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2009-08-04 09:21谢春燕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教师

谢春燕

地理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新课题,地理教师应该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21世纪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那么,如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弄清中学地理美育的作用

1.地理美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集聚大千世界之精华,展其特色,现其原理。谁不好奇神秘奥妙的宇宙天空、海洋大漠?谁不向往驰名中外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当学生有了强烈的向往感时,教师随即指出:地理知识可以告诉你这一切。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地理美育能培养学生爱自然、爱祖国的情感。地理学科中涉及自然美、人为环境美的内容十分丰富,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通过教学,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爱自然、爱祖国的情感,其效果远远超过单纯的说教。

3.地理美育能激发学生追求美的良好愿望。自然环境美、人为环境美、教师的形象美、举止美、语言美、板书美、绘图美和心灵美等等,都能够激发学生向往和追求美的良好愿望。久而久之,就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了解中学地理美育的内容

中学地理美育的内容大致有:

1.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美。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为海洋。浩瀚的海洋,汹涌波涛似有千钧力,滚滚巨流犹如万重山,它不仅是富饶的宝库,美丽的海底世界更是令人神往。至于占地球面积29%的陆地,尤其多彩多姿。无论是幽深的亚马孙河原始森林,或是莽莽的非洲热带草原上,或是令人生畏的沼泽地,听着虎啸猿啼、狮吼狼嚎、马嘶鹿鸣,你都会觉得自己置身在一个原始而奔放的世界。被誉为“大自然宫殿”的阿尔卑斯山;被称为“贝多芬交响曲”的维多利亚大瀑布;中国东北大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地森林茂密,一派“林海雪原”的景象;长江中下游平原,阡陌纵横,园田锦绣,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华南地区,山青水秀,榔树林立,又是一番“南国风光”……广袤世界,千姿百态。也欲施而不能。”正如彼·伊·柴可夫斯基所说:“大自然恩赐给我们美感的欢悦时刻,就连艺术——这就是让人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观美。

2.绚丽多彩的人文景观美。“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多少年来,人类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大地母亲神圣的怀抱里,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的宏伟蓝图。如果说埃及的金字塔是人类力量的象征,那么印度的泰姬陵可以说是表现出一种美的旋律。更有世界奇迹万里长城,敦煌千佛洞,拉萨布达拉宫,玲珑剔透的苏州园林,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等建筑宏伟,造型独特,无与伦比,尤其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所有这一切,它们都是大地之子——人类的智慧结晶。

3.和谐统一的地理规律美。天体运行、气候变迁、四季交替、沧海桑田之变化……太阳系里的九大行星一边自转,还几乎在同一平面上绕太阳公转,旋转的速度和轨道也几乎没有差错。分布在赤道两侧的热带雨林带,终年高温多雨,林木郁郁葱葱,植物多、飞禽走兽也多。分布在热带雨林带南北两侧的热带草原带,那里气温终年很高,一年分干、湿两季:湿季时,草类、树木茂盛,原野一片葱绿,有许多食草类动物,如羚羊、斑马等在各处游荡;干季时草黄叶落,很难见到生物踪影……所有这一切,不仅使人得到一种更为满足的理性美的享受,还使人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人类的那种和谐统一的地理规律的韵律美。

三、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1.寓教于乐,寓教于美。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把美育融入知识教学中,使课堂充满诗情画意,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获得知识。如,在学习“水循环和水平衡”这一内容时,采用下面一段开场白效果很好:“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跟随水质点一起经历难忘又有趣的旅行:它曾在唐古拉山的冰晶中闪烁,然后融入山谷中的小溪,随小河进入滔滔的长江,又汇入波澜壮阔的海洋,又在阳光下从海面蒸发到空中,跟随大气一起运动。也许它是春的一员,滋润大地,或许它曾闪耀在北京上空的彩虹里,或许它曾是林黛玉那多情的泪水。”以直接美感来调动学生情趣,把学生带入想象的意境之中,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感受美的熏陶,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

2.要注意教学语言的文学艺术性。教学语言是进行美育教学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诗词名句来渲染地理事物,使学生既获得地理知识,又领略到美的意境。如讲气候垂直变化时可引用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一诗;在讲“桂林山水”时,可引用“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在讲授“北国风光”时,可引用毛主席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样通过教师清晰、响亮的语言和优美的诗词歌赋来展现自然景观,使学生在获取地理知识的同时得到自然美和文学艺术美的熏陶。

3.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教学中联系地理现象和自然规律,通过对教材中美和丑两方面的内容的对比,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倾向。闻一多先生说过“一切的价值都在比较中看出来”。如在“环境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两组对比照片:一组是蔚蓝的天空,干净的城市街道,清清的河水,碧绿的草地等;另一组是灰蒙蒙的天空,肮脏的城市角落,杂乱的房屋,乌黑的飘着垃圾的河流等。通过两组照片的对比,学生自然知道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由此产生对美的热爱与追求,对丑的厌恶与痛恨,使学生自觉地维护环境美。利用学生的爱美之心,进行环境教育必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此外,通过乡土地理教学,让学生掌握学校所在地的地理环境,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的自然美、环境美和社会美,亲自感受到家乡之美。爱国之情往往是从热爱家乡开始萌发的,由热爱家乡发展为热爱祖国,才能把爱国之情化为刻苦学习、振兴中华的巨大力量。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善于挖掘美育因素,利用生动、形象、准确的教学语言,运用直观教具及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直接的美感来调动学生情趣,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美的熏陶和心灵的净化,并潜移默化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责编 雷 艳)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教师
最美教师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教师如何说课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