兰骑士队,表现上佳。从新闻时效性上来说,输给公牛队这场比赛是第一时间,当然应该予以重点报道,但击败骑士队那场比赛又很重要,几乎无法舍弃。最后,笔者采取了一个折衷的办法,用新闻稿件重点报道对公牛队一战,而通过《最好的火箭最烂的火箭》这篇评论,侧面反映对骑士队的比赛,并且,将这两场比赛进行一番对比,正好揭示了火箭队的优势和软肋。

还有一种情况是,出报的第二天甚至就是几个小时后,火箭队有比赛,作前瞻毫无必要,之前的比赛又是“旧闻”,这也需要借助评论来衔接这种时间上的断层。

这样的例子很多。对体育专业报来说,尽管这是一种无奈之中的办法,但只要使用得当,保证评论的质量,未尝不能变劣势为优势。

三、有利于形成品牌。巩固和发展读者群

评论有其特殊的作用,因而被视作体育专业报同都市类报体育版竞争的有力武器,正越来越受到重视。

《体坛周报》是目前国内发行量最大的体育专业报。该报辟有评论版面,一个评论国内体育新闻,另一个评论国际体育新闻。在该报B叠《扣篮》中,还有一个专门的篮球评论版面。撰写这些评论的作者大多是资深记者、编辑,如写足球评论的周文渊、写篮球评论的杨毅。此外,该报还不定期邀请一些业界公认的权威人士撰写评论,例如前央视足球解说员黄健翔、央视篮球解说员于嘉等。

目前国内发行量最大的篮球专业报《篮球先锋报》在这方面也下了很大力气。该报辟有一个专门的评论版面,主编苏群从事篮球报道多年,撰写的评论趣味性和深度俱佳。

事实上,在这个信息传递快捷方便、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化的时代,要力争避免新闻报道同质化,就不能只着眼于对新闻本身的报道。从时效性看,体育专业报不仅无法同都市类报的体育版竞争,更落后于网络。后者的报道更及时、信息容量更大。笔者以为,《体坛周报》和《篮球先锋报》的做法值得借鉴。不是说一定要开辟一个或者几个专门的评论版面,而是必须加强评论在新闻报道中的分量。上述两家报纸的评论均已形成了品牌。市场反馈表明,很多读者购买这两份报纸,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读某位评论员撰写的评论。如果《体育周报》也能拥有这样具有吸引力的评论员,那无疑对提高报纸的知名度和销量大有好处。

猜你喜欢
火箭队版面都市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NBA西部半决赛勇士队与火箭队小前锋进攻技术运用对比
周琦NBA首得分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版面撷英
好版面要有独到的创新技巧
新版面 新视角
断“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