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社会逻辑:论货币社会学的构建

2009-08-05 08:55欧阳彬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9年3期

欧阳彬

〔摘 要〕货币的经济学研究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理论域限。经济社会学运用社会学的变量和解释模型来研究货币现象。货币的社会学研究形成了作为社会网络建构的货币、作为社会组织建构的货币与作为文化建构的货币三个理论主题。在理论内容、研究路径、思考语境三个方面,货币社会学仍存在可拓展研究空间。

〔关键词〕货币经济学;经济社会学;货币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F276.3文献标识码:A文

章编号:1008-4096(2009)03-0069-04

“对于那些以全面地解读文化与社会(当然也包括本来意义上的经济)为目的的科学来说,考察货币理应是其研究的主线之一。”货币作为社会的产物,本身就决定了货币不仅仅是一个涉及贸易、金融、市场的经济学问题,而且是涉及社会结构、人际关系、价值观念、文化生活的社会学问题。因此,随着经济社会学的兴起,社会学家对货币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人们对货币的社会属性的认识和理解。

一、货币经济学的理论问题与理论域限

主流经济学的货币研究围绕着什么是货币、货币在经济中具有什么作用、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措施这几个问题而展开的,主要涉及货币金融、货币政策、货币与资本市场、国内货币调控、货币与银行的关系等问题,形成了货币经济学,货币银行学,金融学等诸多学科。

货币的经济学研究在不断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存在着一些理论域限。首先,从思想基础看,主流经济学主要是从物或实体的角度来研究货币的本质。无论是将货币的本质界定为金银财富,还是看作是交换媒介、信用符号,都是货币本质在物的层面上表现出来的规定性。而没有从社会关系、文化生活的角度深入到货币所体现的社会的、文化的、人性的因素,因而未能充分揭示货币的更深刻的本质。其次,从理论逻辑看,西方货币理论都存在本身难以解释的理论矛盾。西方经济学的货币理论的方法论基础是把资本主义经济系统划分为实物部分和货币部分,用分析实物部分的边际价值理论和一般均衡理论来分析货币部分。从而导致把动态的货币关系纳入静态的描述实物经济的一般均衡模型的方法论错误。再次从学科视角看,经济学的帝国主义及其对货币问题的话语霸权导致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在货币问题中的失语。例如,美国现代著名社会学家科林斯(Collins, R)就认为货币是现代社会学最受忽视的主题,也是整个社会科学最受忽视的主题。因此,货币经济学在深化了人们对现代货币、金融、银行的内在运行机制的认识的同时,也用各种艰深的术语和繁杂的数学方程式遮蔽了货币与广阔的社会生活世界的微妙关系。

二、货币社会学的思想渊源与现代复兴

事实上,在现代经济学垄断货币话语霸权之前,古典社会理论家们大都是从社会、文化与人性的角度审视货币的,认为货币不单单是一个经济现象,而是复杂的社会、文化、政治关系建构的产物,本身承载着深刻的人性的、形而上学的精神意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精辟地指出,货币存在的前提是社会联系的物化。货币拜物教充分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物化现实。西美尔在《货币哲学》中所做的就是将马克思对货币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扩展到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精神世界,深刻洞察到货币与现代文化的客观化的深层关联。韦伯则指出,现代成熟的货币经济强化了经济行动的形式理性。因为,货币是最完美的经济计算手段,“货币制度具有最大可能程度的形式理性”。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中延续了马克思、西美尔、韦伯的思路,将货币与阶级、文化、社会分层结合起来,研究在财产所有权的基础上形成的金钱文化与所谓的“有闲阶级”的关系,深入分析了有闲阶级形成的金钱文化根源以及有闲阶级通过金钱消费所展示的文化区隔。在他们的分析中,货币都是被置入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结构、历史进程、文化氛围中,从而彰显出货币与社会世界的有机联系。

尽管经典社会理论家们对货币与社会世界的关系作了初步的阐释。但是在20世纪前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货币问题一直为经济学话语所垄断,社会学家们大多忽视了这一重要主题。一个主要的例外是帕森斯。他在经济社会学中对货币与社会的关系曾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受新古典经济学的影响,帕森斯认为货币是一种购买物品和服务的一般化的媒介。货币在生产和交换中起着媒介作用。所以货币是维持帕森斯的AGIL功能模式运行的重要因素。

1978年西美尔的巨著《货币哲学》被翻译成英文出版,开始引起社会学家们的注意。此后,1985年格兰诺维特提出经济行动的社会嵌入问题,以社会学的方法研究经济学问题的新经济社会学得到极大发展。新经济社会学围绕着“嵌入性”和“经济的社会建构”这两个核心概念,形成了三个较为集中的主题,即网络研究、组织研究和文化研究。正是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货币社会学迎来了新的复兴,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框架。

1.作为社会网络建构的货币

货币的网络理论认为,货币现象是被社会性的限定的,是“嵌入”于社会关系网络中并作用于社会关系网络的。

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将货币与现代性的时空网络特征联系起来分析。吉登斯认为现代性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脱域”机制,即社会行动、社会关系从地域性情景中脱离出来。而货币是“脱域”机制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货币是时空伸延的工具,它使时间和空间中分隔开来的商人之间的交易成为现实”。科尔曼在《社会理论的基础》中主要研究货币在现代经济交换和社会交换网络中的作用。他认为货币诞生以来的三种形式,即商品货币、信用货币与不兑现纸币,反映了不同的社会信任网络。社会学家多德(Dodd,N)直接指出,货币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网络。主张以货币网络(Monetary Networks)的概念来分析交易工具(即各种不同材质或特性的货币)所依赖的、使得交易发生的社会关系网络。

2.作为社会组织建构的货币

货币的组织建构理论认为,一方面,货币对于现代社会组织系统的运转具有重要功能;另一方面,现代货币及其使用又受到市场经济的社会结构的影响和制约。

卢曼延续了帕森斯货币思想的结构功能主义分析思路。卢曼指出,在现代社会,货币是社会系统简化复杂性的基本社会机制之一。货币发挥简化复杂性的作用是与信任机制分不开的。哈贝马斯对货币与社会的关系持一种批判性的眼光。现代社会的危机表现为系统对生活世界的殖民化。所谓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就是生活世界中语言的交往媒介被系统的沟通媒介,即货币和权力所取代,“经济和国家的媒体控制的下属体系,借助货币和官僚政治的手段,渗入到了生活世界的象征性再生产”。在生活世界的殖民化过程中,人们之间相互交往的媒介不是语言,不是相互之间的理解,而是金钱和权力。与哈贝马斯类似,甘斯曼(Ganssmann,H)和贝克(Baker,W)强调了货币现象背后的权力因素。甘斯曼批评帕森斯、卢曼等人的货币分析的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他坚持马克思将货币视为物化的社会生产关系的观点,认为货币并非象帕森斯等人所认为的那样是一种中性的无害的社会工具,而是被用来生产和再生产社会经济统治关系的一种社会压迫武器。贝克认为现代货币及其使用由市场经济的社会结构所决定。通过分析各个能动者参与货币金融市场的情况,贝克指出了非银行金融机构在现代货币金融市场体系中的权力与影响,从而说明了为什么中央银行不能完全控制现代货币。

3.作为文化建构的货币

货币的文化理论指出,货币不仅仅具有经济属性,而且具有文化属性。每一种货币的获取、使用都受到特定文化氛围的影响与制约。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货币所呈现的社会意义是不同的。

新经济社会学文化理论的代表人物齐莉泽(Zelizer,V,A)反对货币的社会结构决定论,提出货币的文化解释。她认为货币的形态多种多样,每一种货币都受到特定的一套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制约,因而各有质的差别。例如某些货币专用于特定的用途,专款专用;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货币、工资收入与彩票奖金有不同支出途径。因此,齐莉泽提出“各种特殊货币”(Special monies)的概念来标识这些不同的货币。社会学家费里科夫(Falicov,C)进一步讨论了货币使用在拉美人和白种的中产阶级新教徒的美国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拉美人的家庭是大家庭,重视情感,集体意识强,个人所挣的或拥有的金钱也往往为其他家庭成员用于资助困难的亲朋好友。中产阶级的美国人的家庭是核心家庭,是个人主义的。金钱往往被视为是对个体努力的回报,同时也是个体自我表现的手段。当处于经济困难时,中产阶级的美国人往往通过制度化途径贷款,而非象拉美人那样通过人情关系。

三、货币社会学的研究视角与理论前景

从上述货币社会学的历史脉络和研究现状中,我们大致可以归纳出货币的社会学研究在四个方面不同于货币的经济学分析。第一,社会学家以经济是社会的一个部分为理论基点,试图澄清货币与货币制度的社会、文化嵌入性。西美尔、凡勃伦、卢曼、齐莉泽等人都在此用力甚多。第二,与经济学家将货币作为一个中性的交换媒介或工具不同,社会学家对社会和政治权力与货币现象之间互相作用方式感兴趣。马克思、哈贝马斯、贝克、甘斯曼等人都注意到货币背后所隐藏的政治、经济、社会权力的斗争。第三,社会学家关注现代社会关系网络的建构中货币的影响。韦伯、科尔曼特别注意到货币与现代社会的理性化趋势的内在关系。帕森斯、卢曼强调了货币在各个社会系统之间交换作用。吉登斯则突出货币的社会时空特性。第四,与货币经济学常常是用数学模型,量化方法不同,社会学家对货币与社会的关系多采用历史的、比较的、阐释的方法。马克思、西美尔等经典社会学家对货币的阐释还带有浓厚的哲学思辨的意味。这种意味在哈贝马斯、卢曼等现代社会理论家中仍有体现。而更多的现代社会学家则主要从历史的、实证的视角分析货币与现代社会的内在关系。

货币社会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家的重视。目前,货币社会学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学,特别是经济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在1994年出版的《经济社会学手册》和最新修订的2005年版的《经济社会学手册》中,货币社会学都占据着重要位置。参见:Mizruchi,M & Stearns,L.玀oney,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in Smelser,N&Swedberg,R(ed).The Handbook of Economic Sociology.玃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4. Smelser,N&Swedberg,R(ed).The Handbook of Economic Sociology. 2n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5.但是货币社会学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可继续拓展的理论空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理论内容看,首先,目前货币社会学缺乏对货币的社会本质、起源等基本问题的深入探讨。货币的本质规定货币与现代社会的关系。要正确把握货币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就必须先弄清楚货币的本质。弄清货币的本质是正确理解货币与社会世界各种关系的前提和基础。而目前的货币社会学对于“货币是什么”这个本体论问题,充满了争论。社会学家们或是直接套用经济学的货币界定,货币就是货币的功能,例如帕森斯、卢曼等人;或是避而不谈货币的本质问题,只是研究货币的社会、文化效应,例如西美尔、齐莉泽等。在争论中,马克思关于货币是一种社会关系的本质界定得到较多学者肯定。但是货币所体现的社会关系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仍然莫衷一是。参见:Ingham,G.Money is a Social Relation.Review of Social Economy, 54(4),1996;Lapavitsas,C.玊he Social Relations of Money as Universal Equivalent :a Response to Ingham.獷conomy and Society ,34(3),2005.其次,货币社会学缺乏对一些具体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入分析。例如货币与国家、银行机构的关系问题;货币金融危机对社会秩序、社会心理的深刻影响;现代金融组织的社会条件等等。而且货币社会学对一些新兴的货币现象、货币制度也缺乏及时的跟踪。例如,欧元的出现对传统国定货币以及民族认同意味着什么?一种跨国界、跨地区的货币联盟出现需要怎样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与此相反,一种不使用货币的地区交换贸易系统(Local Exchange Trading Systems,简称LETS)正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它是否预示着一个消除货币的未来?这些问题还未得到社会学家的重视。

从研究路径看,首先,目前货币社会学的文化路径与结构路径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分离的。人们或是强调货币对社会、文化、心理的影响,忽视货币的社会基础;或是专注货币的功能运作,忽视货币的社会文化后果。实际上,一个完整的货币理论必须显示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关系和意义系统是如何形塑货币的,同时也要阐释现代货币产生的社会文化效应。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其次,实际上要厘清上述问题,仅仅局限在社会学的单一学科视野中是远远不够的。货币与现代社会世界的关系是全面的、整体的,涉及到社会结构、文化发展、人的精神世界等各个方面。因此,货币研究必然要求多学科、跨学科的合作与整合。货币社会学必须积极借鉴和吸收货币地理学、货币心理学、经济人类学的等学科的成果与方法。

从思考语境看,目前的货币社会学大多是研究货币在西方社会、文化的背景中的社会意义。而货币作为社会的产物,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文化空间中会呈现出不同的意义。特别是在中国这个对金钱有着种种禁忌与情结的国度,金钱在民族的文化心理、价值坐标、社会交往中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还需要深入地分析与思考。进一步说,我们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货币经济。人民币汇率问题、金融风险的防范与监管、股市的升降、物价的波动等问题都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每一个问题都关涉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因此,现代中国人迫切需要一种成熟的、健康的货币观。除了懂得怎样赚钱、怎样用钱、怎样理钱以外,还要深刻认识和理解货币与中国社会发展、货币与文化心理、货币与人的自由等等关系。总而言之,如同“迈向中国的新经济社会学”一样,汪和建倡导一种对旧经济社会学进行“创造性转化”的有中国特色的新经济社会学,参见汪和建:《迈向中国的新经济社会学:交易秩序的结构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货币社会学要得以复兴和实现多元化,就必须同样要有各民族国家的学者面向本国经验事实的研究。货币社会学指向中国问题的研究或以中国经验为背景的研究,将不仅有助于提升货币社会学对于本民族国家的服务效用,而且能够从具体而独特的问题中引申出不同的研究出发点及独特的分析问题的概念和方法论模式,从而才能最终达到繁荣货币社会学的目的。

总而言之,现代社会,当货币远远超出经济范围而成为社会问题的时候,货币这种经济范畴就越来越涵盖社会的性质。就货币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性质而言,它比生产资本更直接地同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生活方式以及生存命运联系在一起。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在探讨货币的性质时,不能只是从它与生产的关系,更应与社会整体结构的关系,与现代文化发展的基本状态的关系,与现代人生存方式深层变革联系起来加以研究。因此,从社会整体结构和人的社会文化活动的角度全面探讨货币问题,这是货币社会学的理论逻辑。

参考文献:

[1] 栗本慎一郎.经济人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 韦伯.经济行动与社会团体[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4] 尼克拉斯•卢曼.信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5]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二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

[10] Ganssmn, H.玀oney - a Symbolically Generalized Medium of Communication? On the Concept of Money in Recent Sociology[J]. Economy and Society, 17(4) 1988.

[6] Baker, W.玏hat is Money? A Social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A].狪n Mizruchi, M and Schwartz.B (eds) Intercorporate Relations: A Structural Analysis of Business[C].狢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7] Zelizer,猇,A.玊he Social Meaning of Money:Special Monies[J].狝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9,(2).

[8] Falicov,狫,C.玊he Cultural Meaning of Money:Case of Latinos and Anglo-Americans[J].狝mercian Behavioral Scientist, 2001,(2).

(责任编辑:兰桂杰)