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长效机制

2009-08-04 09:37
党建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镇区后备干部村级

雷 彪

近年来,中共中山市委从不设县直辖镇区、村级经济实力较强的实际出发,把基层组织建设重心下移到村、社区,不断建立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推动发展、凝聚民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推进了全市农村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至2008年底,全市村级集体资产总值达100多亿元,平均每个村拥有集体资产超过4000万元;城镇居民与农民收入比例为18:1;建成国家级产业基地26个、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14个,成为广东省专业镇密度最高的地级市之一。

健全完善农村社会管理机制。坚持以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统领和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组织实施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集体经济村级统一核算、村委会改为社区居委会的“三步走”策略,进一步理顺农村社会关系,整合社会资源,提高了农村经济发展能力和发展后劲。进一步健全了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先后制定出台了《村级组织规范运作试行办法》和《村级干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认真贯彻执行《广东省农村党支部工作规程(试行)》,有效规范了村级组织运作和基层干部管理,社区各项管理工作也不断向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发展,效果明显。

健全完善村级班子选拔任用机制。大力推行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换届“两推一示一选”,即党员推荐、群众推荐、选前公示、党内选举制度,使一大批思想品行端正、群众信得过的经济能人进入农村党支部班子,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目前全市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中,公认的经济能人达223人,占总数的12.8%。坚持组织推荐与公开招考相结合、教育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储备与使用相结合,不断推进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积极畅通村级后备干部成长“绿色通道”。

健全完善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养机制。坚持从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整体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出发,紧密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农村干部的切身需要开展培训。自2003年以来,每年将全市2000多名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和后备干部集中到市委党校,进行菜单式分类培训,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加大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力度。积极从大学生中招录村官,目前全市村(社区)已储备大学毕业生1965名,平均每村(社区)配备7名大学生,其中进入村“两委”班子的就有731人,担任党组织书记或村(居)委会主任的有222人;实行“村村合作”,选派后进村干部到先进村跟班学习;实行“村企合作”,如东凤镇发挥美的公司的管理优势,合作培训村级后备干部。大力抓好农村党员发展和教育工作,全面推广“把优秀的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组干部”的经验。大力推动党员、村民代表双向进入,提高党员在村民代表中的比例;加强党员教育阵地建设,其中革命先烈杨殷故居党员教育基地还被列为广东省第一批党员教育基地。

健全完善农村党员干部监督激励机制。全面实行了镇区、村班子实绩考核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大力规范和深化“两公开一监督”工作,逐步建立完善重大事项公示等制度,加强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探索村干部工资奖金由镇区财政统筹,进一步加强对离任村干部的教育管理和待遇落实,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待遇和生活保障问题。制定出台了镇区机关从优秀村干部中招聘雇员、招录公务员的实施办法,进一步疏通优秀村干部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渠道。充分调动广大村干部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建立党内关爱帮扶长效机制,从今年起,按照入党时间和生活困难情况,对全市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定期分类发放生活补贴。注重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实行党员服务承诺制。建立“党员服务站”、“党员示范岗”和党员团员义工队伍。大力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深受群众欢迎。

健全完善农村群众工作机制。近年来,市委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实际出发,始终坚持党的群众工作路线,维护了社会的持续和谐稳定。一是建立健全以工促农机制,为做好群众工作提供物质保障。实行市、镇、村联动,大力实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全面加强新农村建设,让广大农民充分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市、镇、村财政共同投入,努力让每个农民都有一份养老保险、一份医疗保险、一份工作,截至2008年底,全市参加城镇社会保险460万人次,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超过80%,城乡居民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二是建立健全联系沟通机制,为做好群众工作提供互动平台。推行市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联系镇区、市委常委和党员副市长建立田本强基工程联系点、镇区领导干部挂点包村(社区)、干部联系农户(居民户)、农村干部“民情日记”等制度,积极选派干部下基层驻农村以及挂职锻炼,畅通了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渠道;设立了领导干部群众来访接待日、信访专线、意见箱和电子邮箱等,定期举办城市论坛,畅通了群众诉求的表达渠道,为公民参与社会管理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三是建立健全农民群众长期受教育机制,为做好群众工作提供思想基础。积极实施农民素质教育工程。全市依托各镇区建立农民学校,免费对农民群众进行政治、法律、科技知识教育。使每个有就业、创业能力的农民都掌握2至3门实用技能。如火炬开发区广泛开展“四好农民”教育活动,对爱党拥政好、遵纪守法好、爱护环境好、就业创业好的农民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健全完善城乡互帮互助机制。坚持以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着力构建城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党建工作新格局。2008年以来,除组织我市300个基层党支部与汕尾市300个农村党支部进行结对帮扶外,在本市范围内重点推进六个层面的互帮互助。一是领导联点帮。坚持落实市级领导、市各有关单位一把手、各镇区党政领导成员挂点联系工作机制。二是机关单位驻点帮。继续做好第四批机关单位驻村工作,巩固提高驻村工作成果。2008年,全市驻村干部落实扶持资金3221万元,帮助农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232个,解决驻点村突出问题150个。三是镇区互帮。组织火炬开发区、小榄镇、古镇等经济发达镇区与民众镇、阜沙镇、神湾镇等经济欠发达镇进行互帮互助结对共建。四是市属企业共同帮。组织市属企业党组织与经济欠发达村党组织结对帮扶。五是调动社会力量帮。实施“百企联百村”工程。组织民营企业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一帮一”结对共建,已有164家企业与村签订互帮互助意向书,落实互帮项目172个,帮扶资金160万元,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3150人次。六是党员干部互联互帮。组织开展“千名干部帮扶千户困难党员”活动。全市1706名干部与农村困难党员结对帮扶;发动各镇区建立党员互助会,从市管留成党费中共下拔14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筹集资金总额188.7万元,已发放扶持资金12.8万元,逐步解决困难党员的生产生活问题。

猜你喜欢
镇区后备干部村级
易地搬迁学生与镇区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差距及对策
村级财务报账的规范化管理对策研究
缅甸将打击若开武装
浅谈村级经济管理模式
后备干部的前世今生
镇区规划用水水资源论证实例分析
“雏鹰计划”加强后备干部培养使用
东辽联社成功收回村级欠款近千万
破解村级集体经济“空壳化”的朝阳探索
义务教育城镇化率5年升至7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