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听众心理及节目对策

2009-07-31 06:59
新闻前哨 2009年7期
关键词:听众科普广播

许 慎

摘要科普节目是广播为听众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广播节目充分栏目化的今天,任何栏目都要有自己的特色,它或立意高远、或题材独特、或视角巧妙、或手法新颖等,惟有独树一帜、高人一筹,才能在栏目设置与创新中避免同质化现象。

关键词科普听众心理节目

对策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科普天天谈》节目,是一档听众反应较好,社会影响较大的节目,这档节目每周播出5套,每套30分钟,环绕着“宣传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的节目宗旨,把“生命科学”、“网络世界”、“前沿科学”等方面的節目内容,生动、形象地串联在一起,通过节目主持人和专家学者之间的娓娓交谈,赢得了众多的新老观众。

一个传统的电声广播媒体,在异常激烈的媒体竞争格局中,能够笑傲群雄。它的成功之点就在于抓住了听众的心。

一、新时期科普听众收听心理多元化

当今时代,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的影响和作用愈益深刻。从历史发展来看,人们对科学的认识由静态到动态,进而深入到内在机制、方法规则、历史渊源和精神动力等更深的层次。在新世纪,人们对科学知识的追求更显得急切和紧迫。他们越来越希望增进对科学的了解,这也体现出人们在谋求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还有满足精神生活需求的心理动机。

著名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历程可以分为三层:上层为意识,中层为前意识,底层为潜意识。从这些科学概念出发,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心理是自然的产物,同时也是社会的产物,人类世界的一切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社会实践、社会环境都会对人发生影响,反映到人的头脑,成为人产生和形成个体心理、社会心理的客观条件。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爆炸的时代里,科技日新月异,新技术、新观念不断地取代旧技术、旧观念。同样,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又是一个社会转型期时代,它意味着社会系统内在结构的变迁,意味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结构等各方面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在这一社会发展的特殊时期,必然引起人们社会心理的急剧变化。当转型期竞争机制被引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在给人们以机会充分展示自己潜能的同时,也会给人们带来挫折和失败,人们不得不消耗相当大的心理能量来加以应对。另外,随着经济体制、人事制度、住房及教育制度等方面改革的推进,个体所独立负担的责任越来越多,风险猛增。于是,身处工作、创业第一线的人,无论是事业的成功者或是失败者都不得不终生学习,从经济、便捷的电声媒体,特别是科普广播中及时的吸取知识就是他们的首选之一。

在当前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里,既有主流意识形态对他们的传统教育,又存在着与其前辈不同的思想和信念。他们对科普知识的求知心理在某种程度上更强烈于他们的父辈,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提供的数据表明,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我国“青年人对科技的兴趣”一项,已从世界第20位上升到第12位。上海市科协对上海公众的科学素养进行近10年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公众的科学素养在1993、1995、1997、1999年的达标率,依次为2.6%、3.3%、3.5%和4.3%”。加之手机、MP3等现代收听工具的普及,使他们在课余之际与科普广播更有了广泛的接触。

上海60岁以上老年人。截至2008年年底已达到300.5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1.6%,已经率先进入到老龄社会。人到老年,不但生理方面发生改变,心理上也产生相应变化,会表现出特有的心理特征。改革开放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地提高了他们晚年生活的质量,使他们对科普知识的追求程度有了更大的提高,鉴于老年人生理的特点(比如有的行动不便等),心理特点(有的养成收听思维不变的固定习惯)等等,他们更倾向于收听科普广播。

以上种种的社会心理就构成了当前我国科普广播听众收听心理多元化的局面。科普专家许先明说。我国“科普广播节目的听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复杂、更加广泛和更加活跃”。因此,对新时期科普广播听众的心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梳理,以此来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节目配置,避免科普宣传的盲目性,满足广大听众的收听需要,这是办好科普节目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和前提之一。

二、新时期科普听众收听类型多样化

在了解了人们的心理直接决定他们的行为后,那么满足受众的心理需要,就成为我们编播工作的一个主要因素。在媒体激烈竞争和受众日益觉醒的今天,受众对媒体的选择与否已成为制约媒体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我们曾经采取发卷征问的方式,数次对上海部分老、中、青听众进行收听心理的随机调查。通过认真的梳理和分析,了解到当今的科普广播听众大致有以下六种类型,这六种类型有的是细化专属的,有的是相互交叉的,有的则是反映在同一个人的身上,而它们的形成无一不是由各自的心理所造成。

1以养生保健为主的“中老年型”听众。这些中老年听众,是目前上海科普广播的主要听众,他们人数最多,对科普广播的情结最深,改革开放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地提高了他们晚年生活的质量,使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欲更大。当然,除此以外,他们还广泛地收听其他类别的科普知识。

2以求知、拓展为主的“知识型”听众。上海是我国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中国科学院、国家各部委在上海的科研机构和上海地方的科研机构总数达到一千多个,在全国仅次于北京。上海有一支庞大的科研技术队伍,各类专业人才超过100万,在全国居第二位。他们为上海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有利条件和坚实的人才基础。除此以外,上海还有成千上万的高级白领和管理人员,在这些社会精英中,有不少人也是我们科普节目的听众。他们的知识层面虽然很高,但是,为了适应当前的挑战和竞争的心理需求,也急需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从交叉学科中,从边缘科学中,获取新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含量,更具有复合型,使自己的竞争动力更具有创新性。这些高端收听人群的形成,也是上海科普广播的亮点之一。

3以学而致用为主的“实用型”听众。从表面上看,他们是一个功利性很强的收听群,但是,在其表象下面实际上孕育着一种求学,求知,求上的知识蜕变,他们是科普节目最忠实的听众群之一。通过问卷我们知道,这一收听群中的大多数人在社会转型期中获得的成绩并不大,他们中不少人还是事业的失败者,因此,他们的价值观念和心理结构等各方面都受到了猛烈的冲击。然而,这些人并不愿意自甘失败,而想通过各种学习,走出人生阶段性的迷津。

4以丰富业余知识为主的“学生型”听众。这些年来,有不少青少年学生也成了科普广播新的收听人群,这

些莘莘学子,收听科普广播的目的是在繁忙的学业之余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扩大自己的知识眼界,这对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正确树立科学发展观有很大的益处。然而,在这个收听群中,他们的选择性和倾向性较大,往往会迷于某一方面的科普知识,并由此派生出不少小小的收听团体。如男孩子比较倾向于兵器、航天等知识,而女孩子则倾向于身边科学和对于健身美体的科普知识的追求,这应该与他们青春期不同的心理有关。

5以農民工为主的“就业型”听众。这些农民工听众收听科普广播的心理目的就是希望从科普广播中学点技能去就业、去谋生。在上海打工的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工中,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就业技能相当缺乏,他们是弱势群体,而从广播中学习知识、学习技能就成了他们摆脱困境最主要的方法和手段之一。因此,他们收听科普广播时对技能性的知识和信息极为追求和期盼,参与节目的互动性也很强,常常会主动来电来信,对科普节目播出的内容提出要求,以满足自己的收听心理的需要。

6以扩大视野为主的“兴趣型”听众。这些听众随意性很强,他们往往满足于了解科学的最新发展,他们对科普广播的内容并没有领域专业的选择。只是先闻为快,扩大自己的知识智库,来满足求知、求新的心理欲望。遗憾的是这一收听群经常游离于广播的各个节目之间,因此,他们收听的稳定性比较差。

三、创新、调整节目内容以适应听众不同心理的需求

心理学和科普广播都涉及到严肃的科学知识,采编者在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听众心理、编排节目内容时,必须要弄清楚一些基本常识。比如,社会心理最关心的是个体所处的环境,它特别重视个体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在相同的情况下,由于每个人内在心理因素不同,会发生不同的反响,而个性的倾向性,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多重性,都会对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发生深刻的影响。又比如,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科学发展观,应以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只有深刻地弄清楚并且掌握这些基本常识后,采编者在编播科普节目时才不会陷入到“盲从”和“无用功”的迷津之中。

我们通过对以上六种类型收听群的分析和梳理,就会发现各个收听群对科普内容的需求并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对此,我们将原有的科普栏目和内容进行整合与创新,并与上述六种类型的收听人群逐一进行反复配对,用广播界盛行的“窄播”方式,力求最大程度上满足他们的收听需求。

1满足“知识型”听众求真、求异的收听心理需求

“知识型”听众之所以求知拓展的欲望十分强烈,这和他们所处的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些听众有些本身就是某领域、某部门的专家和领导。在竞争激烈、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他们为了避免落后,有着强烈的再学习的欲望,他们中不乏有人通过收听科普广播,领悟到创新的灵感,学习到新的知识,使自己在挑战和竞争之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对待这一类听众,我们除了每周推出《前沿科学》专栏外,还不定期的安排《院士讲座》,邀请我国科学界的顶级专家权威讲解科学研究的最新发展。如:沈允钢院士:《光合作用、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汤钊猷院士:《21世纪人类能够控制癌症》等。这些节目极为权威、系统地介绍了科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满足了他们日益增长的,求真、求异的收听心理需求。

2满足“实用型”和“就业型”的听众学以致用的收听心理需求

对“实用型”和“就业型”的听众,我们力求满足他们学以致用的心理,开设了《身边科学》专栏,根据他们提供的需求信息,系统地介绍“数码电器知识”、“园林植物栽培技艺”、“家政中的科学常识”以及“小企业管理科学知识”等,用这些身边的科学滋润他们的求欲感。此举获得了这一听众群的好评,他们来信来电称赞上海电台科普节目为他们的再就业、再创业开设了一座“空中的大学堂”。

3满足“学生型”听众丰富课余生活,扩大知识眼界的收听心理需求

针对这一听众群,我们推出新版《生命科学》、《网络世界》和《创新园地》等专栏,其节目内容几乎涉及到20世纪人类社会科技发展的所有领域,比如,对DNA双螺旋结构的研发而开创的生命科学研究的新局面;比如,阿波罗飞船(包括中国的神舟飞船)的上天,揭开了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新篇章:又比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迎来了数字地球的新时代等等。与此同时,我们还将这些专栏常态化,把它们的时段做到相对固定,以营造成比较好的收听条件,在满足青少年听众需求心理的同时,来培养他们的收听习惯。

4满足“中、老年型”听众求实求近的收听心理需求

中老年听众是目前上海科普广播的主要听众,他们人数最多,对科普广播的感情最深,对这样一个庞大的听众群我们更是精心呵护,我们和上海市科协、各区县联办了《科普进社区》专栏,不定时地组织编播人员下社区与基层联办科普节目,并根据听众的互动要求,将科学养生、合理保健、家政常识、身边科学等内容有机地串联在一起,运用广播的音响手段,绘声绘色地进行讲解,起到了很好的科普宣传效果。

猜你喜欢
听众科普广播
科普达人养成记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最早的无线电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