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真实性重于娱乐性

2009-07-31 06:59刘大和
新闻前哨 2009年7期
关键词:娱乐性电视新闻娱乐

刘大和

摘要在媒体越来越市场化的今天,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新闻的娱乐化现象越来越突出,就连一些严肃新闻,也有媒体从新闻娱乐化的角度来报道。电视作为新闻传播的媒介之一,新闻娱乐化的倾向也越来越明显。如何正确认清电视新闻娱乐化与信息真实之间的关系,关系到电视新闻的健康发展和受众影响。

关键词电视新闻

真实性娱乐性

一、趋势:社会娱乐化决定电视新闻娱乐化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电视媒体的生存越来越依赖于收视率,而收视率的高低则直接取决于社会大众对电视节目的接受程度。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大众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大幅度提高,对文化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上班群体希望在下班后了解当天发生的社会事件、逸闻趣事,以获得心神的释放:学生、老人等群体则把休闲娱乐当成一种时尚,追求轻松舒适的生活方式。社会娱乐化的大趋势,促使电视新闻不得不另辟蹊径,改变以往严肃的面孔。寻求以休闲、娱乐、消遣性的播报方式或报道内容取悦社会大众,从而赢得收视率的攀升。

当前,以娱乐性、商业性、消遣性为主要特征的大众文化在中国大地上广为流行。而琐碎的社会新闻、娱乐性强的体育、娱乐新闻,自然成为了电视新闻报道的追逐点。具有娱乐化色彩的新闻。由于它的有趣性、刺激性,很容易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主题。之后,从众心理将导致更多的人在无意识中去从大众传媒中寻找类似的新闻阅听。从而促进新闻娱乐化的盛行。

新闻娱乐化除了受大众文化影响外。也和受众心理的变化有关。处于转型期的受众心理体现出对中心权威的质疑和反叛,以及逃避现实压力的娱乐乌托邦的社会心理,呈现自我、趋利、务实、求俗等趋向。我国传播机制已经从“传者为中心”转化为“受众为中心”,媒体问要参与激烈竞争,实行优胜劣汰,必须通过一切手段以谋求利润最大化。必须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培养大众对传媒的注意力经济,以换取广告。因此,新闻娱乐化是传媒针对受众的心理需求。增强传媒竞争力的必然结果。

二、尺度:新闻真实性重于娱乐性

新闻的传播规律是真实、准确、权威。如果新闻的娱乐化能很好地遵循传播规律。将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现今电视新闻节目策划的趋势就有民生化、娱乐化、直播化、互动化以及数字化。当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闻报道方式,也要求努力实现“宣传工作新闻化,新闻报道事件化,事件报道细节化,细节报道人情化”的叙述风格。但是,这样的尺度很难掌控,媒体在利益面前往往失去了新闻报道的初衷。有的媒体为了迎合受众、特别是商家的捧场,竟然把新闻的根本性质改变了,使新闻报道混同于娱乐行为,生活的真实反映似乎可以是任何个人的道听途说。甚至可能是传播者的主观想象或者精心制造。如北京电视台的“纸馅包子”事件,就是新闻过度娱乐化而无视信息真实的典型。

威尔伯·施拉姆说过:“信息对于一切社会过程都是基本的,它是社会的真正的相互作用。内容为王,内容至上,是人们对当今传媒竞争的一种概括。”有时媒体虽然不是为了新闻娱乐化,但“内容为王”是电视新闻的本质规律,电视新闻的硬度最终决定着它的重要性。如今年6月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的新闻《高考第一天考场内外贴心服务》,画面中出现一辆公交车,车前挂有横幅“距2008年奥运会还有63天”。虽然在致歉中详述了中央台、江西台“误编”的种种理由,但作为提供画面的南昌市交警部门的通讯员(也算是新闻工作者)总不该会不知道画面是去年的吧?他是不是无视信息的真实呢?

一些失实的报道还体现在体育新闻上。比如在韩日世界杯期间,某些体育记者就炮制出了惊动海内外的系列假新闻,像:米卢选定接班人、中国国家队发生内讧、范志毅与郝海东打架。这些假新闻不仅在国内造成不良影响,而且严重损害了我国体育新闻工作者的国际声誉。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体育新闻娱乐化并不是要走低俗化。更不是要造假来赢得一时的轰动。如今,体育新闻娱乐化已渐渐被大众所接受,媒体在报道体育赛事和体育明星时,更强调的是故事性、情节性、贴近性和趣味性,这是由于体育本身具有一定的娱乐性。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上看,娱乐都是体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尤其对于体育观赏者、消费者来说,更是如此。比如说,世界杯和奥运会,为什么观众那么热衷于观看,乃至起早贪黑地投入其中,为之如醉如痴?这是观众为了欣赏体育竞技的精彩、优美,陶冶身心。体育报道突出娱乐性是大势所趋,但绝对不能把娱乐化和恶性炒作、虚假新闻混为一谈,这是对娱乐化的一种误读。

由此看来,认真审视新闻的本质,把握新闻娱乐化的尺度,进而促进电视媒体的良性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尺度应该如何把握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区分清楚“娱乐化新闻”和“娱乐新闻”。对于带有娱乐性质的新闻,如文体新闻、逸闻趣闻、街头巷尾百姓身边家长里短的民生新闻等,大可以以平民化的视角,适当采取娱乐方式进行表达:而一些严肃的硬新闻,如政治新闻、经济新闻、军事新闻和关系到国家大事、民族尊严的新闻,就应该秉承新闻的严肃性、真实性、客观性,不夸大,不缩小。其次,新闻的真实性大大重于娱乐性。新闻真实性好比人的五脏六腑,而娱乐性只是人头上的一顶帽子,它们一个充当维持生命正常运转的核心功能,另一个则是充当外在的修饰功能。因此,电视媒体在追求新闻娱乐化的同时,应该牢牢把握好“信息真实”,以新闻的价值标准来判断什么样的事实能构成新闻以及衡量什么样的新闻报道胜过另一些报道。新闻工作者应把对新闻事实的兴趣点。从片面追求事件的冲突、刺激转变到注重新闻事件的内在社会影响上来,努力去追求一种高品位的深度报道。

事实告诉我们,虚假的娱乐化新闻只能获得一时的轰动,而无法得到观众的好评,而真实、有价值的新闻报道加以适当的娱乐化修饰,更能吸引大家的兴趣。香港的凤凰卫视之所以取得了现在的成绩,在受众中有如此之威信,与他们对新闻娱乐化的准确把握密不可分。凤凰新闻首先注重新闻的快速、客观、真实,将新闻作为自己的核心内容。其次,新闻节目的娱乐化方式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一改播音腔十足的说教风格转向口语化的播报方式,独特的话语空间,娱乐化的新闻表达等,都在给观众丰富的精神大餐的同时,不减亲切随和的态度,拉近受传双方的距离,在轻松愉快的方式下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此外,江蘇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湖南电视台的《晚间新闻》,乃至于央视的《第一时间》等节目,用娱乐化的新闻样式来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可见,只要我们善于把握尺度,认真地从“电视节目娱乐化”的产生背景、特征、形态表现、存在的利弊、前景以及如何正确看待等问题着手分析探讨,就能很好地将它加以有效地利用,同时避免由于滥用所带来的恶果,达到双赢。

三、发展:新闻娱乐化始终不能忽视社会责任

新闻讲究的是客观性、公正性、时效性。在新闻娱乐化不断发展的时候,新闻的公信度和权威性也受到了质疑。有学者认为,如果媒体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寻求新闻的娱乐消遣价值上,就会弱化媒体的社会功能、社会责任:削弱媒体的喉舌功能和舆论引导作用,也就违背了新闻的初衷。

过度娱乐化的新闻会使媒体步入歧途。新闻事业的主要功能是传播信息、沟通社会,如果一味强调新闻的娱乐功能,会影响到其社会功能的发挥。据我国城市社会接受大众传媒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反映群众的呼声”、“客观地报道新闻发生的重大事件”、“帮助人民了解党和政府的决策”、“帮助人民实现舆论监督”分别成为媒体报道题材中受众需求的热点。南方电视台2007年3月29日播出的新闻评论《洋快餐低薪用工岂能无法无规?》就是这样的好新闻。它通过大学生兼职打工是否受非全日制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制约、是否受《劳动法》保护等方面,生动形象地宣传了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最低工资标准等重大国计民生问题。同时,我国的媒体作为党和国家与人民的喉舌,“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胡锦涛语)它承担着“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的重任。(朱镕基语)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媒体起到一个正确的宣传教育以及引导的作用。

因此,作为一个有长远发展眼光的媒体,在当今这股娱乐化浪潮中,做好自己的节目定位是至关重要的,决不能只是考虑眼前的利益,使自己流于庸俗肤浅,而是通过负责任的态度,以高品质的内容与思想来赢得人们真正的信赖。

猜你喜欢
娱乐性电视新闻娱乐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受众新闻娱乐性的不同心理类型探析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编排语言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娱乐性研究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技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