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地方组织工作

2009-08-04 09:37
党建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功能定位党组织监督

姜 华

近年来,宜宾市党的组织工作按照“面上着力、点上着色”的思路,坚持在探索中求进,在创新中提升,在突破中跨越,统筹推进干部工作、人才工作、基层组织建设和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创新干部管理监督方式,推动“三个转变”

在干部选拔方式上,由“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向“多数人在多数人中选人”转变。选拔方式决定了干部选任的民主程度。针对以前干部提名主体及提名范围较窄,公开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市委探索实施“全委会非定向差额推荐重要岗位领导人选”办法,将全市10个区县党委专职副书记和常务副区县长作为提名对象,实行两次推荐、全员陈述,使参会同志对推荐干部的情况了解更充分、更全面,克服了盲目投票和凭主观感觉投票现象。2008年8月,市委在全市统筹公选了26名县、科级领导干部,在公选县级干部过程中探索了“大评委制”,在干部群众中引起了较好反响。各区县委也围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采取了海推提名、竞职陈述、测评票决等方式,公开遴选了17名正副科级领导干部。

在干部培养方式上,由“单一培养”向“综合培养”转变。针对不同岗位干部的培养需求,我市突出了干部培养的针对性,切实转变过去“党校+外出考察”的单一培养模式,坚持党校与高校相结合,课堂与实践相结合,综合采取送党校高校培训、下派基层锻炼、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培养干部。去年以来,全市选派了6批次近500名县级后备干部和国有、民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进行专题培训;选派了35名干部到山东寿光进行农业专业技术培训,19名干部到省内发达地区挂职锻炼;选派了100余名干部,到新农村建设、信访、维稳、移民和抗震救灾等急、难、险、重的工作环境中接受考验,全面提升干部的综合素质。

在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上,由“事后监督”向“全程监督”转变。市委将干部监督关口前移到提名环节,进一步深化干部选任全过程监督办法,在广泛征求党内外干部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了《非定向差额推荐正县级重要岗位领导干部办法》,将干部提名的程序、方法向全体参会人员公开。为主动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参与者和群众的全过程监督创造条件。部分区县也积极创新干部监督管理模式,探索实施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旁听县委常委会(全委会)讨论干部试点工作和规范县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工作等,实现了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从注重“事后监督”向“全程监督”转变。

二、分类定位基层党组织功能,发挥“三个作用”

明确组织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基层组织功能定位不准,在工作中就找不到重点,因此必须结合新的形势任务要求,科学定位农村、社区、企业、机关等不同类型基层党组织的功能。我们将农村党组织的功能定位为“引领科学发展、促进群众增收”,突出“引领发展”作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功能定位为“维护合法权益、促进健康发展”、突出“促进发展”作用;社区党组织功能定位为“服务党员群众,促进和谐发展”,突出“和谐发展”作用;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功能定位为“凝聚党心民心、提高行政效能”,突出“服务发展”作用。分类指导基层党组织科学制定工作规划,细化工作标准,优化工作内容,使各种类型党组织的工作取向更加明确、工作目标更加具体,促进了各级基层党组织进一步理清思路,推动发展。

优化组织设置,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组织设置不合理,影响和制约着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我们探索构建统筹城乡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大胆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针对部分行政村人口适中、地域相邻、产业趋同、交通便利、人文相近的情况,在139个乡镇的247个村推行了“跨村联建、村居合一”的党组织设置模式。积极探索村企共建、在产业链上建党组织等方式,使党组织建到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个层面。有的县还积极探索跨体制、跨区域联建党组织模式,实现城乡组织联建、党员联心、活动联搞、发展联动,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创新党员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结合农村、社区、企业和机关党员实际,突出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作用,社区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作用,企业党员“岗位争先、模范带头”作用和机关、事业单位党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作用,分类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并普遍推行党员承诺制,通过公开承诺、组织审诺、公示亮诺、督促践诺、民主评诺的方式,进一步构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同时,还针对流动党员作用发挥难的问题,在广东中山等地成立了流动党员党委或党支部,着力加强外出务工经商流动党员的管理监督,进一步扩大了党的组织覆盖,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

三、探索人才作用发挥机制,突破“三大瓶颈”

优化政策环境,突破激励不够的瓶颈。人才作用的发挥,关键靠激励。市委出台新的人才工作政策,加大人才开发经费投入,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在每年400万元的基础上逐年递增,为人才激励提供政策保障。着力引进高精尖人才,对获得“宜宾市重大科技贡献奖”的人才实行重金奖励。对引进到党政机关、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博士、硕士,分别给予岗位津贴和一次性安家补助。

积极引进人才,突破结构不优的瓶颈。市委针对人才结构不优,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缺乏的问题,打破常规用人机制,将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108个职位(县级领导职位10个、科级职位及其他岗位98个)拿出来,面向全国公选博士研究生,突出“待遇、事业、感情”三个拴心留人要素,变“笔试+面试”为“面谈+考察”,注重高层次人才的现实表现和实际工作能力,成功地选出了一批优秀人才,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目前,这些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表现出了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正在为宜宾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加大培养力度,突破总量不足的瓶颈。本土人才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市委大力实施“发展育才”工程,采取与重点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办学方式,订单培养规划建筑、资本运营、交通桥梁等紧缺专业人才,选送各行业骨干到四川大学进行短期培训,提升人才的专业水平。依托五粮液、丝丽雅和天原等大中型企业的产业发展、项目工程和人才聚集优势,深入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培养领军人才。落实区域经济发展“扶智计划”,选派100名人才到基层开展智力服务。实施“党政跨越人才培养工程”,在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和市属企业中推荐选拔150名优秀年轻干部进行重点培养。落实“人才支撑培训计划”,采用与境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知名企业联合培养的方式,多途径培养人才。

猜你喜欢
功能定位党组织监督
财务管理在企业内控中的功能定位及实践核心思路分析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什么是四个监督?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党组织在正式党员减少为3人以下时如何开展工作?
物流信息平台
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布局河北文化发展新常态
研究国企改革下的功能定位与经济发展
“三挂钩”管好村党组织书记
落实依法监督、科学监督、高效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